摘要:霍尊:我確實有準備有戲曲元素的音樂,之後可能會帶來給大家。霍尊:沒有這個擔心吧,一切順應當下自然的去發展,這個我還真沒有想過,不過有朝一日我變成我爸那樣,我也覺得挺坦然的,可能到時候又會變成另一種音樂風格,變成另一種舞臺上呈現的方式。

有人做過一個總結:霍尊的音樂作品是僅供欣賞、難以翻唱。

在“逼死翻唱”的“黑名單”裏,如戴荃的《悟空》、薩頂頂的《左手指月》、霍尊的《卷珠簾》皆有相通之處,就是他們在人聲上的創造力天馬行空恣意而爲,強韌的自由度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在演唱上高度穩定成熟的技巧。

頂着“國風美少年”的頭銜,2012年就出道的霍尊早已是行家裏手,現在更是處於事業的蓬勃期。近期熱播劇《傳聞中的陳芊芊》片尾曲也是由霍尊演唱,不知不覺,霍尊已經成爲古風熱播劇標配。

但風格一旦先入爲主很難突破,人們更願意記得第一口蛋糕的滋味。成名曲難超越?“大型晚會氣質”怎麼破?“國風美少年”要不要長大?


《我是唱作人2》劇照

作爲今年《我是唱作人2》的首發唱作人,霍尊似乎有備而來。節目週期過半,他的表演期期出其不意,從世界風,音樂劇、funky、POP,不突兀反而靈力倍增,看他的表演,真的好能打。

上週難得休息,霍尊和一票音樂人朋友來澱山湖放空,雖然記者採訪時手機信號時好時壞,但他依然一遍遍耐心回答,一個小時下來,正如歌唱家蔣大爲所說,“霍尊很聰明很有才,人很清淨”。

不管哪一行,作爲手藝人,這份清淨總是難得。

通過《中國好歌曲》,霍尊被伯樂劉歡發現,霍尊一開口,劉歡熱淚盈眶,至今師徒情深,時常有請教和交流。問他這個節目師父看過了嗎?霍尊說,“看了,他也喜歡《自定義少女》。”但師父似乎沒有更多的嚴格要求,只叫這個徒兒“ 發揮天馬行空的 想象力,不要被拘謹住”。


《我是唱作人2》劇照

如修仙小說的男主一般,霍尊天資聰穎,一路也是各路高人指點,但令其星路坦蕩終成仙尊的深層次原因,恐怕還缺少不了他隨遇而安的性格。雖錄過很多綜藝節目,他自稱並沒有啥經驗,可鏡頭裏的放鬆感確實也不是裝出來的,霍尊解釋說這跟自己的性格有關,主要是“心比較大”。

“這次參加唱作人也是,大家都是 創作人員交流音樂,所以這個節目對我來說算是壓力最小的一個。”

專業人士競技,其實按道理應該更緊張,他解釋說,參加其他節目可能唱的是別人的歌,這一次都是帶着自己的作品表演,唱自己寫的歌是最自信的,有這樣的一個舞臺也格外珍惜、格外從容,在舞臺上自然就格外的自信。

霍尊的自信給他帶來了順風順水,當然,這由內而外的好性格,也和良好的家庭教養分不開。霍尊是上海人,父親是音樂人火風,母親仲小萍也曾是歌手,身在音樂之家的他耳濡目染,自然與音樂的緣分不淺。仲小萍曾經登上過《媽媽咪呀》的舞臺,還是霍尊幫着報的名,母子倆在臺上的一首《我只在乎你》打動過很多人。


《媽媽咪呀》中的霍尊母子合照

“別人家的孩子”霍尊從小學習鋼琴,高中就考出了鋼琴演奏級。打開長長的履歷表,能看到很多項冠軍和“最受歡迎”。2018年,在《歌手》節目中,霍尊曾攜手鋼琴家宋思衡、大提琴家耿文彬一起重新演繹《卷珠簾》。宋思衡後來給了霍尊相當高的評價:霍尊不僅有很強的音樂天賦,還彈得一手好琴,他的彈法很特別很個人,沒有科班的條條框框,類似德彪西般空靈柔和而敏感鬆弛的觸鍵。

所以有意思的是,在唱作人的Demo互聽環節,其他唱作人都會因各種情況偶爾出錯,霍尊卻被大家說試唱和現場沒太大區別,完成度太高,因而失了驚喜。

歌壇有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位列仙班的男歌手們比如費玉清、比如周深,臺上臺下都彷彿兩個人。臺上騰雲而來不食人間煙火,臺下皮糙肉厚很會說笑活躍氣氛。

《我是唱作人2》第五期好妹妹組合來了,霍尊說,這絕對作弊啊,我們都是一個人,他們倆人……

陳粒哭了,霍尊爲了緩解大家尷尬的情緒,拉着周圍的人說,“要麼我們也抱着哭一下……”

劉思鑑最後一個上臺表演,他又說,“思鑑,歸心似箭。”

段子手霍尊偶爾也會充當心理按摩師,張藝興唱完直喊緊張,霍尊立馬寬慰,因爲你喜歡這個舞臺,有敬畏心,肯定就緊張。

比賽難免緊張,霍尊卻有獨家放鬆姿勢,打遊戲擼貓。間隙,一個旋律就出來了。“Wi-Fi一接,我什麼都不缺!”(第六期《宅歌》歌詞)

他的隨和也都是不經意間,GAI周延說,自己曾經想要改霍尊的父親火風的代表作《大花轎》,霍尊在旁邊爽快回應,“我替我爹允許了,拿去吧!”

宅男一面牆,北京一套房。霍尊私下和其他90後也沒什麼不同,喜歡打遊戲也喜歡收集手辦,熱愛喫油炸食品,這個二次元少年活得很真實從來不掩飾。他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癡迷於戲曲和茶道,戲曲方面的天賦甚至得到過梅葆玖的誇讚,說起茶道也是有門有道。

臺下慵懶肆意,臺上始終把最完美的呈現給觀衆,霍尊面對音樂的這顆赤子之心,也是在創作中顯出與年齡不相稱的認真和用心。


《我是唱作人2》劇照

【對話】

沒把《我是唱作人》當作是比賽

澎湃新聞:網友們稱你爲“百變仙尊”,感覺每一場你都有意識在去嘗試各種音樂類型,每一場如何挑歌?

霍尊:談不上挑,準備的歌其實也不多,更多都是現寫的,這一期錄完了就準備下一期的歌,順着當下的心情去寫當下的歌。現在已經進入到一個創作狀態當中去了,所以寫得都很順暢。我對自己的音樂能力也有自信,我是一個玩得很開的音樂人,所以每一期會給大家帶來不同的音樂風格。比如第六期的世界風,跟第一期的世界風也不一樣,這期有融入印度的塔不拉鼓(Tabla)啊,還有中古的曼陀鈴(Mandolin)等等。

澎湃新聞:感覺你的嗓音和電子結合會很不一樣。

霍尊:也會嘗試,電子是一個大類嘛,接下來會嘗試合成器流行,就比較復古的流行歌曲。從第一期到第五期,可能大家覺得我的歌不是那麼的流行,所以從第六期開始,我的歌會更偏向流行一點點。到目前爲止也沒有展示“國風”,之後我應該在關鍵的節骨眼兒上,會展示一下“中國風”的元素。

澎湃新聞:一般寫歌是什麼狀態?

霍尊:想寫了就能寫出歌,不想寫,憋, 也憋不出個好的東西來,更多的來源於你要寫歌的一個衝動, 尤其是要有一種想要釋放出來的慾望。最近的狀態又是比較特殊,一週就得交一首歌, 在一個比較 有壓力,密度比較強的狀態當中,反倒會催生出一些創作, 這跟我以往的習慣倒不太一樣。

澎湃新聞:前輩裏誰對你的創作幫助最大?

霍尊:應該還是劉歡老師。 因爲我最早被人所熟知還是通過《中國好歌曲》,我平時寫了一些什麼新歌,也會發給劉歡老師去鑑賞, 看看劉歡老師給我一些什麼建議。 然後劉歡老師對我完全沒建議,他就說 ,發揮我的天馬行空的一些 想象力,不要被拘謹住。這個節目,劉歡老師 他每一期都有看,他說他最喜歡的也是《 自定義少女》。

雖然大家對我的定義是“古風”, 但我要告訴自己,我不僅於此。 我最清楚自己 最喜歡的是什麼,擅長什麼,所以要肆意的揮灑自己的創造力,而不是被 一種市場定義給侷限住了。

霍尊表演《自定義少女》

澎湃新聞:能不能講講這個《 自定義少女》的創作情境?

霍尊:其實是一個內衣廣告片給我的靈感,片子找了五個不同的模特, 模特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的那種特別漂亮的模特, 就是平時生活中很常見的女性, 有的人很胖,有的甚至身上有疤痕,怎麼都不算是完美的女性。 但她們穿着內衣,鏡頭前非常自信, 彼此聊天嬉戲打鬧,讓我覺得很酷,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新時代的女性應該要 有的態度,這種態度就特別帥!

澎湃新聞:這次有沒有從其他人那裏學到什麼?

霍尊: 更多的是會學一些作詞的技巧。像(陳)粒姐啊,鄭鈞老師,他們的歌詞寫得特別好!我會 去學習他們歌詞的寫作手法,會研究它這個押韻是怎麼押的,理解怎麼會想到用這種詞彙來替換原來的這種表意 。對我來說,作詞一直是我的弱項,我以往注意力全 放在音樂上,是重曲輕詞的那一派代表,對我來說,音樂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爲它的旋律, 它抽象的美感,而不是歌詞。 來到這個舞臺以後, 發覺大家都很在乎歌詞, 其實一首好歌,的確歌詞也是非常重要的,這讓我豁然開朗,以往我寫歌我很少會參與歌詞的寫作,這次我也更多的參與到 作詞當中去,也是一個成長學習的過程吧。

澎湃新聞:有沒有想過會到下位區一日遊?如果真的來到下位區,會選擇誰挑戰?

霍尊:有預想過,怎樣都有可能,說不定站得越高,摔得越重,一下子跑到下位區去。反正從容吧,我也沒有把它當作是比賽,可能是一種遊戲,讓我覺得很刺激,很好玩兒,音樂沒有可比性,大家都是做自己的音樂。如果我在下位區的話,可能會挑選GAI或者張藝興,就是跟我風格差別特別大的音樂人,純粹站在觀衆的角度,覺得這樣子的對壘會很有意思,剛硬燥烈的音樂對冷靜柔和的音樂,很有看頭啊!

澎湃新聞:你對戲曲也甚愛,後面會有像《終身誤》那樣加入戲曲元素的歌嗎?

霍尊:我確實有準備有戲曲元素的音樂,之後可能會帶來給大家。但可能不會跟《終身誤》這樣類似的,因爲我挺珍惜登上《我是唱作人》這樣舞臺上的機會的。就算唱“國風”,可能會帶來一些不一樣的國風融合形式。比如國風和戲曲融合,更多的也會偏向於電子方面,更氛圍感一點的音樂。


《我是唱作人2》劇照

市場不缺匠氣的作品,要有一顆敬畏的心

澎湃新聞:中國風有市場,但也魚龍混雜,你認爲一首好的國風歌曲,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標準,而不會陷入固有的套路?

霍尊:真的是好作品的話是沒有標準的,中國風不一定非要用五聲音階,未必古文言文、文縐縐,我最近聽過李泉老師的一首《絕句》,他的演唱方式,歌曲的旋律走向,他的編曲沒有用到任何一箇中國風的元素,但是讓我聽了,我覺得哇,這首歌好中國風,它就是一首很棒的中國風作品,沒有一個既定的標準,主要看你的審美啊,很抽象吧,但音樂藝術就是這麼抽象。

澎湃新聞:覺得現在音樂環境較之前是否有哪些變化?在創作上來看,會去爲商業做出創作上的改變嗎?

霍尊:市場越來越開放,就會孕育不同風格的音樂,也會有更多的商業性歌曲在,大環境肯定是隨着這個時代傳播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的。最關鍵的是,越是信息量氾濫的時代,越不能浮躁,不能有這種有目的性的去做音樂。我覺得做音樂就是一件開心快樂的、順着自己的意識和審美去做的一件事,而不是順應着市場的需求,大家喜歡聽什麼,我就迎合他們去寫。每個音樂人都會面對這個問題啊,我覺得音樂還是要自私一點比較好,這個市場上最不缺的是什麼?最不缺的就是商業的東西,最缺的是有個人追求和品味的,就算不是所有人都能喜歡,但是它是屬於你的個人烙印,匠氣的作品永遠都不缺,大家還是要做自己內心追求的東西。做音樂的心,還是要神聖一點、敬畏一點。

澎湃新聞:你那麼愛喫油炸食品,生活中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好狀態的?

霍尊:確實是愛喫油炸食品,這是基因決定的,沒辦法!我覺得每一個人都喜歡喫高熱量的東西吧?更多的還是要自律和控制吧,在生活中我不算特別自律的人,尤其是喫這一方面容易管不住嘴,就圖一時的爽啊。最近算迴歸健康了吧。我最近的飲食還是挺清淡的,基本就是家裏面,我母親在做菜,都是那種少油少鹽的菜,也不會像以往那樣一天到晚點外賣。就不要低估自己的適應能力,當你進入到這個習慣模式當中,以後就不痛苦了。


在《我是唱作人2》衍生節目中喫火鍋的霍尊。

澎湃新聞:“仙鶴起舞”那期認爲自己完成得好嗎?以後會往唱跳方向去嘗試嗎?

霍尊:肯定會有遺憾吧,但遺憾就是使你下一次表現得更好的動力啊!當然張藝興也跟我科普了,我這個不叫跳舞,叫律動。真正的跳舞是像張藝興那樣有技術含量、有排練過的。像我這種是屬於律動,什麼是律動呢?就是你的身體在音樂節拍中隨意地去扭動去擺動,所以這是跳舞和律動的區別。

往唱跳方向發展可能性比較低,首先這不是我的擅長,每個音樂人都要揚長避短,順應着自己的審美去走,目前沒有唱跳方面的想法,如果之後有這種慾望的話,我會願意嘗試一下,說不定到時候真的就去學習一下跳舞了。

澎湃新聞:你是很多人印象裏的古意少年,溫潤如玉那種,但私下裏卻是想要成立“菜刀不相信眼淚”這樣幫派的二次元少年,爲什麼會有這樣臺上臺下比較分裂的人格體現?

霍尊:哈哈,我認爲這個不算是分裂的人格體現。因爲人就是矛盾的,世間萬物都是矛盾,人不可能是一個紙片人啊,再內向的人也有開朗的一面,再開朗的人也會享受安靜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多面性的。對我來說,我更多的是把我所有的感性,把所有美的東西都放在舞臺上,那私底下我可能就沒那麼美了,私底下是比較糙的一個狀態,私底下就是很中二的。喜歡玩遊戲,喜歡收集手辦啊,喜歡招貓逗狗,喜歡健身鍛鍊啊,喜歡出去旅遊啊,喜歡跟朋友放肆地嗨呀什麼,但是這個並不妨礙我在舞臺上去展現我認爲的美,都不矛盾,反倒相輔相成。


《我是唱作人2》劇照

澎湃新聞:平常宅在家裏最喜歡乾點啥?立了flag但始終沒改掉的毛病是什麼?

霍尊:在家裏和大部分宅男差不多,可能最大毛病是懶吧。我其實對自己的狀態一直挺滿意的,所以沒有立下什麼flag,減肥呢也不算吧,也沒立flag,改變了作息,規律了,自然而然瘦下來了,因爲我真的是那種比較隨性的性格,不太會按部就班給自己規劃好一個方向,從小到大也沒有,更多的是隨遇而安。

澎湃新聞:什麼音樂比較對你的口味?

霍尊:我口味比較雜,什麼類型的音樂都喜歡聽。現在我基本上每一期的舞臺,都是順應當下的喜好和口味,去做一些有機的嘗試和融合。最近確實是聽電子的類別比較多,偏氛圍感的,偏輕鬆的沙發音樂,我最近的一個創作狀態,是偏氛圍感的一些電子。

澎湃新聞:氛圍感看起來簡單,其實並不好做吧,因爲營造起來的細節很喫功夫。

霍尊:沒錯。其實任何一種音樂要做精的話都難做。尤其像氛圍感這種音樂,它挺講究的,是空,講究的是那種留白和意境,你的音色選擇的不好,就會格外的刺撓,格外的讓你覺得不舒服,所以,我在編曲的時候要選合適的音色,哎呀,就很頭疼,因爲音色成千上萬,你從自己的音色庫當中去選擇,去嘗試不同的音色併合併到一起,你還得改變演奏法,會不會跟你的人聲的音色契合?所以很多時候需要特別考究,但這個過程是痛並快樂的,尤其是最後找到一個合適的音色,組合到一起,編曲完成再加上自己的人聲進去,覺得好好聽,這個時候就會覺得很享受。

澎湃新聞:最近有沒有特別關注的華語音樂人的作品?

霍尊:聽了這次參加節目認識的新朋友,像劉思鑑,以往不熟悉,認識了以後發覺他的音樂真的很棒,最近還有聽李泉的歌,他最近出了幾首新單,李泉也是我們上海的,跟他也算借鑑學習了很多東西。

澎湃新聞:有沒有擔心過自己有一天從翩翩仙子,變成父親那樣的粗曠大老爺們?

霍尊:沒有這個擔心吧,一切順應當下自然的去發展,這個我還真沒有想過,不過有朝一日我變成我爸那樣,我也覺得挺坦然的,可能到時候又會變成另一種音樂風格,變成另一種舞臺上呈現的方式。我覺得人總是會在順應當下的一個狀態去改變,而且這些都不是刻意的,都是自然而然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