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宋高宗趙構帶着羣臣跑到杭州,不思進取。而這時秦檜帶着全家坐小船,也來到了杭州。他說殺了金兵監管者,跑回來了,可是他們全家連同奴婢都同乘一艘小船,毫髮未傷,不免讓人懷疑。只有範宗尹、李回和秦檜交往深厚,大力引薦,說他忠心耿耿。宋高宗趙構重用秦檜,走議和路線,並不主張收復失地。那麼,秦檜爲何從金兵的地盤而來,是不是金兵派過來的間諜呢?

很有可能。當然也和秦檜的性格有關,秦檜生於湖北黃州江邊舟中,後來居住在常州,遷徙到江寧,就稱自己爲江寧人。父親秦敏學,做過玉山縣令、靜江府古縣(今廣西永福縣)縣令。秦檜早年做過私塾的先生,靠微薄的學費度日,他對自己的生活處境很不滿意,曾作詩說“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政和五年(1115年),秦檜進士及第,補爲密州(今山東濰坊諸城)教授。接着又考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可以說,秦檜苟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小農心態決定了他以後的政治路線。
秦檜妻子王氏的很多親戚包括秦檜的岳父王仲山,都成了降金的敗類,以此可知,民間傳說岳飛的慘死與秦檜妻子有關了。秦檜妻子的親戚們都投降金國,很難保證秦檜本身的純潔性。而秦檜卻主張抗金,主張對於南犯的金兵不能太過懦弱。當金兵到達京師的時候,秦檜上述言四事:召百官詳細討論、加強守備、將金使安置城外、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宋欽宗沒有答覆,任命他爲職方員外郎,不久改爲幹當公事,隸屬河北割地使張邦昌。北宋政府擬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以求宋金雙方息兵,宋欽宗派秦檜、程瑀爲割地使,護送肅王趙樞出使金營。金朝扣留趙樞爲人質,約定割地議和後釋放趙樞,秦檜等人行至燕京而返。後經御史中丞李回、翰林承旨吳開推薦,秦檜被任命爲殿中侍御史,升爲左司諫。王雲、李若水再次出使金營,得見金軍二元帥,傳說金兵堅持要北宋割地,不然就進攻汴京。十一月,宋欽宗在延和殿召百官商議對策,範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檜等三十六人不同意。不久,秦檜升任御史中丞。

靖康之難,秦檜寫議狀,上書金帥乞立趙氏爲帝,被拘押在金營。靖康二年四月,秦檜隨徽、欽二帝一起被金軍拘往北方,經燕山,轉至韓州。到達北方後,孫傅等人都守節不屈,唯獨秦檜屈服於威逼利誘,見風轉舵。同年五月,康王趙構在應天府(今商丘)即位,建立南宋,是爲宋高宗。宋徽宗趙佶得到宋高宗即位的消息,叫秦檜起草一封信,向金酋粘罕搖尾乞憐,表示願派人通知兒子趙構,願意子子孫孫永遠奉金正朔,並向金納貢。後來,秦檜對此事並不完全隱瞞,還進行自我吹噓。宋徽宗的一紙賣身契,並未使他超脫階下囚的困境。而秦檜卻開始飽享女真貴族的殘羹剩炙,粘罕非常賞識秦檜,賜給他錢萬貫、絹萬匹。據說,秦檜通過“厚賂”,打通關節,此信才得以傳送到粘罕手中。

金太宗把秦檜分賜給撻懶。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陳過庭等人都流放到東北的顯州(今遼寧北鎮縣東南),唯獨秦檜卻在撻懶的卵翼之下,留在燕山府, 先充“任用”,後任命爲“參謀軍事”。有一次兀朮還特地宴請秦檜,而“左右侍酒者,皆中都貴戚王公之姬妾”。建炎三、四年(1129一1130年)間,撻懶負責淮東戰場。秦檜如何當“參謀”的詳情,已不得而知,現在所知的,是他曾向被圍的楚州(今江蘇淮安)寫過勸降書。楚州之戰是當時最壯烈的保衛戰之一,全城軍民在趙立指揮下,儘管糧盡援絕,只喫樹皮草根,但仍死守不屈。城破之日,軍民“抑痛扶傷巷戰,雖婦人女子亦挽賊俱溺於水”,以英勇就義回答了勸降。

建炎四年(1130年),撻懶率兵進攻山陽(今江蘇淮安),秦檜隨軍同行。十月,秦檜攜家眷離開金營,取道漣水軍水砦,返回行都臨安(今杭州)。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秦檜對高宗趙構說的政治主張是:“如欲天下無事,須南自南,北自北,則無事矣。”重新撿起“以和議佐攻戰”的策略。“南自南,北自北”是撻懶的南北朝方案,也是秦檜在南宋的政治活動指針。高宗認爲秦檜忠心可嘉,任命其爲禮部尚書,秦檜的隨從也都改爲京官,就連船工孫靖也補官爲承信郎。
紹興元年(1131年)二月,秦檜升任參知政事,八月拜相。秦檜執政十九年,歷封秦、魏二國公,深得高宗寵信。他是南宋朝廷內堅定的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間,他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同時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夥同張俊誣陷主戰派將領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岳雲和張憲,被後人唾罵。

縱觀秦檜的經歷,他很可能在金營的時候就已經叛變投敵,然後和金國撻懶商量南北政府分立的事情,再做爲逃回的大臣,被宋高宗重用。秦檜的妻子親戚大都降金,秦檜又在金營享受奢華生活,很難說他不是金人派過來的奸臣。
當秦檜做了南宋宰相的時候,其實已經成了金國的走狗,而他提的南北分立局面,正是暗合了宋高宗不思進取的心態,由此才受到重用。而昏聵的宋高宗卻從來不問秦檜的金營經歷,也不派人調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