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說史
母死不歸,殺妻求將,曾子薄之,魯君疑放,然而用兵,穰苴不讓,甘苦與同,士卒樂仗,守魏西河,秦畏東向,魏人忌之,去爲楚相。——(明)黃道周《廣名將傳》
三家分晉,七雄並立,戰國開啓。
自此中原大地上進入了長達200餘年的戰亂時代,各自爲政的諸侯國,不是正在打仗就是在準備打仗。
這個是一個禮崩樂壞的年代,戰爭也不再需要藉口,諸侯國之間的盟約,似乎只是廢紙一張,昨天還信誓旦旦訴說着互不侵犯,今天可能就已列陣攻伐。
就如劉向在《戰國策·序》中所寫:貪饕無恥,竟進無厭,國政異教,各自制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爲右。

諸侯國一旦強大,對外擴張就成爲了一項無可避免的基本國策,在叢林法則的驅動下,強和變似乎成爲了生存之道。
三家分晉後成爲諸侯的魏文侯,就一直被如何變、如何強而困擾。
功夫不負有心人,苦思冥想的魏文侯對於這兩個問題都找到了答案,確切地說,是找到了兩個人來解決這個問題,關鍵的是他們兩個都做得非常好,從而幫助魏國成爲了進入戰國之後的第一霸。
魏國的變,魏文侯找到的人是李悝,他的變法,是魏國強大的基礎,因爲打仗需要錢,李悝就解決這個問題,實現了國富,尤其提出了“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魏國的強,魏文侯找到的人是吳起,提兵70000而天下莫當者誰?自然也當屬扼住秦國咽喉使其不得東出的吳起。
那麼吳起爲何能成戰國出將入相的第一人呢?看他2個老婆的下場就知道了,我們本篇就來說說吳起和他兩個老婆的故事。
吳起是衛國人,你可別小看了這個地方,此地雖小,但人才輩出,後來的商鞅,呂不韋都是衛國人,正如春秋時期吳王的弟弟季札就曾經評論衛國說:衛多君子,其國無患,至於準不準確,我們不做評價。
此地既然是後世大商人呂不韋的故鄉,會做生意的人自然也不在少數,至少吳起的長輩就很會做生意,到了吳起這代,家裏已經積累了千金之多。

吳起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個富二代了,但他卻不是垮掉的富二代,而是相當有上進心,因爲他想脫掉身上這層布衣,換成官衣,於是開始用錢託關係,找門路,但卻一無所獲,還把家裏的存款都給折騰光了(《史記》記載: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
在家鄉人的眼裏,吳起成爲了最大的笑話,這讓他十分煩躁,不過此時的吳起也不是一無所成,至少他娶到了媳婦。
吳起的第一個妻子是地地道道的衛國人,渾身上下散發着樸實和善良,有一天,吳起讓妻子織一條絲帶,結果幅狹於度(說白了就是有點窄),吳起就讓妻子重新織。
妻子二話不說,就拿回去更改,結果改過之後的絲帶還是不和吳起的要求,面對吳起的責怪,妻子就辯解說一開始織的時候又沒說要求,經線是已經固定了,沒辦法更改,改只能在緯線上改(《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說三》記載:吾始經之而不可更也)。

沒想到,吳起卻不聽解釋,他認爲妻子既然不能改卻答應自己,這是一種欺騙行爲,直接把自己的妻子給休了。
現在婦女有問題找婦聯,而古代婦女有問題找誰呢,當然是找孃家,吳起的妻子就找到自己的兄長,結果他的兄長就說吳起崇尚法家,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你也別再想着給他做老婆了,就這樣法無私情的吳起結束了第一段婚姻。
吳起在衛國散盡家財,受盡了白眼,妻子也被自己給休了,吳起決定出國留學,去哪好吶,當然是魯國,因爲當時的魯國是孔老夫子的故鄉,在這裏弄個儒家的文憑,也最爲簡單。
想出人頭地的吳起,自然不放過能學習的機會,在這裏刻苦研習,齊國的一個大夫很看好吳起,想着用自己閨女做個投資,就把閨女許配給了吳起,本以爲這是一樁不賠的買賣,結果卻葬送了女兒的命。

起因是強大的齊國,想要攻打魯國,結果魯國卻找不出一個合適帶兵抵抗的人,魯國國君命人進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吳起也就被挖了出來。
但是此時魯國的士子開始跳出來反對,強烈抗議吳起爲將,因爲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想着功成名就的吳起,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爲了拿到魯國的綠卡,就把自己的妻子給殺了,然後換來了帶兵抗齊的機會,這就是後世著名吳起殺妻求將的故事。
吳起爲何能成戰國出將入相的第一人?看他2個老婆的下場就知道了,吳起的兩個老婆,一個被休,一個被殺,說明在吳起眼裏吳起法無私情和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利益,這正是戰國那個亂世需要的人才。
不過話又說回來,吳起殺妻求將的故事,真是真實的嗎,其實也不盡然,如果吳起爲了保衛魯國而殺妻求將,這對魯國來說是極爲忠心的表現,但後來吳起又被空有滿腹禮義的士子給排擠出走了,這又是爲什麼呢?

這是因爲吳起崇尚的法和魯國固有的儒,格格不入,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爲了爭奪正統地位,兩派之間的衝突也是不可調和的,吳起殺妻求將的故事,也極有可能是腐朽的士子對吳起的一種刻意醜化。
提兵70000而天下莫當者誰?當屬扼住秦國咽喉使其不得東出的吳起,他離開魯國後去了魏國,他的思想和魏文侯不謀而合,於是未經考覈,吳起就走馬上任爲大將,率軍攻克秦國多座城池,牢牢扼住秦國東出的咽喉,吳起在,秦人不思東出,是魏國稱霸路上不可或缺的人才。
正如尉繚在《尉繚子·制談三》所寫:有提十萬之衆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桓公也,有提七萬之衆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有提三萬之衆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韓非子》、《尉繚子》、《吳子》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