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中的莫尔索身上有当时社会众多人的影子,作者加缪旨在通过莫尔索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荒诞,指引人走向心灵与生命的本真。生命的本真在一开始都是无比存粹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慢慢偏离了轨道,被各种世俗的眼光带跑,初心易得难守,人生固然荒诞但只有真正享受生命的存粹的人,持守本心拥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地获得自由。


他跳脱于当时的社会规则,扮演了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以超脱于自我和现实的方式,审视着这个荒诞的社会,以挑战的姿态反抗荒诞,直面生命的本真。书中的莫尔索身上有当时社会众多人的影子,作者加缪旨在通过莫尔索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荒诞,指引人走向心灵与生命的本真。
“人生没有希望但并不包含绝望。所以,要活得真实而不虚伪,就一定要坚守下去,不是不愿意回首,而是没有退路可言。”品读《局外人》,直面世界的荒诞,永葆生命的本真。
1. 在世俗世界里的叛逆者和热爱者
读完《局外人》,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一定是主人公莫尔索一系列与世俗眼光格格不入的荒诞行为。从小说一开始母亲的葬礼上,莫尔索就表现出一种超乎常人的冷漠,好像亲人的离世并能够让他感觉到悲伤,他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
无论是是否要和雷蒙交朋友,去不去巴黎工作,又或是要不要和玛丽结婚,甚至杀害阿拉伯人后面对审讯,他都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态度,自始至终都像一个游离于自己人生的“局外人”。莫尔索的性格特点和加缪本人也十分相像,可以说加缪是以自己为原型来塑造莫尔索的性格特点。

加缪本人的一生都极力追求真理和正义,在他的小说中,深刻地揭露了世界的真相:即罪恶和死亡不可避免,但荒诞不等同于绝望和颓废,人生的要务在于矢志不渝地追求本真。
当时的社会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过。各个阶层的青年人普遍生活在一种迷茫的生活状态里,社会现实也十分荒诞。人们都以苛刻的眼光来要求别人,任何超出规则和行为都会被无限放大,迎来一系列的抨击和苛责。加缪面对这种日渐荒诞的社会现实创作了代表了他主要思想的《局外人》一书,也是旨在惊醒世人,人云亦云的时代到底什么是荒诞?
2. 消极不等同于绝望,荒诞不等同于颓废
如果了解过一点加缪本人年轻时的经历,你会发现小说中莫尔索的内心世界和年轻时的加缪是那么的相像。十七岁时的加缪曾经被诊断出肺结核,在当时,肺结核是不治之症。很多病人在病魔的折磨和心理的压力下,慢慢走向死亡。因为就算积极治疗,和病魔斗争,也早就被判下死刑的日子让人绝望。
但是,加缪没有自暴自弃或是一味的绝望、颓废下去。在病床上他也在思考着生命的本质和死亡的意义。他决定要一直追求自己的本心,积极、坚定地活下去。
正如加缪自己所说,“我现在知道的死亡之感是:痛苦对自己毫无作用,痛苦不会消失。他只会不停地折磨着你。他要你和他殊死搏斗。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灵魂的话,灵魂和生命相依,并自己创作着自己。”加缪不畏惧死亡的精神,对命运的不屑反抗,令我们佩服,也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无论是加缪还是莫尔索,他们都对世俗生活有着清楚的认识,对未来有自我的感知,所以他们无所畏惧,坚定不移地坚守着自我的本真。
你不难发现,莫尔索对生活是怀有爱意的,他自始至终都在坚持着自我的本真,从很多方面都可以见得。因为他知道死亡在人生中是无法避免的,比起年老和疾病带给母亲的一系列痛苦,死亡也许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在母亲的葬礼上他并没有落泪。
他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平淡的沉默的爱,却也是极其真实的爱。至于默尔索在葬礼期间,表现出的“渴、热、累”,以及在葬礼后,与玛丽的鱼水之欢,则是基于他活着的生理需求;因杀人被判死刑后,默尔索的逃避和紧张,不过是出于一个人基本的求生欲。他是真实的一个人,热爱生活,追求自我。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都始终保持本真,真实地追求明媚的阳光和美丽的大海;并真实地享受活着带给他的快乐。
1.荒诞的从来都不是莫尔索,是当时的世俗社会
莫尔索的“荒诞”行为,其实是作者加缪构筑成的一幅人类生存的荒诞意象图式。

所谓意象图式,认知语义学者约翰逊这样定义:是人们在与周围环境互动中产生的动态的、反复出现的组织模式,所以常常在一些基本的感觉经验中表现出来。而荒诞意象图式是一种对周围环境冷漠、荒诞的认知方式。与此认知方式相对立,就都成了“荒诞的局外人”。因为人本能的群居一时,大部分人都愿意选择融入,宁愿失去自我,也甘于沦为荒诞的一员。
反映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上,不难发现,在当时的年代,随处可见这种荒诞意象图像。学术科研上出现的对业界泰斗的无脑支持,世俗生活里对边界行为的大力斥责。当时的社会似乎完全丧失了理智和人情味,而大多数沉溺其中的人对此毫无所知,他们处在荒诞的中央却以蔑视的眼光看待那些真正清醒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忖着将他们拉下泥潭。
2.莫尔索同加缪一样,是真正的反抗者
默尔索拒绝被荒诞的社会异化,他是以挑战的姿态,去反抗荒诞。虽然在荒诞面前,默尔索犹如蚍蜉撼树不堪一击,但“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莫尔索的牺牲,若是能唤醒一些迷茫的人,甚至引起一些反抗他的牺牲,的话,那他就算有价值的牺牲了。
加缪和莫尔索一样,也是一个勇敢的挑战者。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位战士的一生,因为疾病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足球生涯,转战文学不懈耕耘获得成功。青年时从事过戏剧活动,曾创办过剧团,写过剧本,当过演员,吃过很多苦头,但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在他身上更多的是对生活和本真的热爱与追求。

莫尔索一直想要坚守内心,他不愿与木偶和傀儡为伍。在默尔索的身上,读者既可以看到加缪的坚守,也同样可以唤醒我们自己的渴望。
很多人就像《局外人》中看似正常人的法官,律师,做的不是自己真正喜欢和渴望的事情,他们甘愿丢了自我意识,也要与荒诞的社会保持一致性。但默尔索却不同,因为他不愿被世俗的荒诞束缚,也不愿被社会异化。所以,即便结局悲惨,他也要勇敢地追求本真,并唤醒更多人内心的渴望,去一起勇敢地反抗荒诞。
默尔索的勇敢,让我想起了《庆余年》里的范闲。范闲去赴二皇子邀约的途中,遇到了北齐死囚程巨树的攻击,在对战中,滕梓荆不幸丢了性命。范闲悲痛不已,并发誓要还滕梓荆一个公道。在调查真相的过程中,范闲屡屡受阻,因为没有人愿意为了滕梓荆这样无足轻重的护卫,说出真相。甚至所有人都觉得范闲为护卫报仇,本身就很“荒诞”。

但其实,范闲以挑战的姿态,反抗荒诞的行为,却并不“荒诞”,因为真正荒诞的,是整个庆国,是他们被三六九等洗脑、被权贵地位异化的价值观。当庆国的子民,将这种荒诞的价值标准合理化后,他们便丢了真实的自我,也停下了对抗荒诞的脚步。生活中只有免于随波逐流,并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获得真正的自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遵从自己的本心,真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将喜欢发挥极致,才能社会做出贡献。生命的本真在一开始都是无比存粹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慢慢偏离了轨道,被各种世俗的眼光带跑,初心易得难守,人生固然荒诞但只有真正享受生命的存粹的人,持守本心拥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地获得自由。从《局外人》之中,除了人生的荒诞,尽可以看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尽可有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加缪手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