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當埃及軍隊在西奈抵抗入侵以軍,大批埃軍由運河區開進西奈並準備進行大規模反擊時,英、法兩國藉口保護運河航運,向埃及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埃、以雙方停火,並允許英、法兩軍進駐運河區,否則他們將派兵干涉。隨後英、法兩國的空軍對埃及的十五個機場和開羅、亞歷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亞、蘇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經濟、交通設施,進行了瘋狂的轟炸,同時轟炸西奈的埃軍部隊,企圖將埃軍攔截在西奈半島。

爲奪回蘇伊士運河,埃及總統納賽爾宣佈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公司的全部財產移交埃及,凍結公司在埃及和在國外的資金和資產。這一決定震動了西方世界,於是英、法兩國與埃及之間爭奪蘇伊士運河的戰爭爆發,這一戰爭又被稱爲第二次中東戰爭。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境內的一條國際通航運河,全長175公里,它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的海域,使歐、亞兩洲的航程比繞道好望角縮短了6000至12000公里,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衝,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運河自開通後,即被英、法兩國長期佔領,運河的大量收入流入了倫敦和巴黎的銀行。埃及人民爲收回運河主權進行了長期不懈的鬥爭。
後來,畢業於埃及皇家軍事學院、參加過巴勒斯坦戰爭的青年軍官納賽爾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英國扶植的法魯克封建王朝,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埃及共和國。
埃及革命的勝利,改變了整個中東的局勢,動搖了英、法在埃及的統治地位,引起了他們的仇視和恐慌,尤其是納塞爾執政後所採取的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的行動,更爲英、法政府所妒恨。英、法兩國爲重新霸佔蘇伊士運河,恢復對埃及的殖民統治,對納賽爾政府進行種種威脅,並凍結了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和運河公司的基金,指令兩國商船通過運河時,拒不向埃及政府交納通行費,向埃及政府進行挑釁。
與此同時,英、法兩國暗中勾結以色列,積極準備對埃及發動戰爭,企圖用軍事手段來得到談判桌上未能獲得的東西。在策劃和準備發動入侵埃及的戰爭時,英、法兩國深感自己的兵力不足,法國提出要以色列參與他們的侵略計劃。這對於以色列來說,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法國與以色列一拍即合,以色列自願充當入侵埃及的急先鋒。
面對英、法、以三國的威脅,納賽爾領導的埃及政府決心嚴陣以待,抗擊任何敢於發動侵埃戰爭的入侵者。當時,埃及總兵力約爲十五萬人、坦克五百三十輛、火炮五百門、作戰飛機二百五十五架,但有許多飛行員和坦克手還在蘇聯受訓,多數先進和重型裝備尚不能在實戰中發揮作用。爲防止可能發生的進攻行動,納賽爾總統採取了一些戰備措施,包括組織“民族解放軍”;聯合其他阿拉伯國家,加強集體防務;同敘利亞、約旦組成聯合司令部;制訂運河區保衛計劃,把保衛運河及尼羅河三角洲作爲防禦重點等。
1956年10月29日下午17時,由以色列爲急先鋒的入侵埃及的戰爭爆發了。以色列上校阿里爾.沙龍指揮以軍第202傘兵旅在法國空軍的支援下,利用埃軍在西奈中部地區兵力稀少、防禦單薄的弱點,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五百餘傘兵和部分武器裝備。同時,該旅的主力三千人,與米特拉山口的傘兵會合,向米特拉山口突進。


埃軍統帥司令部接到前線報告後,東部軍區司令部於當日20時命令第二步兵旅的兩個營立即渡過運河,迎戰米特拉山口的以軍空降部隊。同時,埃軍總參謀部派遣第四裝甲師的主力由運河西岸進入比爾.吉夫賈法地區,兩個國民警衛旅尾隨前進,命令第二偵察團向東南運動,企圖切斷以色列空降部隊的退路,對米特拉山口的以軍構成包圍之勢。
米特拉山口全長三十公里,兩旁懸崖峭壁,十分險峻。以色列軍隊兩個連,包括由坦克支隊和重迫擊炮隊組成的偵察分隊進攻米特拉山口。當以軍進入海坦谷地時,即遭到埃軍五個連伏兵的襲擊。埃軍佔據了南北兩側的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充分發揮火力優勢,打得以軍進退兩難,只得利用臨時工事進行抵抗。雙方激戰至黃昏,以軍才佔領海坦谷地東部。
以軍正面進攻失敗後,不得不採取迂迴戰術。兩天後,以軍越過埃軍防守薄弱的達卡山口,進逼阿布奧格拉和魯阿法水壩。以軍在空中人力支援下,佔領了阿布奧格拉,隨即兵分兩路,一路向西推進,一路向東圍攻位於魯阿法水壩的埃軍據點。埃軍憑藉由二十多個反坦克掩體組成的防禦工事,進行頑強抵抗,但未能抵擋住以軍的進攻。
佔領了阿布奧格拉後,以軍總參謀長信心大增,親自督促第十步兵旅進攻西奈的烏姆卡特夫,但是他們高興得太早了,第十步兵旅發動進攻時,遭到了埃軍炮火的猛烈襲擊,進攻屢屢受挫,即使撤換了旅長,仍不能得手。
總參謀長又命令第三十七機械化旅進攻烏姆卡特夫,又遭到埃軍炮兵和反坦克武器的集中射擊,後續部隊也誤入雷場,旅長艾林達陣亡,大部分官兵受傷,進攻失敗。至此,以軍總參謀長不得不命令停止進攻烏姆卡特夫陣地。
正當埃及軍隊在西奈抵抗入侵以軍,大批埃軍由運河區開進西奈並準備進行大規模反擊時,英、法兩國藉口保護運河航運,向埃及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埃、以雙方停火,並允許英、法兩軍進駐運河區,否則他們將派兵干涉。納賽爾總統當即拒絕了英、法的無理要求。納賽爾明白英、法的“最後通牒”不過是出兵入侵埃及的藉口罷了,與英、法的戰爭已不可避免。
隨後英、法兩國的空軍對埃及的十五個機場和開羅、亞歷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亞、蘇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經濟、交通設施,進行了瘋狂的轟炸,同時轟炸西奈的埃軍部隊,企圖將埃軍攔截在西奈半島。埃及識破了英、法的這一戰略企圖,納賽爾總統爲防止英、法佔領運河區,而使西奈埃軍受到夾擊的危險,在英、法空襲後,立即命令增援部隊停止進入西奈,在西奈的守軍迅速撤至運河區。
這樣,埃及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撤出西奈半島。駐守在烏姆希漢和烏姆卡特夫的埃軍,在被以軍三面包圍的局勢下,利用夜色掩護,向阿里什方向撤退。以軍趁機向準備撤退的埃軍進攻,但沿途遭到埃軍的頑強阻擊。當以軍進駐阿里什時,埃軍主力已全部撤出西奈半島,從而保存了有生力量。


在運河區,埃軍同英、法兩軍的戰鬥主要集中在塞得港進行。英、法兩國的空軍對塞得港進行了連續轟炸。英軍艦載機又轟炸了位於塞得港和富阿德港的埃軍防禦陣地,向塞得港空投了第一批傘兵,約六百名英軍傘兵在加密爾機場周圍着陸,並迅速佔領了機場;五百名法國傘兵在富阿德港降落並很快佔領了供水廠。
英、法兩軍首先用猛烈炮火襲擊塞得港防禦陣地,隨後2.2萬名海軍陸戰隊員開始登陸。英海軍第三突擊旅在塞得港登陸作戰,法國海軍陸戰旅在富阿德港登陸。英、法登陸部隊沿蘇伊士運河南下,企圖一舉佔領運河區,但遭到了埃軍的頑強抵抗。
爲了捍衛國家主權,埃及軍民奮起保衛塞得港。英、法第一批傘兵着陸後,即遭到塞得港守軍的反擊,埃及當局通過設在各重要地點的廣播,告訴居民敵軍的降落地點,羣衆立即行動起來,協助守軍消滅敵人。使英、法侵略軍始終未能全部佔領塞得港,先頭部隊只進到塞得港以南27公里外的卡卜。
英、法公然對埃及這樣一個有主權的國家發動侵略戰爭,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中國、蘇聯等國強烈譴責英、法、以三國對埃及的侵略,蘇聯宣佈:如英、法不停火,蘇將對英實施核攻擊。美國爲把英、法勢力擠出運河區,命令全球美軍進入戒備狀態,以此威脅英、法兩國。
在埃及軍民的堅決反抗和國際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英、法極爲孤立,被迫接受聯合國停火協議,宣佈停火。12月,英、法兩軍全部撤出埃及。在埃及應允以色列在蒂朗海峽水面航行和空中飛行權後,以色列軍隊也無奈地從西奈撤出全部軍隊。至此,歷時兩個月的蘇伊士運河保衛戰宣告結束。

蘇伊士運河戰爭以英、法、以三個入侵者的失敗而結束。兵力及武器裝備均處劣勢的埃及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首先就在於它是爲捍衛國家主權而不得不進行的反侵略之戰,故能充分得到國際社會和人民羣衆的大力支持。“正義必然戰勝邪惡”。蘇伊士運河之戰正是這一公理的證明。
打草驚蛇——英法聯軍攻佔塞得港
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宣佈將由英、法資本控制的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以後,英、法兩國爲實施報復,決定武裝干涉埃及。在他們的作戰計劃中,把埃及的塞得港作爲第一個進攻目標,爲了確保干涉成功,英、法進行了精心策劃。
對於英法聯軍的可能性進攻,埃及已經有所警惕。他們在塞得港附近早已嚴加防守,撒下羅網。英法聯軍原先想以聲東擊西之計攻佔塞得港,但是,埃及軍隊不爲敵人所誘惑,絲毫不離塞得港一步,英法聯軍的聲東擊西之計落空了。
一計不成,英法聯軍又生一計。他們考慮,若要保證登陸成功,必須摧毀埃及的防禦體系。如何在登陸之前先摧毀埃及塞得港的防禦體系呢?英法聯軍覺得必須用打草驚蛇之計,使埃及的防禦體系暴露出來。
計謀已定,英法聯軍決定在拂曉時,向塞得港投放假人。他們猜想埃及人此刻因天色太暗必分不清假人與真的敵軍空降兵,若進行還擊,其火力將會暴露,這樣就會給英法聯軍摸清塞得港防禦體系製造便利。同時拂曉這一時刻,英法聯軍的空軍又可借一線曙光將炸彈準確地投向目標。
這一天拂曉,英法機羣模模糊糊的黑影漸漸進入塞得港埃及觀察哨的視野。埃及軍民聽到警報聲立即進入戰備狀態。不一會兒,一串串模糊的空降兵身影在空中出現,一張張降落傘徐徐張開。埃及軍民紛紛向空降兵發起猛烈射擊,從火力點冒出來的硝煙將塞得港的火力防禦體系全部暴露出來。英法聯軍的打草驚蛇之計成功了。正當埃及人向那些假空降兵射擊之時,英法轟炸機和戰鬥機進行了準確的投彈掃射。霎時,埃及的火力點被摧毀,人員遭受很大傷亡。

轟炸完後,英法聯軍連續多次空投部隊。這些部隊所遇到的抵抗力比先前大爲減少,空降着陸未受重大阻撓。由於塞得港的火力防禦體系被摧毀,英法登陸部隊和空降兵很快攻佔了塞得港。
真正的較量
蘇伊士運河保衛戰中,英、法兩國大動干戈後,爲什麼又不得不停火?除了埃及的頑強抵抗和各國人民的聲援外,美國的態度也起了不小的作用。英、法、以在策劃侵略埃及的過程中,不僅未同美國商量,而且千方百計封鎖消息,作爲西方盟主的美國不禁怒火中燒,立誓非要英、法丟盡臉面不可。
以色列發動進攻的當晚,白宮發表聲明,表示美國決心履行1950年美、英、法簽訂的《三國宣言》,“保證支持在中東發生侵略的受害者”。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還召見英國駐美代辦庫爾森,表示美英要履行“支持任何受害者的諾言”。當庫爾森詢問美國是否會首先要求召開安理會會議時,艾森豪威爾直截了當地說,美國第二天早上“開門第一件事”就是搶在蘇聯之前“去找聯合國”。
第二天一早,美國果然要求召開安理會緊急會議,並提出提案,要求埃及和以色列停火;以色列如果不接受提案,將得不到任何援助。
美國提案的用意在於討好阿拉伯國家。英、法代表要求對提案暫緩表決,美國代表洛奇卻竭力主張迅速表決。他說:“安理會就像面對闌尾炎患者的醫生,闌尾已經潰爛,需要乾淨利索的手術。”美國的咄咄逼人迫使英、法第一次在安理會使用了它們的否決權。
英法聯軍空襲伊始,艾森豪威爾立即發表聲明,指責英、法的軍事行動是錯誤的,要把這一事件提交聯合國大會,因爲在那裏“沒有否決權”。11月2日,聯合國大會果然通過了要求英、法停火的第997號決議。英國首相艾登傷心地嘆道:“在聯合國大會中帶頭反對以色列、法國和英國行動的,不是蘇俄,也不是任何阿拉伯國家,而是美國政府。”
英、法不願限期停火,美國甚至動用遊弋於地中海的第六艦隊威脅英、法兩國。新老殖民主義者的矛盾發展到如此尖銳的程度,讓英、法始料未及,美國的反對和拆臺,使英、法不敢再輕舉妄動。
在整個蘇伊士運河戰爭期間,美國竭力利用戰爭的機會排擠老牌殖民主義的英、法,討好阿拉伯國家,以取代老殖民者,在中東建立自己的霸權。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和英、法爭奪中東的一場真正的較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