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件事之後,兩人更加甜蜜,愛情的甜蜜彌補了張宇在生活上的失意,在二人的努力下,生活再次好轉。十一郎有多懂張宇呢。

“你的故事,別人的素材。”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免不了嘲笑一番:自以爲刻骨銘心的感情,從別人口中說出去,往往就變成笑話。

苦情歌從來不少,歌詞苦澀,旋律淒涼,再賺你一把眼淚,彷彿歌手真的經歷了什麼撕心裂肺的痛苦,但其實什麼也沒有。

當然,也有例外,把經歷寫入情歌,比如張宇和十一郎。雖有苦澀,但終究苦盡甘來。

作詞:十一郎作曲:張宇演唱:張宇

這是一封世間最美的三行情書。

01、我喜歡的,不只是你的名字

他們相識於12歲,花一樣的年紀。

對了,當時的張宇還叫張博翔,十一郎還是蕭慧文。

蕭慧文是典型的好學生,學習好,文章也寫得好,而張宇卻是學校出了名的痞子。

初見,蕭慧文對張宇的印象不佳,她覺得這就是一個會彈琴但衣着浮誇的傢伙罷了,但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印象不好的壞傢伙,此後會和她一起相伴四十年,甚至更久。

情竇初開的年紀,埋藏於心底的歡喜是最大的祕密,當十一郎拿着她寫好的詞來找張宇時,張宇滿心期待地說:我很喜歡蕭十一郎,我就叫你十一郎吧。

一個週末,蕭慧文邀請好友來家中玩耍,張宇得知後厚着臉皮也要去,誰知真到了那一天,好友卻臨時爽約,留下張宇一個人去了。

進了屋張宇才覺得緊張,氣氛突然尷尬了起來,正不知所措的時候,張宇看見了屋裏的鋼琴,他靈機一動,便走上前彈了起來。

他彈的是羅大佑的《小妹》,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爲這首歌是羅大佑唱給他愛人張艾嘉的。

隨後他又彈奏了一首《穿過你的黑髮我的手》,就這樣,情竇初開的蕭慧文被張宇深深地吸引,在17歲的美好年紀,他們相戀了。

但太過美好的東西,總是脆弱的,感情也一樣。

張宇先蕭慧文一步畢業考上了臺中的逢甲大學,而蕭慧文只能留在臺北繼續她的學業,兩人開始異地戀。

青春期的我們,沒見過太多世面,況且那時候沒有發達的交通和通訊,面對新學校的燈紅酒綠,張宇理所當然地移情別戀。

分手的時候,蕭慧文沒有過多糾纏,她更多地把自己的痛苦寫在詞裏,於是有了那首經典的《雨一直下》。

蕭慧文消失了,她和張宇徹底斷了聯繫,她走得決絕,但就是這樣,讓張宇越發覺得愧疚,張宇還是去找她了。

其實兩人分開還不到一個月,蕭慧文卻瘦到了脫相,這份感情裏,終究是十一郎淪陷得更深吧。張宇意識到了她的愛,更加心疼,在張宇的央求下,他們複合了。

短時間的感情新鮮而美好,但時間長了,若不是足夠的愛和信任,愛情就會被生活磨去浪漫只剩矛盾。

同樣,他們也沒逃脫這個規律。兩人和好後,依舊像原來一樣分分合合,只是張宇始終不懂十一郎的悲傷,每一次的分手都讓她痛徹心扉。

終於,她受不了,第四次複合的時候,她說:“這次複合後,我們就不可以再分手,如果再分手,我就活不成了。”

張宇幡然醒悟,他到底辜負了這個女孩多少,這一次,他表示:“打死也不分手。”

很幸運,這一次他做到了,二人相伴走到今天。

02、愛情得意,事業失意

張宇被譽爲苦情歌王子,但明明他後來的感情順利,怎麼曲風這麼悲傷呢?

那是因爲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生活的苟且更讓人難堪。

畢業後這個滿身才華的男人開始編曲,但事實是他的歌一首都沒能賣出去。

沉重的生活負擔讓張宇輾轉於多家餐廳駐唱,1992年,經過凡人二重唱的引薦,張宇被蔡宗政發掘而正式出道。

眼看生活終於有了希望,但緊接着更大的打擊接踵而至。

1993年張宇發佈首張專輯《走路有風》,張宇將證明自己的希望都押在這張專輯上,但這張專輯銷量慘淡。張宇仿若遭了一盆冷水,將一腔雄心壯志澆滅得乾乾淨淨。

看着張宇身心疲憊的樣子,十一郎十分痛心,爲此她寫下了《用心良苦》。

可偏偏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張宇通過《用心良苦》一舉成名,此後張宇又通過《囚鳥》等歌曲,迅速在華語樂壇佔據一席之地,當然,都是十一郎爲他作詞。

然而成功的喜悅並沒有持續多久,生活再次對夫妻二人展露惡意。

張宇的父親賭博欠下鉅款,剛剛火起來的張宇並沒有足夠的積蓄償還,這像個黑洞,怎麼也補不上,張宇再一次陷入低谷。

但十一郎並沒有離開他,而是拿出自己的積蓄,陪着張宇一點一點償還債務。

論一個女人能有多少青春蹉跎,無論是張宇籍籍無名,成名紅火還是揹負鉅債,十一郎始終不離不棄,若說張宇不感動那肯定是假的。

這件事之後,兩人更加甜蜜,愛情的甜蜜彌補了張宇在生活上的失意,在二人的努力下,生活再次好轉。

03、我懂你,愛你的那種懂

聽過張宇的歌的人都知道,他的每首歌上幾乎都有這行字“作曲:張宇,作詞:十一郎”,他們是夫妻,是搭檔,也是知己。

港臺音樂界盛傳一種說法:李宗盛比女人懂女人,十一郎比男人懂男人。

十一郎有多懂張宇呢?

這麼說吧,從1993年張宇發佈首張個人專輯來,十一郎爲他填詞近150首,儘管這些年張宇一直努力追求突破,與其他作詞人合作,但到頭來還是與十一郎的作品最爲精彩。

國內唱片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張宇嘗試着轉行去主持業,也是十一郎給他信心,幫他做生涯規劃。

十一郎清楚丈夫的才能,明白他適合走怎樣的路,知子莫若父,但最瞭解張宇的,非十一郎莫屬。

“張宇的好,只有十一郎知道。”

她愛着的人也用同樣的方式愛着她,不高調,卻時刻能體會到,這莫不過就是最大的幸福。

後來每每聽張宇的歌,看到“作曲:張宇,作詞:十一郎”,縱使歌曲再悲,都覺得無限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