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漢朝之後,這一制度又進一步加強鞏固,在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訓,以及採納了西周春秋禮法上,西漢初期便以明文規定非嫡長子不可繼承王位、封爵,否則便會受到處罰。似乎從上面我們知道了原因,與其說司馬光在支持曹丕,倒不如說是他在支持嫡長子繼承這一制度。

\"魏文皇帝諱丕,字子桓,魏武太子也。建安十六年,爲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二十二年,立爲魏太子。\"
這是三國志中關於魏文皇帝曹丕的簡述,其實熟悉歷史甚至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曹丕曾與曹植有過太子之爭,後來曹丕順利奪得太子之位。本文我們就曹丕的勝利來探尋一下背後的原因。

曹操長子曹昂戰死於穰城,後曹操續卞夫人爲正室曹丕名正言順成爲嫡長子。只是曹植才華橫溢,更有才高八斗一說,因而曹操更爲喜愛曹植。資治通鑑有記載稱\"楊修、丁儀勸誡曹操立曹植爲繼承人,曹操也是猶豫不決,後問崔琰等人。都以春秋之義回答自古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賈詡甚至是以袁紹、劉表爲例告誡曹操不可自取禍患,最終曹操果然立長子曹丕爲太子。\"其實從這裏我們便可以看出曹丕和曹植之爭與其說是曹丕贏得了王位,倒不如說是曹植敗給了封建主義下嫡長子繼承製度。

什麼是嫡長子繼承,所謂嫡長子就是正妻所生的大兒子,而其他妾室之子皆爲庶出,從封建制度上來說是沒有資格繼承王位。若是出現長子是妾室所生的情況,當也是歸爲庶出,這便有了那句\"立嫡不立長\",正是先嫡後長。當然還有一種情況,若是嫡長子早逝但留有孩子,那麼王位應當由孩子繼承,就是嫡長孫。這就是後來爲什麼明太祖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他的嫡長孫朱允炆而不是其他皇子的原因。

嫡長子繼承製源起於奴隸社會的夏商時期,在商朝時就有了\"父死子繼\"的說法,後西周初期制定禮法正式確立嫡長子繼承製,其中不僅包括天子的繼承,還有諸侯、卿大夫、貴族等階級的財產皆有嫡長子繼承。也就是說嫡長子繼承製並不僅僅只對王位傳承有效,還包含各個階層的爵位甚至財產繼承,其實這種制度也是周朝制定禮儀綱紀的一種產物。
到漢朝之後,這一制度又進一步加強鞏固,在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訓,以及採納了西周春秋禮法上,西漢初期便以明文規定非嫡長子不可繼承王位、封爵,否則便會受到處罰。這一舉措無疑加深了人們對於嫡長子繼承製度的認可。在晉隋時期,律法嚴明規定爵位財產等須由嫡長子合法繼承。後續朝代中更是將這一制度逐漸演化成爲巔峯。
我們來探討一下嫡長子繼承製的優缺點,首先因爲制度的本身規定了非嫡長子不可繼承王位,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斷絕了皇子爭位相爭的局面。例如\"九子奪嫡\",清朝並未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製度,在乾隆皇帝後出現了慘烈的九子奪嫡的場面。所以,在某一方面來說這一制度能夠保證王朝的穩定延續。
可是這背後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對於嫡長子而言,若是其本身賢明能幹倒是不錯,但如果自身荒淫暴虐對國家肯定是一次大的災難。比如歷史上著名的白癡皇帝晉惠帝司馬衷,本身蠢笨但按照制度卻被立爲太子,即位後驕奢淫逸、不理政事更是鬧出了\"何不食肉糜\"的笑話,最終造成了八王之亂的場面,導致了西晉的滅亡。這樣的缺點數不勝數,這樣對比起來倒是制度的缺點大於優點。

其實古人如此推崇嫡長子制度還是因爲遵從於禮教,孔子曾提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君臣之位,由天地之不可易也。\"也就是說君臣關係,就像天地一樣不可逆轉,這也是古人一直推崇的禮法道義。在這種封建專制主義統治下嫡長子繼承製度也就理所應當的成爲繼承王位的標準。
也許我們可以在司馬光身上找到古人對於這種制度的看法,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鑑上寫到\"是故以微子而代紂則成湯配天矣,\"意思是如果用微子來取代商紂王那麼商朝是不是就不會那樣滅亡了呢。(微子是商紂王兄長爲人十分賢明但卻是庶出。)只是司馬光後面又提到:\"誠以禮之大節不可亂也。\"就是他們(微子)寧可使得國家滅亡也不敢去破壞禮法道義搶奪王位。

也許司馬光自身認爲一個王朝的興衰滅亡是必然的,王朝的更替便是歷史的前進,但無論如何變化道義禮法不可廢。再一次提到我們一開始曹丕曹植之爭,在資治通鑑中我們便可以讀出司馬光是支持曹丕的,但同時我們又能在某些細節中看出來司馬光並不喜歡曹丕,這在外人看來這就產生了矛盾。似乎從上面我們知道了原因,與其說司馬光在支持曹丕,倒不如說是他在支持嫡長子繼承這一制度;但是再從古人對於禮教的推崇我們可以認爲司馬光並不是真正支持這一制度,而是像大多數古代文人一樣對於禮法道義的嚴格遵守。
也正是因爲古人對禮法的看重,像嫡長子繼承這類的制度纔會紮根在封建專制主義上。
其實皇位繼承中也是有很多沒有遵循這樣制度,例如隋煬帝楊廣謀奪太子,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射殺皇長兄李建成。二人雖然最後都奪得太子之位但是造成的影響卻大不相同,楊廣登上皇位隨後驕奢淫逸、大興土木以至隋二世而亡,但開鑿的大運河卻影響後世千年;而李世民開創了盛唐的局面,成爲一代明君。我們無法評判二人奪嫡的對錯,或許在古人眼中他們雖是有豐功偉績,但難免破壞了禮法被人所詬病。

從以上來看,就我自己而言我認爲這個制度本身有很大缺陷,真正的使國家穩定延續當以唯賢繼承,而不是所謂的唯嫡唯長繼承。其實借古議今,如今的社會在選拔人才方面要做到唯賢是舉,要考慮到德行、才能,而不可以人際關係確定人才的選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