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我們都知道,是俄羅斯。

陸地面積1712多萬平方公里(含克里米亞半島),覆蓋整個亞洲北部以及東歐大部,橫跨11個時區。

這麼一個龐然大物似的國家,一千多年前,還不過是東歐平原上的小小部落。

俄羅斯的起源故事,記載在他們民族的第一本歷史書《往年紀事》上,非常的奇特。

01.

「你們來治理和統管我們吧」

俄羅斯人是斯拉夫人的後代。

在俄羅斯民族形成的源頭時期,也就是公元9世紀前後,東歐的廣大地區,散落着斯拉夫人的各種部落。

這些斯拉夫人,可以分爲三支:東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

南斯拉夫人主要在巴爾幹半島一代,是後世巴爾幹半島諸民族國家的祖先;西斯拉夫人,是現代波蘭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祖先;而東斯拉夫人,則是現代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的祖先。

東斯拉夫人的分佈區域,在烏拉爾山脈以西,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大片土地,北部有着茂密的森林,南部則是丘陵。

東斯拉夫人的南邊挨着歐洲與中東繁華之地。當時有兩個繁華的商貿中心,一個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另一個是阿拉伯帝國哈里發王朝的首都:巴格達。這兩個城市是9世紀時期,裏海和黑海南邊兩個最重要的貿易城市。

有三條大河流經東斯拉夫人的家園:第聶伯河、頓河和伏爾加河,形成了兩條重要的商貿路線,一條被稱爲「瓦希商道」:從波羅的海出發,經過第聶伯河,穿越黑海,到達君士坦丁堡;另外一條,通過伏爾加河南下,過裏海,最終到巴格達。


▲瓦良格人從波羅的海出發

通過第聶伯河可達君士坦丁堡

通過伏爾加河可達巴格達

斯拉夫人雖然分佈廣闊,但在公元9世紀、10世紀前後,真正強勢的民族是更北方的維京人。歐洲歷史,甚至把自公元799年到公元1066年英國被諾曼人征服(諾曼人是維京人的一支)的這段時期,稱爲「維京時期」。

公元9世紀,俄羅斯人的祖先,東斯拉夫人,沒有例外,也處在被居住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維京人入侵、掠奪的被動地位。

維京人維持了數百年的習慣,就是武力征服、索貢、掠奪。河流航運形成的商道與貿易據點,更是搶劫、佔據的重點。搶來的皮毛、蜂蜜、奴隸等,再順着商道帶到君士坦丁堡以及巴格達出售,換回工藝品等。

所以,維京人的形象,常常是被當作沿海城市的入侵者、劫掠者。當然,另一方面,亦是商貿交易的商人。

這些維京人被東斯拉夫人稱爲瓦良格人(Varangians)或羅斯人(Rus),他們在進行商貿的過程中,使得靠近波羅的海的諾夫哥羅德(Novgorod)作爲商貿據點,慢慢發展起來。

最有意思、同時也是最奇特的事情,乃是東斯拉夫人與瓦良格人如何互動、融合,最後形成俄羅斯民族的過程。

這段歷史發生在860-862年之間,開始是東斯拉夫人把入侵的瓦良格人打敗,趕回到波羅的海北岸,這些東斯拉夫人拒絕向瓦良格人納貢,並且要自治。

然而,東斯拉夫人之間分成了許許多多的獨立部落,他們儘管說着類似的語言,但並不團結。趕走了瓦良格人後,他們部落支系之間卻開始互相攻鬥、互相戰爭。

最後,部落混戰的局面,東斯拉夫人自己也受不了了。於是他們對自己說:

「咱們還是給自己物色一位能秉公辦事、管理我們的王公吧。」

這些東斯拉夫人漂洋過海,到波羅的海對岸,找到被他們打跑的瓦良格人,請求他們:

「我們那裏土地遼闊富庶,可就是沒有秩序,你們來治理和統管我們吧。」

瓦良格人豈能不同意?

《往年紀事》裏記載到:瓦良格人中的留裏克(Rurik)三兄弟,跟着東斯拉夫人回到他們的部落,開始了對東斯拉夫人的統治。其中老大留裏克來到諾夫哥羅德,老二西涅烏斯去了別洛奧澤羅區,三弟特魯沃則去了伊茲鮑爾斯。

然而沒多久,留裏克的兩個弟弟都去世了,統治東斯拉夫人的權力落到他的手上,他在諾夫哥羅德建立的王朝被稱爲留裏克王朝,「諾夫哥羅德」的意思就是「新城」。而諾夫哥羅德統治的區域,被稱爲羅斯國(the land of Rus)。

「Rus」這個詞,多數歷史學家認爲就是現代俄羅斯一詞的來源。也有些歷史學家認爲,「Rus」是當時的瑞典的名字,或者是瓦良格人的一支的名字。

不管實際是哪一種情況,現代俄羅斯人通常將留裏克兄弟的到來,視爲俄羅斯國家的開端。


留裏克(約830-879),他在公元862年統一了東斯拉夫各部落,定都諾夫哥羅德。1862年時,諾夫哥羅德立了一塊「俄羅斯千年紀念碑」,以紀念留裏克來到諾夫哥羅德一千年。中間爲留裏克,左爲弗拉基米爾一世,右爲德米特里·頓斯科伊。

這段匪夷所思的歷史,記載在一本重要的歷史著作裏。這本歷史著作《往年紀事》(The Russian Primary Chronicle)是12世紀初期,一個基輔的修道士涅斯托爾(Nestor)所編寫的,所以也被稱爲「涅斯托爾編年史」。

關於俄羅斯國家起源的故事,這本書的記載幾乎是唯一的來源。

這本書的原本沒有流傳下來,目前我們能看到的都是它的各種手抄本。比如我們文章前面視頻裏提到的1377年的勞倫森抄本(Laurentian Text),就是其中一個版本。

千辛萬苦趕打跑了入侵者,因爲搞不定自己人,再千里迢迢去把入侵者請回來統治自己,這樣離奇的起源故事,可以信任嗎?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這是唯一的記錄。


《往年紀事》

編者:拉夫連季

譯者:朱寰、胡敦偉等譯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1

認真說,一個合理的看法或許是這樣的:《往年紀事》的這段記錄,畢竟是後代維京人寫的,可能是爲了合法化留裏克對斯拉夫人的統治而撰寫。

但不管怎樣,作爲共同體的想象載體,《往年紀事》始終是人們研究古羅斯國繞不過的寶貴資料。

留裏克去世前,將王國以及自己的小兒子伊戈爾託付給奧列格(Oleg)。奧列格也不負所托,他先是攻佔基輔,將羅斯國的首都從諾夫哥羅德遷到基輔,成立基輔羅斯(Kievan Rus,因首都在基輔而稱爲基輔羅斯),將更多的斯拉夫部落歸於自己的統治之下。

《往年紀事》中描述說,公元907年,基輔羅斯的大公奧列格做了自己一生中最爲輝煌的事——他率軍攻擊拜占庭帝國,並且還打勝了。奧列格屠殺了大批希臘人,並毀壞君士坦丁堡的宮殿、教堂,而他和軍隊所抓獲的俘虜,則是:

「有的被殺,有的受虐待,有的被射死,還有些被拋進海中,就像一般仇人的所作所爲,羅斯人對希臘人還犯下了其他的種種罪行。」

爲了慶祝自己的勝利,奧列格把盾牌釘在君士坦丁堡的大門上。最後,拜占庭皇帝利奧六世不得不與奧列格締結合約,並允許羅斯國的商人每年在拜占庭居住6個月,並且有免稅貿易的權利,拜占庭還必須向羅斯進貢。

儘管《往年紀事》中數落奧列格所犯下的罪行,但在俄羅斯人的眼中,他仍然是位英雄般的人物。甚至連詩人普希金曾在《英明的奧列格之歌》中稱讚這位基輔羅斯的建立者,他寫到:

「請牢記我現在對你說的話吧,

光榮屬於統帥,值得高興;

勝利將使你獲得英名;

你的盾牌會懸掛在皇城的城門上;

海浪和陸地都會對你馴順;

連敵人都會羨慕你如此神奇的命運。」

02.

一神教帶來的文明進階

基輔羅斯在留裏克的後代手上統治了大約一百年後,贏來了它的黃金時期。到了弗拉基米爾一世(弗拉基米爾·斯維亞託斯拉維奇,Vladimir Sviatoslavich,958-1015)時代,發生了一件對後代俄羅斯、甚至對歐洲、對世界局勢都有影響的大事。

公元988年,弗拉基米爾一世宣佈東正教爲國教,強令所有羅斯居民下到第聶伯河接受洗禮,並由此開始大規模修建教堂。

這一舉措在當時主要有兩方面意義:對內團結斯拉夫部落,對外加強與拜占庭帝國的聯繫。

基輔大公雖然是基輔羅斯最高的統治者,但實際上,基輔羅斯仍有許多鬆鬆散散、大大小小的部落需要維持統一。斯拉夫各部落都有自己信仰的神,誰也不服誰。對中央集權有迫切需求的弗拉基米爾一世,瞄準了一神教信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