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敬瑭不甘心被罷黜兵權,加之早就想過一把開國皇帝的癮,因此便以稱兒稱臣、割讓幽雲十六州爲代價,換取契丹國主耶律德光的援助,最終得以擊敗後唐末帝李從珂,建立起後晉政權,時在天福元年。在漫長的中國古代史當中,因現實需要向異族政權表示屈服的帝王並不在少數,但出於維護面子的考慮,卻鮮有向其稱臣者,而在向異族君主稱臣的同時還稱兒的帝王,也就僅有後晉高祖石敬瑭、北漢睿宗劉鈞兩個人而已。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史當中,因現實需要向異族政權表示屈服的帝王並不在少數,但出於維護面子的考慮,卻鮮有向其稱臣者,而在向異族君主稱臣的同時還稱兒的帝王,也就僅有後晉高祖石敬瑭、北漢睿宗劉鈞兩個人而已。那麼,石敬瑭、劉鈞爲何如此自甘下賤?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石敬瑭畫像

石敬瑭出身沙陀族,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自幼便追隨晉王李克用、後唐莊宗李存勖父子及岳父李嗣源南征北戰,立下過赫赫戰功。李嗣源稱帝后,石敬瑭因有擁立之功,加之身爲駙馬,因此被任命爲河東節度使。等到末帝李從珂即位後,石敬瑭再因擁立之功獲得獎賞,權勢比之前更盛。石敬瑭權勢的日漸增長,逐漸引起李從珂的猜忌,因此針對前者的削藩計劃便順勢而出。

石敬瑭不甘心被罷黜兵權,加之早就想過一把開國皇帝的癮,因此便以稱兒稱臣、割讓幽雲十六州爲代價,換取契丹國主耶律德光的援助,最終得以擊敗後唐末帝李從珂,建立起後晉政權,時在天福元年。正因爲石敬瑭得位不正、賣國求榮,並給中原留下數百年的大隱患,所以後世對這位“兒皇帝”深惡痛絕。

耶律德光

雖然石敬瑭如願以償地當上皇帝,但他的龍椅卻坐得並不舒心,那些昔日跟他平起平坐的藩帥們,因爲鄙視石敬瑭賣國求榮、自甘下賤的做法,便紛紛舉兵反叛。在後晉建立後的6年時間裏,先後發生洛陽巡檢使張叢賓、天平軍節度使範延光、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等人發動的叛亂,給石敬瑭地位合法性帶來嚴重的衝擊。

石敬瑭在忙於鎮壓內亂的同時,來自宗主國契丹的壓力也是日甚一日。原來,自從石敬瑭佔據中原後,契丹國主耶律德光便屢次遣使向後晉勒索財富和人口,稍微不順心便會對石敬瑭大加斥責,甚至是詬罵。在石敬瑭生命的最後兩年,契丹因爲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收容吐谷渾部落難民之事,更是多次遣使責備後晉朝廷。

劉知遠畫像

石敬瑭既不敢得罪契丹,又無法命令劉知遠歸還吐谷渾部落難民,因此只能在中間“和稀泥”,想通過拖延戰略來解決問題,結果遭到契丹更嚴厲的申斥。內憂外辱的局面讓石敬瑭心力交瘁,在龍椅上勉強坐了6年後,最終在天福七年六月憂憤而死,終年51歲。“兒皇帝”石敬瑭對契丹百依百順,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可笑。

劉鈞原名劉承鈞,出身沙陀族,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侄兒,隱帝劉承祐的堂兄,北漢開國皇帝劉崇的次子。跟自己的伯父、父親和兄長不同,劉鈞自幼並不喜歡騎馬射箭,反而對讀書充滿了興趣,不僅熟讀儒家經典,而且還寫就一筆好書法,算得上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物。北漢建立後,劉駿被任命爲太原尹,並享受儲君的待遇。

劉鈞

劉崇在位時,屢次對後周開戰,而劉鈞也曾奉命進攻晉州、隰州,結果無功而回。高平之戰後不久,劉崇因羞慚、憤恨致疾,不久便撒手人寰,劉鈞隨即登基爲帝,時在後周顯德元年十一月。劉鈞稱帝后,繼續依附於遼國,並向比他年輕5歲的遼穆宗稱兒,實在是無恥至極。

劉鈞稱帝后,依然奉行着進軍中原、光復後漢的國策。爲此,利用宋朝昭義節度使李筠反叛的良機,劉鈞與他一起舉兵南下,最終卻落得慘敗而回的結局,時在建隆元年六月。這次軍事冒險失敗後,劉鈞徹底放棄南侵計劃,並進拜賢臣郭無爲在宰相,五臺山名僧繼顒爲鴻臚卿,實行休兵養民、發展經濟的政策,經過數年的努力後,終於恢復國家的元氣。

遼穆宗

隨着北漢國力的逐漸恢復,自信心膨脹的劉鈞開始對遼國變得怠慢起來,在更改年號、處死權臣段常等事務上,都沒有向遼國做出申請、解釋,由此引起遼穆宗的斥責。劉鈞雖然不滿於遼穆宗的欺凌,但鑑於北漢國小民貧,外有宋朝的軍事壓力,卻又不得不忍氣吞聲、唯唯諾諾。這樣的日子年復一年,導致劉鈞在抑鬱、憤懣中身染重病,最終在開寶元年病死,終年42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