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聞週刊丨來之不易的珠峯登頂,攀登者經歷了哪些挑戰?

凌晨4時45分,測量登山隊員到達海拔8500米的第一臺階……

清晨7時許,隊員們跨過海拔8700米的第二臺階……

9時55分許,隊員們跨過海拔8800米的第三臺階,向頂峯衝刺……

難以抓到的“窗口期”

本週三凌晨,珠峯大本營下着大雪,這裏幾乎無人入睡。在近9個小時的守候中,測量登山隊員連續突破珠峯“三大臺階”,成功登頂。

中國登山隊隊長 王勇峯:

今年我們的珠峯的高峯測量,實際上整個所有的過程中都超出了我們的經驗和想象,因爲首先我們今年的這個氣候反常,那麼我們在5月份,其實月初和月中的窗口期只有一天,那麼到月底5月27也有兩天,所以很難抓窗口期,這樣的話給我們的隊員帶來很大的困難

有專家用“瞬息萬變”形容珠峯變化的天氣。所謂的“窗口期” ,一般是指有利於登山者衝頂珠峯的天氣。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現在科技那麼發達,爲什麼一定需要人攀登上去測量?是否可以通過科技手段或是讓測繪員坐直升機登頂? 

2020珠峯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 黨亞民:

衛星遙感影像,就目前來說它的精度還是不夠,另外就是測的也是雪面的高度,因爲沒有人工到峯頂上去,它就沒有雪深的測量。在珠峯頂上作業對直升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你要把測量隊員放下來,你要把測量設備、測量儀器設備從飛機上卸下來這個過程。珠峯頂上的上面地方非常小,飛機是不能降落的,飛機在運動過程中,飛機的螺旋引起的風有可能引起冰雪的崩塌。

曾經歷兩次下撤

中國登山隊隊長 王勇峯:

我們經過三次的衝擊,第三次衝擊前兩次衝擊對我們隊員整個的體能消耗非常大。

本週三凌晨,8位攀登者,讓很多人無眠。爲了登頂完成珠峯測繪工作,2點10分,這一行人從海拔8300米的營地開始向珠峯峯頂進發。睡眠不足、高寒缺氧、體能消耗,照片中,頭燈照出十幾米的攀登者在黑暗中前行。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衝頂,此前,隊員們曾兩次下撤低海拔營地休整,第二次下撤就發生在上週四。

“大風口”惡名在外,動輒七八級的大風很容易造成登山人員失溫和凍傷。“北坳大冰壁”是高差近400米的巨大冰壁,是時常發生崩塌和雪崩的路段。回撤途中,隊員們又要重新經過這兩處險關。

衝頂的最後時刻,中國登山隊隊長王勇峯走到直播的電視機前,手指一個個數着出現在峯頂的黑色小點: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人到齊了,祝賀,扎西德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