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們依然對孔孟之道十分推崇,學生從小就會讀《孔子》,從中也會體悟到做人的道理。實際上孔孟之道旨在培養出仁義之輩,而非貪圖利益的小人,所以提到孔孟,人們會肅然起敬,會稱他們爲聖人和君子。

深諳儒家精髓的學者多半成爲老師,他們也通過自己所領悟的道理感化他人,這樣教育出來的多半都是善良人和老實人。這個時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爲什麼老實人會受到推崇?當然主要原因是老實人一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人也容易親近。所以說到底,這是孔孟之道是爲了讓人符合社會期待。

如此說來又會產生一個問題,孔孟時期男子都以步入仕途爲榮,那麼孔子和孟子一生所學和努力究竟是爲了什麼呢,難道他們不想走仕途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孔孟學說只是爲了教會人們退隱深山老林,就不會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的說法。所以,孔孟之道和鬼谷子所說的無異,這些道理都是爲讓人們入世,並非出世。只不過鬼谷子的論點更加清晰和明瞭,貼近生活,而不會在文字上做過多的修飾。

01

如果只把孔孟學說當成是經典來看,那麼似乎就浪費了先人的一片苦心。而且在孔孟的衆多身份和頭銜裏,有一個絕對不能被忽視,那就是''政治家''。所以他們說了很多道理,都不曾脫離政治,他們一生的努力都在圍繞着仕途打轉,這一點毋庸置疑。

孔孟之道所闡述的是真理,也值得流傳下去,但是另一方面,世人在看待這些經典的時候,不能只讀死書,而是要靈活的運用,把這些道理放在當今社會,這樣纔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更加順利,讓聖賢的知識爲自己的發展增添羽翼。

孔子一生周遊列國,目的是什麼?目的自然就是爲了遊說,遊說的目的就是爲了得到君王的賞識,所以說到底,孔子是希望走仕途的。孟子也經常四處走,期間不停地宣揚着自己的學說,雖然沒有得到君王的賞識,可是孟子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成爲了歷史名人。所以,無論是孔子還是孟子,他們都想要當官。當然他們當官並非是爲了利益,而是爲了更好的宣揚自己的學說,期待藉此擴大影響力,讓自己成爲聲名遠大之人。

02

其實聖賢對於想要當官的迫切願望也沒有藏着掖着,比如一位叫做周霄的魏國人就曾經這樣問過孟子:古代的君子也做官嗎?

可以說這是一個直戳心底的質疑,如果說不想做官,那就是在說假話。如果說想做官,似乎有些唯利是圖,玷污了君子本該有的清譽。但是做官也並非是丟臉的事情,當好官自然可以保住名節,關鍵是如何管住自己。所以孟子直言不諱的回答:做官!

孟子還提到了孔子,按照孟子的說法,當年國君不任用孔子超過三個月,孔子就會爲此感到惶惶不可終日,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孔子在遊說各國期間也會帶上見面禮,這樣做自然是爲了給君王留下好印象,也可以藉此謀得一官半職。可見孟子已經把話說的很清楚了,君子不僅想做官,而且會爲了做官積極爭取。

隨後周霄又追問:三個月沒有被君王任用就感到不開心,想要當官的想法是不是太明顯了?

孟子馬上回答說:君子如果丟掉了官職,就如同諸侯國丟掉了國家一樣,對於君子來說,官職就是如此重要,所以孔子纔會有這樣的情緒表現。

當然孔孟對仕途的嚮往自然和貪圖功名利祿不同,他們爲人正直,看待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也有指導思想,這樣的人如果當官,自然是那個時代的幸事,他們也希望藉由自己的身份教化民衆。當然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目的,就是恢復周禮。不過孔孟不屑於搞複雜的競爭策略,像合縱連橫、蠶食政策等不在他們的努力範圍以內,他們所推崇的是仁愛。

那麼仁愛是否是真理,對於現實又有什麼指導意義呢?

03

不得不說,孔孟之道所描繪的是一派理想圖景,人們都有仁愛之心共同創建美好明天,大致上就是這樣的意思。可是說到底,在各個階層和各個團體當中,有的時候仁愛往往就是最沒有用處的。

爲什麼這樣說?就拿現代社會來說,當人們去一家公司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所看重的是什麼?所看重的自然就是能力,但是公司不會明着說希望你有能力幫助提升公司的競爭力,所以需要人才具備的是競爭能力。如果人人講仁愛,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下去?這就是爲什麼大部分公司不喜歡錄用畢業生的主要原因,因爲畢業生涉世未深,還太稚嫩,公司花精力和時間去培養他們,也是爲了提升他們的競爭力。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仁愛往往不被重視,甚至被認爲是最沒有用處的指導思想。鬼谷子曾經說過一句話: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翻譯過來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要勉強別人做到,他的觀點其實更加接地氣,也符合現代社會的普世原則,因爲無論公司領導在說什麼,其實心裏話只有一句:賺錢!來公司謀職位的目的也無非就是爲了賺錢,所以爲了利益而做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這和仁愛也沒有任何矛盾之處。

但是說回來孔孟之道和鬼谷子的理論並非背道而馳,他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爲了服務於現實生活,只不過孔孟之道太超前,而鬼谷子的論點更加貼近現實,也符合人們所需。可以將孔孟之道比作是馬拉松的終點,鬼谷子的理論就是如何跑到終點的方法。

畢竟對於現代人來說,利益不可或缺,沒有利益可圖就意味着無法生存,生存都出現問題,還怎麼談仁愛和理想。歸根結底,老實人需要學會的一條潛規則就是活過當下,無論是爲了錢還是爲了利,適者生存纔是走向高度的必經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