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廢話

  揚聲器在當今時代無處不在。耳機和音響的基本電子元件就是揚聲器,俗稱“喇叭”(廢話)。

  本篇,只是業餘分享,有不同看法的發燒大佬歡迎直接在評價提出或糾正【瑟瑟發抖.jpg】。我學過維修和電路設計等等,有那麼些時間研究過放大器和經常接觸電子元件,但對於很多發燒友的專業也是皮毛。這篇主要分享對揚聲器多頻發聲單元的瞭解,技術和材質之所以不講,主要是意義不大(其實是不懂),因爲和產品掛鉤性不強。生活中常見的,作用和聽感較明顯的是聲道分頻,通過從單個聲道中聲音頻段分出多個發聲單元,高度精準還原音頻聲音的一項技術應用。也包括大衆化的產品選購技能,部分內容可能略顯枯燥(其實並不不信你讀),我會盡量白話描述。如果感覺難以理解,可以先收藏,以後再看,畢竟收藏就相當於看過了。 

  揚聲器上,在技術、材質、發聲單元種類較多,所以被冠上了玄學的名號。尤其是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經常看到或聽到那句“萬元以下聽個響”,感覺自己幾百幾千的耳機音響突然不那麼香了,但對於我們日常娛樂來說,幾百幾千已經真的可以滿足日常生活了,所以請盡情鄙視這段話。

  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總之一句話通透

  講前,說一個都會有過的行爲:我們評價耳機或音響音質會評價低音飽不飽滿,高音夠不夠透亮。

《無間道》--梁朝偉推銷片段

  其實在揚聲器中,不管振膜是什麼材質,單個發聲單元(文裏說的發聲單元泛指:單個聲道的發聲單元數量。如:左聲道只有一箇中低頻喇叭即單個發聲單元)很難精準高低頻通喫,如果你聽到高中低音頻音質都出色的音響或耳機,它可能是二分頻三分頻,甚至四分頻等等多個發聲單元。多個發聲單元可以理解爲幾個喇叭,喇叭分爲高頻喇叭還是低頻喇叭,通過材質尺寸控制喇叭在頻率上的優勢。我隨便在網上找了一個耳機的介紹圖。

注意下圖中soundrIVe技術的說明

  再舉個栗子:常見的某些音響有兩個揚聲器,上邊一個小的,下邊一個大的,這種可以稱爲二分頻,一個高音發聲單元,一箇中低音發聲單元,高音單元負責音樂中高音比如人聲部分透亮高音的發聲,中低音發聲單元在中音和低音方面發揮低頻音色上的優勢,讓人聽到高音透亮和低音深沉飽滿的聲音。其實分頻就像多個樂器在同時演奏一樣,不同樂器發出不同的頻率聲音,那麼揚聲器通過多個發聲單元,把每個樂器的聲音誤差降到最低,還原到現場,精準還原音樂中每個樂器的聲音,表現的有層次感;

  耳機

  

  日常耳機雖然發生單元大多是一個,但還是可以滿足多數人日常使用,並且每個品牌產品音質都各有特色,大法高音洪亮,蘋果的偏低音白開水等等,主要看個人喜愛。另外就目前人們生活習慣來看,首先大多人還是用的手機播放音樂,和手機搭配使用的無線耳機熱度近幾年越來越高,以至於很少人使用有線耳機,降低了地鐵公交時掛在身邊人的包上之類的豔遇概率,又有很多品牌推出主動降噪功能的真無線耳機,對於上下班地鐵公交的人,有主動降噪功能簡直是自我歡樂神器。能給人帶來實實在在的歡樂。我接觸的無線耳機不是很多,就是自用的幾款耳機,有AirPods和索尼降噪豆三代,beats X、AirPods Pro,挑選耳機,我考慮的方面主要是使用舒適度上,其次是音質。先分享下這幾款耳機使用舒適度:

  我坐公交和地鐵較少,AirPods Pro現在基本是在喫灰狀態,只有回老家或者長期乘坐公共交通才會拿出實用。使用度較高的是AirPods,佩戴舒適性較高,外界聲音控制在恰當好,可以聽到路上車的聲音和周圍說話聲,保障安全,不像帶降噪功能的耳機對外界聲音的控制上非黑即白。beats X,這個耳機優點就是不想揹包時,耳機可以直接掛在脖子上,掛脖部分不是很大很粗,所以沒有太大不適感,但也是有的,可以習慣,騎行時是最佳選擇,加減音量線控都有保留,比較方便。索尼降噪豆三代,是第一款降噪耳機,聲音和想象一致,但佩戴時的異物感是太強了,得使勁往耳朵裏塞,在AirPods Pro發佈後,第一時間鹹魚出掉了。降噪耳機在騎行時,會有風呼呼的聲音,直接關掉降噪麥克風,才能勉強使用。

  無線耳機音質:直接分類吧,AirPods,AirPods Pro分一類,beats X和索尼降噪豆三代分一類。AirPods這類音質風格就是白開水偏低音,沒有太多文字描述,所謂的白開水偏低音就是聲音沒有加任何修飾得益於發聲單元優勢,低音細節多一些,猜想可能是蘋果的校音是根據一個人的口味去調的。beats X和索尼降噪豆,beats X是beats品牌產品中低音細節較弱的一款產品,和索尼降噪豆的音質差不了多少,人聲和高音方面較強。

  另外多說一句,現在市面上動鐵和多單元耳機,無論數量還是質量較之前都有了極大的提升,無論是各種喜聞樂見的圈鐵耳機,定製動鐵耳機,甚至多動圈耳機,層出不窮。當然,這裏面有好聽的不好聽的,也有二話不說,先堆單元實際音質渣的,有優秀的有垃圾的,有些耳機明明是用的同樣的單元,可是聲音出來的差距大到無法接受。主要看口碑,這塊,要先入圈。

  音響

  電腦音響,遊戲音響,監聽HIFI音箱,藍牙音箱,多媒體音響。白開水風格的音響,一般是監聽音響,大多是二分頻的,高級一些的音響可能會三分頻,高頻中頻低頻各個分頻的發聲單元發揮各自的優勢。選購音響也就是看預算看需求,結合使用需求選擇同等價位有分頻的音響。建議二分頻以上的音響,更滿足多種需求。音響類產品,只是近幾年有用智能音箱,沒有太多要說的,揚聲器都是這個樣子。

  聲道

  

  說到多媒體音響,順便介紹下聲道,聲道有單聲道、立體聲(2.0)、2.1、3.1、5.1、7.1這些,小數點前的是聲道數,小數點後邊的數字是輔助聲道。立體聲和2.1聲道差別是2.1聲道多了一個低音炮。5.1聲道一般是用在家庭影院中,不算低音炮一共是5個聲道,區分前置和後置,前置有左中右,後置有左和右。

5.1聲道圖

  而3.1則是5.1聲道拆分出來只保留了前置聲道加低音炮。7.1聲道相較5.1聲道多了側置左右聲道。

7.1聲道

  另外還有一個常見的杜比全景聲,全景聲是在立體聲的基礎上添加了天空聲道,就是從上而下的聲音。天空上的聲音可以表現出來,聽感更廣闊。全景聲聲道一般是5.1.x或7.1.x中的“x”,x代表着可能是2個左右的天空聲道的喇叭,也可能是前置後置的左右4個天空聲道。

7.2.4聲道

  上圖中,主聲道前置中置側置後置音響共7個,低音炮2個,屋頂天空聲道音響4個,即7.2.4聲道。可能低音炮也是立體聲一般的轟鳴吧,沒聽過2個低音炮的。

  END

  以上是文章的所有內容了,其實這個文章很早就想寫,前幾天看到一個值友拿HomePod和Bose SoundLink Mini II作對比,一個智能有源音箱和藍牙可移動音箱作對比,連價位上落差也很大。其實看到標題後我是笑着點進頁面的,看到分析的幾個不堪入目的點,此念頭更加強烈額,終於一週後,開始碼稿了。本來這篇對智能音箱方方面面會詳細介紹一下,稿子碼出來之後,發現字太多了,最終決定成兩篇,智能音箱篇將會在這篇發出後發出,因爲要用這篇文章的鏈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