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鹽井、芒康、江達、左貢等宗的頭人公開威脅說,昌都地區如進行改革,他們就要叛亂,接着就發生了齊美貢布等人集體逃跑、留信的事件。鑑於昌都局部地區發生了叛亂,張國華於1956年8月6日指示:“加強各分散執勤分隊和地方機關的自衛能力,要求修築防禦工事,增加物資儲備,配備武器彈藥,並決定將原駐林芝附近邦納的156團調至芒康地區,作爲內衛力量。

1956年下半年有一段時間,由於開會和治病,張國華經常在內地。那時,西藏已出現了零星叛亂,張國華通過電報,與在拉薩的譚冠三交流意見並商量對策。第一次,張國華說:“西藏出現的情況,說到底還是三大領主骨子裏擔心改革損害自己的既得利益,加之西藏地方上層的因素,要讓部隊保持高度警惕,搞好針對性的訓練。”

昌都個別地區出現這種不正常情況,與金沙江以東的形式緊密相關。

1956年2月,四川甘孜藏族地區開始了改革。這是一次帶有根本性的改革,深刻地觸及封建地主,尤其對延續幾百年的土司制度更是強有力的衝擊。

土司是從元代開始,在西北、西南少數民族集中地區設置的由少數民族首領充任的世襲官職。土司按等級分爲宣慰使,宣撫使等,下設各種統制機構和大小頭人,除承擔賦稅外,完全是一個地區的土皇帝。由於實行土司制度弊端病很多,明清兩朝統治者大都主張取消土司制度,設立府、州、縣政府,委派一定任期的流動官吏進行管理,即“改土歸流”。明清時期已陸續在一些地區實現了這一改革措施,但在四川康定以西的藏族地區,直到清朝末年才由川邊總督趙爾豐主持實施,正式宣佈廢除康定、甘孜、巴塘等地的土司制度。然而隨着辛亥革命清王朝的覆滅,土司再度復辟。因此,在50多年後再次進行更加深刻更爲全面的改革時,土司頭人們不可避免地從本能上進行反對乃至武力對抗。

1956年初,康區改革開始在丹巴縣和康定縣兩個區試點。2月下旬,在甘孜西部的理塘、色達、白玉、義郭、新龍、巴塘6縣的少數頑固土司、頭人鋌而走險,率先開始了叛亂。2月25日,色達的大頭人仁增頓珠策動37個部落、約2000人叛亂,圍攻色達縣城;同日,白玉縣幾個區鄉叛亂,襲擊會場,包圍工作隊,有一個區被包圍七天七夜,迫使工作人員冒險突圍。26日,理塘毛埡土司瓦術雲如本爲首3200餘人攻打縣城,破壞從甘孜到新龍的交通線。巴塘縣武裝攻打縣城,燒燬公安局和學校等處。他們攻打了14個區、鄉工作隊,殺害幹部130餘人、羣衆積極分子65人,並襲擊了過往車輛,搶劫了大量物資。

康區發生叛亂,是與西藏勢力的策劃緊密相關的。

1956年2月,西藏頭子阿樂羣則在拉薩被捕入獄後,其同夥即按過去約定的暗語,從郵電局發電到康定。康定即派人通知理塘的毛埡土司,後者立即在理塘掀起大規模的暴亂,並迅速擴展到甘孜大部地區。駐四川解放軍奉命出動,在當地的支持下,逐步平息各地的叛亂。一批漏網分子,有的逃往境外印度噶倫堡、大吉嶺等地;多數竄過金沙江,進入西藏昌都的江達、芒康、三巖一帶,繼續進行搶劫襲擾活動。

這期間,江達頭人齊美貢布又率先發難。

此時江達宗的解委會主任齊美貢布,正在拉薩參加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成立大會。齊美貢布原爲江達人,德格土司下屬的“敦郭”級頭人,在江達宗負責收稅,差役的分配等事務。他與玉隆的大頭人夏格刀登關係很好。夏格刀登原爲德格土司的涅巴,後來勢力擴張,獨霸一方。在我軍向西藏進軍時,夏格刀登曾積極支援解放昌都,有過較大的貢獻。因此,在解放軍到達江達時,齊美貢布也積極配合軍隊行動。昌都地區解放委員會成立後,齊美貢布擔任了江達宗解委會主任,後在支援康藏公路修建、動員組織犛牛運輸等方面出過力。

齊美貢布1956年4月在拉薩開會期間,曾向他的一位朋友打聽:“江東從康定到甘孜都暴動了,到底怎麼看待這件事?”他的朋友回答說:“我曾請教看法和指示,洛桑三旦說:‘很好呀!能搞起來,肯定支持’。”還說:“昌都地區應按江東地區行動。”

5月下旬,齊美貢布從拉薩返回昌都後,在參加昌都的會議上,沒有明確表態贊同改革。但昌都分工委認爲江達宗的工作基礎較好,齊美貢布又積極靠攏我們,宗的位置又處於金沙江畔,會受到江東改革正面的影響。因此分工委仍決定把江達宗作爲改革的試點單位。7月中旬,江達宗召開會議,討論貫徹執行自治區籌委會關於實行改革的決議。

江達宗的軍事代表袁崇文作爲西藏工作團成員,於4月份到德格縣參觀學習改革。軍代處的工作由幹事馬一鳴負責。昌都分工委派祕書長張曙東前去江達協助工作。袁崇文得知江達列爲改革的試點後,於7月初提前返回江達。張曙東和袁崇文就改革的意義和做法,對齊美貢布等人做了大量解釋說服工作,力促齊美貢布在改革方面帶個頭。但齊美貢布說:“如果我帶了頭,就要遭到大家的反對。”

會議開到最後,形成一個江達進行改革的決議,需要到會的頭人們在決議文稿上簽名蓋章。除個別人外,大多數人都不願意簽名。齊美貢布堅決不同意在江達宗帶頭改革。經過袁崇文和張曙東反覆地做工作,頭人們才表示勉強接受,齊美貢布也經不住壓力,最後沉默了。軍代表以爲齊美貢布已經答應,大家都很高興,還在晚上舉行宴會祝酒慶賀。然而就在當天夜裏,也就是7月21日晚上10時左右,齊美貢布徑自離開工作崗位出走,解委會副主任烏金多吉和其他委員也都離去,在桌上留下一張字條:“不願意改革,害怕改革。”

鑑於昌都局部地區發生了叛亂,張國華於1956年8月6日指示:“加強各分散執勤分隊和地方機關的自衛能力,要求修築防禦工事,增加物資儲備,配備武器彈藥,並決定將原駐林芝附近邦納的156團調至芒康地區,作爲內衛力量;駐紮木的53師各團抽一個營,組成一個戰備團,加強軍事訓練,隨時準備投入軍事行動。”

張國華特別加強了與在昌都的王其梅的聯繫,他關注着那裏的一舉一動。很快,昌都地區解委會以主任王其梅和12名副主任名義於8月8日給各宗解委會主任、副主任發出一封信,通報江達宗最近發生的情況,解釋有關改革的問題。

1956年8月10日,張國華因爲連夜加班,勞累過度心臟病復發,但考慮到當時昌都越來越變得複雜,緊迫的形勢,他在北京於病中對昌都當前工作提出了三條意見:一、廣泛宣傳,解除誤解和恐懼。二、召開座談會或人民解放委員會,徵求地方上層人員對昌都今後的工作意見,並接受他們對過去工作的善意批評。三、現在出事的江達、芒康地區,應派人去加強工作。

8月17日,張國華收到昌都分工委報給西藏工委的檢查報告。內容主要是說昌都地區的改革問題,是在今年春天全區黨代會後提出的,開始上層還牴觸不大,後來反對的人就增多了。會前在上層中沒有進行充分地醞釀,會議期間也沒有充分地協商,而是勉強通過了擁護民主改革的決議。因此在會後,地方上層一致表示反對。鹽井、芒康、江達、左貢等宗的頭人公開威脅說,昌都地區如進行改革,他們就要叛亂,接着就發生了齊美貢布等人集體逃跑、留信的事件。

仔細看了這個檢查報告後,張國華想到阿沛,必須派這個人馬上到昌都去。張國華通過電報把自己的想法分給工委、軍區在拉薩的領導和在昌都的王其梅通了氣。第二天,阿沛由拉薩啓程,與昌都的邦達多吉和噶瑪巴等人會和後,去做那些懷有牴觸情緒的人的工作。阿沛爲自治區籌委會祕書長,還是昌都解委會的副主任;邦達多吉爲自治區籌劃委會副祕書長、昌都解委會的副主任,他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利於做齊美貢布等人的工作。

阿沛等人於9月7日到達昌都後,聽取了昌都解委會主任王其梅的情況彙報。阿沛本着西藏工委的指示精神,強調說,改革在全區都要進行的,我們奉籌委員會和西藏工委的指示來檢查工作,想辦法爭取他們回來。接着阿沛等人以寫信和通過熟人聯繫的方式,對齊美貢布等人進行宣傳解釋工作,但由於齊美貢布是得到了授意,阿沛的勸說毫無成效。阿沛很焦急,把情況如實地向張國華做了彙報。

這期間,普巴本又在芒康地區組織了叛亂。

芒康地區地處昌都以南,與雲南的麗江地區毗連,與四川甘孜藏區一江之隔。

儘管大多數藏族羣衆本質上還是熱愛解放軍的,他們把解放軍當成朋友;一部分頭人也不想與解放軍爲敵作對,但頭人會議的決定都必須照辦,因爲如有違抗就可能被殺頭,甚至“滅全家”,以致不得不遵命行動。

張國華給王其梅發電報:“芒康個別地區如戈波、宗西等地還存在着‘帊措’式的父系宗族性質社會,人們都有甘爲‘帊措’赴湯蹈火、出生入死、團結奮戰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因此一旦聚集起來,就有一定的戰鬥力。你們切不可以掉以輕心,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糧食準備和戰鬥準備。

那天剛給王其梅發了電報,譚冠三的電報就到了,張國華立即回電同意。軍區確定調步兵第156團進駐芒康地區,對以預謀叛亂的普巴本進行戒備。

156團原駐地距拉薩東80公里的格桑,於10月下旬到達這個團原屬於52師的部隊,在進藏之初的昌都戰役中,曾第一個把紅旗插上了昌都城頭,以後連續幾年參加了修築康藏公路的艱苦施工,是爲西藏的解放和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部隊。公路通車後,團的機關部隊整編爲一個炮兵團和一個小的步兵團——新的156團。全團只有4個連隊,部隊進駐芒康後,幾個連分別部署在芒康、鹽井、和左貢等地。其中第3連3個排分散在拉烏、竹卡、榮許3個點上執勤。幾個點互相距離都有幾十公里遠,每個點不足30人。之所以有這樣的高度分散兵力部署是因爲部隊整編後,兵力明顯不足;同時鑑於當時昌都地區總的情況比較穩定,叛軍還沒有囂張到公然襲擊解放軍的程度。

芒康地區的勢力正在策劃直接危害我軍的行動。發生在2月底的江東義敦縣德達溝匪徒伏擊解放軍一個連,造成80餘人傷亡、部分武器丟失的事件,給這些叛軍提供了“榜樣”。他們決心在芒康重演德達溝的一幕。當鹽井叛軍得悉解放軍原駐鹽井10餘人的小分隊將返回芒康時,以30餘人在距離鹽井約45公里的嘎登附近設伏。但是這支解放軍小分隊警惕性很高,當他們在11月4日返回路經此處時,將設伏的叛軍打得一敗塗地,當場打死打傷8人,而解放軍小分隊僅傷1人。

156團進駐芒康之後,隨加緊修築公事,儲備糧食彈藥,進行各項戰備工作。由於普巴本已在頭人會議上有了要求,羣衆不同程度的與解放軍疏遠,不敢給部隊擔負運輸和出售蔬菜、燒柴等,使部隊生活處於困難境地。

1956年11月25日,以普巴本爲首的叛軍,殘酷地殺害地處瀾滄江畔的156團3連1排竹卡守橋分隊副連長以下共21名解放軍戰士,然後把他們屍體拋入江中,鮮血染紅了瀾滄江水。

接着,叛軍又開始襲擊位於瀾滄江以西的榮許。這是部隊的一個物資囤積站,從邦達運往芒康等地的糧食軍用物資即在此處囤積,在由騾馬馱運至芒康等地。156團3連副指導員龍振芳帶領2排在此守衛執勤。

圍攻榮許的叛軍由仲日本和強佐馬囊本帶領上千人組成,目的是搶劫此處囤積的糧食、彈藥等物資,並切斷昌都芒康的運輸線。這些叛軍分成兩路,分別由芒康以北約二日程的扎西當桑橋過瀾滄江,於10月29日到達榮許。上午9時,叛軍首先向物資站的西面發起突然攻擊。此時3連2排戰士們正在集合準備開早飯,叛軍摸到跟前約30米時才發覺,當立即取出武器進行猛烈還擊。

四班戰士因住在樓上未帶武器無法還擊,尚在樓上的副指導員龍振芳用衝鋒槍並單獨操作60炮壓制住叛軍的機槍火力。四班戰士趁機衝上樓從房內取出槍支彈藥,投入戰鬥。叛軍仗着人多勢衆,對物資站又發起一次有一次的進攻,並高聲吼叫助威,最後放火點燃民房。炊事員張二喜不顧叛軍的火力封鎖,數次撲滅燃燒着的大米等物資。戰士劉金德身負重傷三處,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同叛軍戰鬥!他抱着重機槍堅持打了一天時間,在整個作戰過程中,龍振芳副指導員和排長張慶良指揮戰士們沉着應戰,依託工事和大米包打退了叛軍的多次進攻,一直堅守到12月1日深夜。

在邦達接到志願命令的申守一助理員率領20餘騎兼程前進,於12月1日連夜趕往榮許。叛軍誤認爲我軍騎兵增援部隊到達,遂於2日凌晨撤離,榮許得以解圍。此戰打死打傷叛軍60餘人。我軍犧牲副排長吳澤明以下10人。

形勢向着越來越複雜的境地發展。康、滇、藏地區叛亂骨幹開始相互勾結,密謀更大的叛亂。

在全國解放後的五六年中,漢族地區早已完成改革並進入社會主義改造階段。由於歷史的原因,在西藏地區採取慎重穩進的方針,繼續維持着土司頭人的統治地位。一旦進行深刻的社會改革,將廢除其特權,變革所有制時,不可避免地觸及他們的根本就有所牴觸、表示反對乃至武裝對抗。

早在1956年2、3月份,在甘孜西部的理塘、色達等地的部分土司、頭人率先開始了叛亂,隨後迅速蔓延到康區十多個縣。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成立後,已公開議論過改革問題,隨後開始大張旗鼓地宣傳,並把昌都作爲試點地區,西藏上層慫恿和支持叛亂。昌都局部地區出現叛亂活動,就是這樣一種背景下形成的。

張國華對此已有明確的看法。在1956年12月6日,就緩和昌南局勢問題,他向北京報告說:“昌都地區的叛亂,顯然是金沙江江東、江西一部分人有意對改革不滿的一種反抗行爲,但是已有爲數很大的羣衆被裹脅進去。”

此意見得到北京的認同,批示指出,同意國華同志的分析和工委、軍區採取的對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