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天府國際機場

成渝雙城,好戲不斷。

今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爲兩座城市唱好“雙城記”提供了頂層設計。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渝,兩座千年相依的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開啓了新篇章。

成都東部新區,一個三年蓄勢一朝落子的新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跨越龍泉山向東發展,不僅關乎成都自身格局的千年之變,更關乎如何落實國家戰略融入全球產業體系。於是,自成都東部新區誕生之日起,就被賦予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臺”這一定位。是使命,也是責任。這個成都東部新區,不僅僅是成都的東部新區,亦是着眼戰略全局和未來發展,高質量書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改革創新的“試驗田”。

在5月18日聚焦成都東部新區“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這一新定位後,本期《成都經濟觀察》再邀5位本報首席觀察員“五星聚首”,用5個關鍵詞爲“新平臺”聚勢賦能。

關鍵詞1 種好“試驗田”

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規劃院院長 張國華

這個新平臺 非常亮眼

從去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出臺,到今年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面世,再到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正式發佈,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西部地區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在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看來,這是國家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準確判斷國際形勢新變化、深刻把握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他告訴記者,在新的形勢下,我們亟須從過去四十年的沿海東向開放轉變爲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帶動西部地區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實現東西部地區更和諧、共同進步的平衡銜接。

張國華舉例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是以“兩大一高”爲主要思想,即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在他看來,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地區,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必須思考在新時代下,如何讓廣袤的西部地區取得經濟發展,走向共同富裕。

作爲長期關注成渝地區發展的學者,張國華認爲,2019年8月26日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已經指明瞭方向,“人口經濟的要素,向以中心城市爲主導的城市羣地區聚集的趨勢日益凸顯。要圍繞這樣的地區構建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支持這些地區去承接更多的人口產業等經濟要素,來實現國家經濟高質量的發展。”今年初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便明確了資源要素必須依託於以中心城市爲主導的城市羣,要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張國華認爲,成都東部新區應主動借勢,種好“試驗田”。他進一步分析稱,成都東部新區無論從生態環境還是地理位置來看,都能夠很好地適應國家“兩大一高”思想,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非常亮眼的發展空間。從生態環境來看,成都東部新區具有良好的生態文明,可以探索高質量發展下的綠色發展;從地理位置來看,成都東部新區剛好包含了天府國際機場所在地,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裏能夠與全球更高效對接的地區,也有利於在此平臺上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結合“兩大一高”思想,如何實現在生態文明下,生產空間更加集約高效、生活空間更宜居適度、生態空間更山清水秀?張國華表示,在成都東部新區這片土地上,無疑具有很好的資源稟賦。

關鍵詞2 文化“姜撞奶”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 詹國樞

成渝攜手 啥子都有

文化似水,流動變美。唱好“雙城記”,成渝這“兩中心兩地”有很多合作空間。其中,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能夠爲成渝“雙城記”增添絢麗色彩。2019年,“藝術涅槃——大足石刻特展”走進西南民族大學,這是大足石刻在四川高校的首次亮相;一個多月前,重慶市渝中區與成都市青羊區共建巴蜀文化旅遊建設的首個項目——洪崖洞、寬窄巷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兩地文化旅遊交流與合作……成渝兩地的文化交流遠不止如此。

“成渝兩地,皆地處中國西南一隅,受巴蜀文化長期浸潤,心有靈犀一點通,合作起來,比較融洽。”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詹國樞印象中,重慶和成都,相似點很多:樣兒差不多、口音差不多、穿着打扮差不多、飲食習慣差不多……“假如重慶人與成都人一起出差到北京、西安、上海、廣州,當地人差不多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重慶人,哪個是成都人!”他這樣笑稱。

但是,就文化而言,他認爲重慶和成都還是有差異。“一是骨子裏的氣質不一樣:重慶人性格比較粗放、豪爽,成都人則比較細膩、婉約。二是與人相處的方式不一樣:重慶人喜歡直來直往,成都人非常含蓄。三是行事方法不一樣:重慶人目的性很強,成都人目光比較寬泛。”

同與不同,剛柔之分,粗細之別,在詹國樞看來,二者互補性很強。“在成都東部新區這塊‘試驗田’裏,除了注意產業選擇的互補性外,在人員的組成,包括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等各個方面,都可以儘可能地讓兩地人員充分揚其所長,補其所短。”正如廣東的一種特色傳統甜點小喫“姜撞奶”,“撞”是一個關鍵點,美味就在於牛奶與薑汁的激情碰撞,甜與辣在一瞬間的完美融合。“只要搭配得好,扣得起手,那就會產生乘數效應,工作幹得巴適,常常事半功倍。正應了一句話:成渝攜手,啥子都有!”詹國樞說。

關鍵詞3 產生“化學反應”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 陳光

推動各大通道之間的轉換與銜接

成都東部新區明確要成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臺”。這是怎樣的“新平臺”?“新”在哪裏?如何建?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陳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其關鍵在於凸顯成渝主軸、相向而行、產業互動、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羣,同時依託中心城市、陸海貫通、空中走廊、構建內陸多層次開放平臺。

“從成都、重慶,包括目前成都東部新區產業佈局來看,成渝產業相互支撐有基礎。”陳光認爲,成渝兩地產業關聯度較高、互補性較強,具備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成渝地區要成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關鍵是實現新的產業佈局、顯著提升產業競爭力,形成若干國家級產業集羣,瞄準世界級產業集羣而發展。”

“成都東部新區建設,特別是成渝中段高鐵等通道建設,理論上是可以將成都南向開放通道從一條拓展爲多條,這有助於夯實成都在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的樞紐地位。”陳光強調,更重要的是,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可依託天府國際機場,協同成都國際鐵路港,通過“中歐班列(成都)”向西、天府國際機場“空中絲綢之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形成多廊道、多方向、多層次的成都內陸開放新格局。

因此,陳光建議,除統籌設計成都面向未來的“陸海新通道”建設之外,還要推動各大通道之間的轉換與銜接,產生“化學反應”。推動城市跨過龍泉山向東發展,整合龍泉山以東的大空間容量,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爲核心的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與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爲核心的東部新區建設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發展形成雙軸驅動。

除此之外,陳光表示,要正式啓動“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建設程序,並加快成都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發揮蓉歐樞紐、自貿區及綜合保稅區建設等重大資源平臺優勢。對於“經開區”的定位,陳光認爲,其應該是西部大開放戰略先行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以及“成都青白江經濟開發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等,打造國家級樞紐經濟。

關鍵詞4

協同“雙子座”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四川區域協調發展研究智庫主席兼首席專家 楊繼瑞

形成經濟地理新格局構建適度錯位的產業佈局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過程中,成都東部新區成爲“先手落子”,成都都市圈成爲成都東部新區與天府新區這“兩新區”共同發力的“雙新極核”支撐,從而極大地推動了成德眉資同城化,夯實和做強了成都都市圈,爲唱好“雙城記”,建優“經濟圈”,帶動四川五區協同發展提供了新的內生動力。上週,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四川區域協調發展研究智庫主席兼首席專家楊繼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

他告訴記者,成都東部新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上升爲國家戰略和成渝雙核相向發展的背景下誕生的,是成都都市圈“三區三帶”和與重慶緊緊擁抱,唱好“雙城記”、建優“經濟圈”的新型“動車組”。成都東部新區是成都極核的“東部新星”,是“東進芯片”;天府新區作爲國家級新區,在我國對外開放的經濟大格局和大經濟區域的經濟增長極中是四川和成都高質量發展的“南拓芯片”。可以說,兩者共同形成成都都市圈的“哥倆好”經濟地理新格局,成爲四川和成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雙子座”。

兩相比較,他分析認爲,成都東部新區的“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的功能更加突出。因爲,天府國際機場位於成都東部新區,成渝中線高鐵及成渝高鐵等交匯於成都東部新區。由此,成都東部新區可以構建綜合性航空鐵路交通樞紐,能夠通過增設和加密“一帶一路”沿線、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國際和地區客運貨運航線,形成空鐵聯動。通過空鐵聯動,與西安等協同開放,加大國家西向開放力度;通過成渝中線高鐵,能更有效地銜接西部陸海新通道。

就新經濟發展新引擎而言,無論是成都東部新區還是天府新區,都是其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他分析說,成都東部新區和天府新區這一“雙子座”,均高度關注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與新經濟產業全生態的裂變融合,聚焦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新經濟業態,加快打造新經濟發展載體和應用場景,開展無邊界公園城市、人工智能測試等應用場景試點示範,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場景供給體系。

成都東部新區大都屬於淺丘臺地,山水資源十分豐富;天府新區位於成都平原的核心區,田園溼地資源富集。他認爲,成都東部新區和天府新區這一“雙子座”均具有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示範區的生態與文化特質。成都東部新區和天府新區將聯袂同塑“經濟圈”不同風格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通過以上分析,楊繼瑞建議,成都東部新區與天府新區要加強重大產業佈局和重大經濟活動的錯位協同,形成良性的競合關係,不要因爲重複建設和過度競爭導致的資源錯配和交易成本上升。具體而言,成都東部新區要着力發展航空經濟和臨空產業,建設成爲引領航空樞紐經濟的強大引擎、支撐內陸開放的高端平臺、匯聚全球創新人才的價值高地;全力爭取國家級航空經濟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和空港綜合保稅區佈局,形成內陸空港樞紐型開放“高峯”;與資陽中心城區組團規劃統籌,共同打造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與沱江流域城鎮共建綠色發展經濟帶, 以成資同城化形成成都都市圈東部極核,推動成渝主軸中南部城市羣和重慶渝西城市羣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天府新區則要更多地凸顯“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功能定位,聚焦現代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在“鹿溪智谷科技創新和高技術服務業功能區、天府中心總部經濟功能區、天府中心國際會展功能區”三大產業功能區着力發展科技創新和高技術服務業、國際會展、總部經濟三大主導產業,在文創旅遊片區、高端商務片區、高科技農業片區三大特色產業片區,着力發展以文創旅遊、高端商務、高科技農業三大特色產業,形成“3+3”產業體系。成都天府新區還要充分發揮品牌影響力和總部經濟、會展博覽功能、科創平臺的帶動力,推動成眉片區融合發展,與仁壽、彭山等協同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產業, 形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構建成都都市圈南部極核。

關鍵詞5 發展“一體化”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

從全局謀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

成都東部新區明確要成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臺”。那麼,成渝地區在規劃對接、政策銜接以及功能鏈接等方面,該如何做?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這意味着成渝兩地在謀劃未來工作時,要更加統一到一體化的理念之下。”

易小光表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需要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按照統籌謀劃使命共擔、雙向互動協調共進、改革創新開放共贏、優勢互補協作共興、政策協同利益共享的原則,加強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加快建立區域規劃、產業發展、功能佈局、協同創新、基礎設施等分工協同發展機制,形成緊密互動、協同共建和共生演化的一體化協調發展格局。

具體到落實層面,易小光建議,要強化多層面規劃融合和協同落實,形成一體化發展合力,強化規劃引領,健全完善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一體化規劃體系,協同推動各級規劃落實,以規劃凝聚一體化發展合力;深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融合。圍繞打造西部經濟中心,優化產業城際分工和協同發展,以創新推動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加快構建優勢互補的現代產業體系。除此之外,易小光還強調,要圍繞提升內暢外聯水平,加快構建一體化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推動以交通、信息爲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互聯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協同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攜手拓展發展新空間。

“成都東部新區的建設,既是成都都市圈發展的重要事件,也是事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大事。”在易小光看來,“成都東進”與“重慶西擴”既強化了中心城市的極核作用,又推進成渝相向而行,可以說是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部署,同時也極具標誌意義。

易小光表示,城市發展急需拓展新空間,成都利用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和行政區劃調整,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歷史機遇,全面啓動東進戰略,優化城市空間佈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客觀上將對成渝地區發展主軸產生相向而行的效果,增強聯繫和發展動力。作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試驗田”,要下好先手棋,易小光認爲,一是樹立服務全局的思想。即要從全局謀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建設中成爲新的發展動力;二是成爲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合理佈局產業功能,提高產業能級,成爲成長型產業集聚之地;三是成爲科創高地,這也意味着要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建設人力資本高地,努力成爲區域創新策源地;四是成爲高品質生活宜居之地,推動綠色發展,成爲生態新區,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成爲首善之地。

【來源:四川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