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縱觀韓復榘的一生,雖沒有擁有功成名就,卻也算是名垂青史,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事蹟,而他的後人們也沒有墮落不甘,依舊充滿希望的擁有着成功踏實的人生。被槍決的韓復榘沒有絲毫防抗的餘地,放棄民族氣節、放棄山東百姓這兩條沒有擔當的行爲足以讓他失去拼搏來的一切包括生命。


“立身要有德業,用世要有功業。”

用德行建立的事業是立身之本,而偉大的事業就是名垂青史的資本。民國時期的男人們,他們的事業基地就是戰場,將士們出人頭地的最佳方式就是投身戎馬、建功立業。然而,戰場既可以帶來輕而易舉的榮耀,也會輕而易舉地奪去你的生命。

一名戰士在勇敢奮戰之餘最需要做的就是聽從領導的指揮,一時的衝動之下,都會使他立馬失去生命。韓復榘是民國時期西北軍中最驍勇善戰的將士之一,但是他的結局卻是被蔣介石槍決,年僅四十九歲就失去了大業。

身居高位的人總是會有自己的主張,但若是還有更高一級的領導在指揮着,這些主張便容易變成不合規矩的越權侵犯,即使曾經是最得力的手下,也會引起領導的猜忌與提防,給自己帶來無限的傷害。


戰將韓復渠

1891年,韓復渠出生於河北霸州市,雖然年幼家貧,但是作爲私塾老師的父親還是極盡所能的給韓復榘帶去了最好的教育,讓他能夠寫得一手好字,還熟讀了四書五經。韓復榘從小的願望就是馳騁沙場、建功立業,於是十九歲便加入了新民政府的北洋軍第二十鎮,成了馮玉祥的手下。

由於韓復榘精通四書五經、滿腹學識,很快馮玉祥就將他從一名普通士兵升職成了私書生,後來韓復榘更是平步青雲成了師長和警備司令,躋身“十三太保”之列。不過由於韓復榘壯志凌雲,作爲馮玉祥的部下已經無法滿足他的野心。於是在蔣先生的招賢之下,韓復榘便率部投靠了他,開始了他山東的大業。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有的人選擇安安穩穩的平步青雲,有的人卻不甘如此,想要擁有更廣闊的天地,施展更加磅礴的才能。“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沒有一條道路是平坦沒有崎嶇的,但是就算是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也是可以奮力結出成熟的果實,擁有不一樣的絢爛。


山東主席韓復榘

在來到山東之後,韓復榘爲山東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積極作用,雖然依舊是北洋軍閥殘忍無道的行事作風,但是在總體的路線上,韓復榘卻是剛正不阿的存在着。

教育是一切事業的基本,教育了有作爲的後代,未來纔會陽光燦爛、充滿希望。韓復榘雖然殘酷暴力,但是對於戲劇和教育卻是擁有獨到的眼光。國立山東大學、山東省立戲劇學校等高等院校在就是在韓復榘的支持下創辦起來的,一度使山東的在校學生從1929年的五十多萬人暴增到了1933年的一百多萬,整整翻了一倍。

這樣的大業在直接果斷的執行下實施的天衣無縫,超強的執行力必須是促成大事業的必備因素,優柔寡斷、瞻前顧後的人斷然是不會在極短的時間裏擁有這樣的成就的,耽誤時間就等同於耽誤事情。

槍決韓復榘

在山東叱吒風雲的韓復榘不僅用暴力政策將煙土鴉片的交易基本杜絕,成了了不起的省主席,在1937年日軍攻打山東時,韓復榘還被任命爲了山東地區的副司令長官兼軍總司令。由於拒絕日本提議,韓復榘的軍隊隨即就陷入了和日軍血戰局面,在不斷的戰鬥之下,日軍損失慘重的同時,韓復榘也無暇自保。


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驍勇抵抗的韓復榘還是沒有扛過慘重損失的傷害,自行決定了撤離濟南,主動放棄了黃河泰山的天險防線。

“一失足成千古恨”,這一次的放棄徹底將韓復榘推向了深淵,日軍攻下濟南後隨即就南下江淮。面對江淮發來的死守泰安的電報,韓復榘只回電“南京不守,何守泰安!”這一句話徹底激怒了蔣先生,“違抗命令,擅自撤離”這個罪名成了韓復榘的槍決罪名。

被槍決的韓復榘沒有絲毫防抗的餘地,放棄民族氣節、放棄山東百姓這兩條沒有擔當的行爲足以讓他失去拼搏來的一切包括生命。

寧爲戰場魂,不爲投降兵。真正的戰士在任何的危機關頭之下,都應該將自己的生命作爲最小的單位,而戰友和民族百姓才應該是最大的。即使最終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靈魂還是被降低了等級,連後代家人也無法抬頭挺胸直面流言蜚語。


家人後代之處境

韓復榘的一生總共娶了一個妻子和三個小妾,妻子高藝珍是韓復榘年少時的髮妻,小妾紀甘青和李玉卿皆爲名伶。

高藝珍一生都對韓復榘不離不棄,爲他生下了三個兒子,但是大兒子韓嗣燮卻在父親死後由於驚嚇不已患上了精神病,在被送入北平的精神病院之後便死在其中。

而二兒子韓嗣烺在改名爲韓子華之後便入讀中國大學,解放之後就入伍參軍,後來更是奔赴朝鮮,參加了抗戰,並且還立下了三等功,退伍之後在蘭州電力局工作到了退休,最終在2013年去世。

高藝珍最小的兒子就是韓復榘的三兒子韓嗣輝,雖沒有二哥哥那麼出色,韓嗣輝還是完成了黃埔軍校最後一期的學習,在四川解放之後去了西安運輸公司工作,也算是安安穩穩的度過了一生。而韓復榘的小兒子韓嗣煌則是小妾李玉卿所生,在清華大學畢業之後便去了華北電力大學做教師,直到2000年去世。

韓復榘的孩子還都算是擁有了功成名就的一生,在那個時代也都擁有着知識分子的高級地位。而韓復榘的兩個小妾卻都在韓復榘被槍決後另行改嫁,連孩子都留給了高藝珍撫養。一生爲韓復榘盡心盡力的高藝珍不僅將四個兒子都撫養成人,還順便帶大了過繼來的一個女兒韓嗣慮(高級工程師),直到1956年,病逝於北京,享年67歲。

縱觀韓復榘的一生,雖沒有擁有功成名就,卻也算是名垂青史,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事蹟,而他的後人們也沒有墮落不甘,依舊充滿希望的擁有着成功踏實的人生。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故事顯然是少有的,即是真實的發生在了後輩的身上,那也存在着“富不過三代”的常規隱患。不管歷史留下了怎樣的問題與流言,每一個人作爲獨立的個體都有不受爭議、爭取自我的權力。

人生總是自己的,前半輩子或許還在非議裏掙扎,但是後半生的自己絕對有機會來一次大翻身。歷史是用來總結和學習經驗的,選擇接受歷史的建議不代表要承受歷史的非議,勇敢的重頭再來纔是最正確的生存準則。無法改變過去,改變未來就成了最好的捷徑。

文/史海觀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