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三年級男生,一上課就睡覺,下課就精神,和孩子說什麼都行,但是就是不能提學習。否則,孩子輕則關門進屋,重則離家出走。父母爲此天天和學校老師溝通,但是都沒有什麼效果。
孩子媽媽天天都以淚洗面,擔心孩子的一輩子就這麼完了。當我聽到這個案例的時候,真的感覺很難受。雖然,我並沒有見過這個孩子,但是我相信他一定經歷他覺得無法忍受的事情,而他的父母也正在經歷着煎熬。
這樣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的一則引發熱議的朋友圈。
一位媽媽爲了勸說任性的孩子去上學,實在沒有辦法,竟然跪在孩子面前,而孩子卻坐在椅子上玩手機。
想必面對孩子,媽媽也是實在沒有了辦法,但凡有一點兒好辦法,有哪位媽媽會願意給孩子下跪呢?
如果問學齡期家長最擔心的事情是什麼,很多家長都會回答是孩子厭學。以往在我們的印象中,孩子就是簡簡單單上學,放學就是回家玩一玩兒。孩子的世界就是單純快樂。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在孩子身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拿厭學這件事情來說,孩子不學習,同時還伴隨着其他的問題,叛逆、離家出走、自傷、傷人等等。
父母們都在感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帶了!可是,孩子爲什麼會這樣呢?
孩子爲什麼會厭學呢?
一般來說,孩子厭學主要有兩種原因,一種原因是孩子的學習真的出現了問題。另一種原因則是厭學只是孩子的一種表現形式,或者說學習成爲了孩子發泄情緒的一種載體,而未必只是因爲孩子討厭學習。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原因,孩子厭學是因爲學習本身。
在很多家長看來,學習是孩子人生的頭等大事,只要學習成績好,什麼問題都不是問題。但若是成績不好,其他方面再優秀,那也是一個差生。
在這樣的認知前提下,孩子幾乎就會對學習有天生的牴觸,畢竟誰也不願意在高壓之下生活。更何況,很多時候,即便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但是父母卻認爲你還是“不如別人家孩子”,一旦出現這樣的比較,孩子就會更容易感覺到挫敗感,那麼對學習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心理學領域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習得性無助。意思就是,當一個人因爲重複的失敗或是懲罰,導致對現實失去動力,產生無望和無可奈何的感覺。
對於厭學的孩子而言,也是一樣。因爲成績不好,總是被批評,費勁千辛萬苦,成績有所提升,結果父母和老師不是覺得作弊,就是告誡孩子,“你不能驕傲,這一點兒進步不算啥”。
這些行爲都會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那就是“你的努力沒有被看到”。
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怎麼還會對學習有興趣呢?既然學不學,得到的評價,差別都不大,那就沒有必要再去努力了。
有些父母看到這裏,可能會說,“那厭學這件事情就都是我們的錯,和孩子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了嗎?”當然不是,前面說的這種厭學是與周圍人的態度有很大關係。
但是,厭學本身也證明了孩子的基礎是比較薄弱的,就是說,孩子想要達到和其他人一樣的水平,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之所以會這樣,就與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等有莫大的關係。
不過,如此說來,爲孩子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這件事情,父母還是有莫大的責任。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原因,厭學不是因爲學習。
有人曾經說過,厭學就是厭世。是不是真的這麼嚴重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看。
小A是我接觸過的對學校非常討厭的學生之一。當時,他媽媽帶他來找我的時候,提起學校,我從孩子的眼睛裏不僅看到了厭惡,甚至還看到了仇恨。
孩子說,“他不僅是不想去學校,還希望學校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但是,僅僅是因爲孩子不喜歡學習嗎?並不是。原來,小A的個頭一直比較小,班級裏的同學就喜歡拿他開玩笑。一開始,小A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隨着大家開玩笑的次數越來越多,而他也滅有表現出什麼態度,其他人的膽子就越來越大,開始想盡各種辦法捉弄他。
小A說他從別人的行爲裏看到了惡意。於是,他就每天花心思來防範別人對自己的傷害,但是一個人面對一羣人,力量終究是弱小的。而他在反抗的過程中,注意力也都無法放在學習上,老師也就對他越來越不好。
所以,厭學是孩子最直接的一個表現,但是深層次的原因卻與學習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孩子對人際關係的一種恐懼。
有研究證實,厭學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抑鬱症、焦慮症等等。所以,當父母看到孩子厭學的時候,不要僅僅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而是應該更多地去考慮一下與學習相關的事情,是不是纔是厭學的導火索。
比如,在學校發生了負性事件,被霸凌或是被欺負;感覺到了不公平,所以用學習來“撒氣”;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注,孩子認爲只有成績不好,父母纔會來關注自己;叛逆,你越是期待我成績好,我就越是不學習等等。
想要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找到原因纔是最關鍵的一步,沒有其他。
如果孩子已經厭學了,父母能夠做些什麼呢?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厭學的表現,父母就需要格外警惕和關注,儘早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但是,父母要注意,不是看到孩子厭學,解決問題的目標就設置成讓孩子成績變好。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還有三件事情要注意,而這三件事情往往比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重要得多。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瞭解孩子厭學的真實原因。
就像前面提到的厭學原因,父母可以結合平時對孩子的觀察,嘗試找到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如果父母也不十分確定,可以與孩子聊一聊,看看孩子給出的答案是什麼。
但是,若是孩子拒絕溝通,父母還可以嘗試帶孩子去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或是孩子平時比較信任的人,看看孩子是否會進行表達。
無論如何,父母只有在知道真實原因之後,纔有可能做到“對症下藥”,否則,很有可能,孩子會覺得父母並不理解自己,反而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其次,父母要調整自己的身份。
父母是否想過這個問題,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的身份應該是什麼呢?是教師?是對手?是敵人?都不是,我們應該成爲孩子的朋友,同盟。
這是什麼意思呢?孩子雖然出現了問題,但是這並不代表這就是孩子的錯。
許多家長看到孩子厭學,就覺得孩子犯了大錯,心裏看着着急,嘴上就一直在批評孩子。實際上,如果可以好好學習,可以成爲年級第一,相信沒有一個孩子是不願意的,但是,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孩子出現了厭學,那父母就應該要與孩子一起面對。
支持孩子,理解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看到並且體會孩子的不容易,只有這樣,孩子才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父母也纔會有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
第三,父母千萬不要操之過急。
每一次父母來諮詢孩子厭學問題的時候,最後都會問一句,“我家孩子什麼時候會好呢?”
這個問題真的無法回答。我能理解父母急迫的心情,尤其是看到別人家孩子都能開開心心去上學,而自己家孩子每天在家無所事事,還抑鬱焦慮的時候,巨大的無力感不僅會淹沒了孩子,父母也會被籠罩其中。
於是,父母就開始着急了。看到孩子今天認真地看了一頁書,就覺得孩子明天就可以上學了吧。看到孩子寫了一道題,就覺得孩子厭學的問題解決了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出現今天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無法一蹴而就。更何況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我們想要一一解決,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耐心來陪伴孩子重新成長。孩子纔有可能從現在的困境中走出來。
厭學是一個危機,也許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但是,厭學也蘊藏着轉機,讓父母可以意識到孩子遇到的問題,從而站在孩子的角度重新看待世界,給自己也給孩子一個再次成長的機會。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簽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瞭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