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劉賀的例子可以看到,孩子對於他們不感興趣的事物向來“金口難開”,父母想要打開他們的“話匣子”,就應該對孩子的日常生活進行仔細的觀察,看看他們對什麼娛樂活動感興趣,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人手交談,讓孩子在交談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所以,父母要關注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當了解了這個話題之後再去與孩子進一步交流、討論,激發孩子說話的慾望,讓孩子在交談中鍛鍊口才。

在生活中,有些父母或許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想和孩子溝通,但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對於稍大一些的孩子,當與他們談及學習、考試、重點學校的時候,孩子往往沒有談話的興趣,而對於稍小一些的孩子,父母一昧地對他們噓寒問暖,更引不起孩子的積極回應。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父母沒有找到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而在孩子心裏,一旦他們對某些東西或某件事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與父母交流。所以,父母要關注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當了解了這個話題之後再去與孩子進一步交流、討論,激發孩子說話的慾望,讓孩子在交談中鍛鍊口才。

只有多與孩子交流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孩子的“話匣子”才能被打開,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天賦,和父母相互溝通。一旦你們的親子溝通習以爲常後,孩子有話就會對父母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劉賀今年八歲了,爸爸希望孩子將來能夠繼承他的繪畫和書法事業,便經常帶着劉賀去展覽館參觀書法和繪畫作品。劉賀看着前來參觀的老爺爺,以及那些歷史遺墨的時候顯然非常不感興趣。從展覽館出來的時候,爸爸與他討論起剛剛參觀,劉賀心不在焉地聽着,爸爸問他什麼也不說。

又是一個星期天,劉賀強烈要求爸爸帶他到少年宮,而不是再去參觀那些無聊的書畫展。到了少年宮,很多孩子在那裏做遊戲,劉賀很快就加入了進去,高興地玩了起來。

在在回家的路中,劉賀和他父親談論了少年宮裏的事情。例如,當一個孩子在玩遊戲時摔倒時,人們總是提到一個孩子。劉賀津津有味地談着,父親耐心地聽着。同時,父親也想到了一個問題:他過去常給兒子講書畫故事,但他不喜歡聽,也不張嘴談自己的意見。當他的兒子如此開心地談論遊戲時,他對遊戲如此感興趣,似乎他想打開他感興趣的東西與人們“話匣子”交談,那麼,我們將來一定要和兒子們多談談遊戲。

此後,爸爸讓兒子瞭解書法和繪畫知識前,都會主動和兒子談遊戲,或談論一些兒子感興趣的話題,這樣兒子講話的積極性就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每次他們都談得非常盡興,兒子的口才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鍛鍊,同時也漸漸喜歡上了書法和繪畫。

從劉賀的例子可以看到,孩子對於他們不感興趣的事物向來“金口難開”,父母想要打開他們的“話匣子”,就應該對孩子的日常生活進行仔細的觀察,看看他們對什麼娛樂活動感興趣,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人手交談,讓孩子在交談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人們常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表現出某種興趣的時候,不管你是否對它感興趣,都不要橫加阻攔,而要好好保護。多瞭解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然後和孩子圍繞那個興趣進行交談,孩子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入,孩子的口才也會在交談中得到進一步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