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愛的禮物,那麼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如何進行引導和幫助纔可以使他們更加優秀呢,讓我帶大家一起探索孩子們的成長之路吧!

隨着電視連續劇《小歡喜》的熱播,大多數網友直呼“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童文潔簡直就是廣大中國母親的真實寫照。但是卻不是每一個爸爸都可以像方圓一樣,可以化解家庭內部矛盾,可以教媳婦豎着看孩子,教孩子橫着看媽媽,情商之高讓廣大男性同性望塵莫及。宋倩這樣的媽媽在中國不在少數,以“我爲了你”爲原因,將自己的想法武斷的強加於孩子身上,但是卻不是每一個喬英子都可以找到像劉靜阿姨一樣的知心人,劉靜的性格想必是大多數孩子希望中媽媽的樣子。

宋倩是大多數中國母親的縮影,中國式的母愛,過度犧牲自己,一切爲了孩子,孩子就是一切,其實這不是愛,而是一種負擔。典型的口頭禪就是“我捨不得喫,捨不得穿,我還不是爲了你”,其實那不是爲了孩子,而是爲了滿足自己好母親的形象。也許是舊社會的觀念還沒消除,女人作爲母親,作爲妻子,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孩子和丈夫,爲了家庭辛苦付出,不求回報。一個母親,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沒有自己的追求,沒有自己的目標,不僅自己累,還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作爲新時代女性,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女性可以以家庭,以孩子爲中心,但在中心之外,也該有自己的生活。只有擁有了自己的生活,才能給孩子做個好的表率,以身作則地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應該是獨立的個體,不依附於任何人而存在。

有很多新生兒媽媽由於奶水不足,迫不得已奶粉餵養孩子,覺得很自責,其實這種自責就是一種過度犧牲,母體本身的體質是無法改變的,沒有就是沒有,所以完全沒有必要自責。也許寶寶並不需要母親這樣犧牲自己,這只不過是加強自我感動罷了。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讓給了孩子,犧牲了一切,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幸福,這其實是父母所給於孩子最可怕的禮物。”這不是愛,而是以愛之名將負擔強加於別人的身上。所有的過度犧牲,都是因爲缺乏安全感,想要通過自己的付出,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洞。但是安全感這個東西,從來不是別人可以給予的。只有自己成爲獨立、自主、幸福的女性,不再計較生活瑣事,日常得失,讓自己變得更好,纔可以得到愛人和孩子的尊重,這些並不是靠過度犧牲可以換取的。作爲女性,我們首先該取悅的是我們自己,然後纔是其他人。適當的犧牲是一種美德,過度就會讓性質改變。

上述這些只是一點心得和想法,讓每個孩子都充滿希望。我相信,只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對孩子的個性特徵、興趣、愛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調查,並做好了詳細的記錄,使我們就對孩子成長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瞭解,就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不僅是一個身體健康,也是一個愉快、大膽、主動、自信、容入團體、不怕困難的孩子。感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持,下期同一時間再會,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