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做到被別人認可程度,那一定要更好的融入中國元素,形成能風靡全球的“中國風”,在這過程中可以藉助中國古文化的沉澱以及當下網文界的積累,同時重點塑造國際認可的人物IP,這樣的話不僅能產生不小的經濟效益,更能促進國漫的成長,讓其真正成爲能代表中國的文化作品,所以並不是國內的成功就能暢談“崛起”,而是要獲得世界的認可,真正地爲國家形象建設貢獻出力量那纔是真正的“國漫崛起”。與日漫風、歐美風一般,必須要有獨到的特色以及大家所能接受的表現形式那才能真正地讓國漫與世界接軌,而達到這個效果必然是需要時間的積累的,不停地產出相關特色的作品,不停地尋找方法讓這些作品在更大的範圍內流通,不停地讓中國風的特色在國內國外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這些不是一次就能做到的事。

  國漫崛起這個錯覺在《大聖歸來》後就一直被那些國漫看好者們天天掛在嘴邊唸叨,只要一出現一部啊票房不錯的動漫電影,或是特效勝過國內從前的番劇,那麼就一定會有一大堆人開始鼓吹“國漫崛起”的老腔調。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原因無它,僅是在那些作品中看見了中國元素與先進動畫製作技術的融合。2015年的《大聖歸來》就是將國民皆知的“西遊”題材與先進3D動漫電影製作技術融合的產物,這在之前的國內是極其少見的,因爲在這之前很少有人看好這樣的發展方向,認爲這樣根本不能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大聖歸來》的成績讓許多背後的資本發覺國漫依舊是有很大的盈利空間的,而獲得這些利益的方法就是隻是需要一點點對國漫認識的改革罷了。

  這就得說回之前提到“國漫崛起”現象,正是因爲國內動漫愛好者們齊聲的表達出了自己對國漫的期望,這才使得一些人抓住國漫後續發展的風向,而這風向的主要內涵就是“中國元素與先進動畫製作技術的融合”。

  所謂“中國元素”指的是中國本土的文化底蘊,其中包含了對自身民族文化的表達方式,始於中國文化薰陶下所誕生出來的與其他已有風格明顯不同的新舊概念以及能讓本國人有強烈歸屬感與自豪感的象徵圖騰。這些“中國元素”是源於中國人自身的民族感情,所以無論這些元素以怎樣的形式出現,它都會有一大批的追隨者。同樣的,將其融入到動漫產業之中也能產生不小的連鎖反應,特別是中國近些年來國內越發壯大的民族自豪感,強烈的個人歸屬感更是讓人們樂於接受這樣的內容形式,再加上移動互聯所帶來的娛樂、交互和獲取信息方式的改變,多管齊下下國漫的發展趨勢也就開始有了長足的進步。

  而讓人更易於接受這些含“中國元素”內容的方式是更與國際接軌的先進動漫製作技術,在國人口味日益刁鑽的現在,即便你有再好的內容而沒有合適的能讓人接受的表達方式也是沒有好的傳導效果的,必須是深刻內涵與華麗表象的雙重結合才能讓人在衆多的選擇中選擇你給出的菜單。

  這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魔道祖師》以及《靈籠》這些動漫中都有所體現,特別是《魔道祖師》的華美國卷背景和《哪吒》的中國版神話題材更是讓人感受頗深,其話題程度達到了空前的效果。而《靈籠》雖然是番劇動漫的集大成之作,但末日題材始終是國內觀漫人一直有所詬病的所在,但即便是沒有很好地融合中國元素僅憑藉其高超的製片觀感,其依舊成爲了大多動漫愛好者所追捧的經典之作,但仍能發現,除去這個圈子之外,《靈籠》依舊是不爲人所知的一部動漫作品,甚至在某些人看來,靈籠依舊只是一部很普通的動漫罷了。所以想要真正地讓中國觀衆所接受,獨到的“中國元素”依舊是不可或缺的。

  而當真正地展現國漫真諦,國人與國外人都願意自發地接受發揚國漫風格的設定時,那時纔是真正的“國漫崛起”。

  進入國際化之前必須得有“中國風”

  國漫的真諦在於在國際上塑造能被認可接受的獨屬於中國的中國風。與日漫風、歐美風一般,必須要有獨到的特色以及大家所能接受的表現形式那才能真正地讓國漫與世界接軌,而達到這個效果必然是需要時間的積累的,不停地產出相關特色的作品,不停地尋找方法讓這些作品在更大的範圍內流通,不停地讓中國風的特色在國內國外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這些不是一次就能做到的事。

  如日漫與美漫一般,他們都有其特色的繪畫風格,一般情況下非常容易進行分辨,而國漫的畫風更接近於日漫,所以必須要有在其他方面的特色進行補足纔行。日漫中所出現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角色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畢竟從穿着打扮上入手的話會讓人很容易分辨出那些角色到底是來自哪個國家,當然這得有很強的民族特色纔行,恰巧我們中國就有很多這樣的特色。

  日本有和服,而我們中國有各個時代的文化服飾,漢服清衣、長刀佩劍、玉飾金釵等等都是最具我們中華民族氣息的特色,如果將其投射到動漫的製作之中,那麼必然是獨屬於我們中國的“國風”。

  當然不僅可以從人物打扮上入手,特色的劇情題材也是可以作爲“國風”的符號的,比如日本的校園題材、勇者題材,歐美的英雄題材、克蘇魯題材和末日題材等等,只要一出現那麼必然會被打上那些國家的標籤。而中國的話,神話傳說流傳至今、古代先賢天馬行空、今朝網文冠絕天下,只要願意發掘,有中國特色標籤的題材絕對是應有盡有取之不盡的,而且通過最近外國網友對中國網文的反饋評價來看,聞所未聞的新奇絕對是打開國外市場的一把利劍。

  當然,如何合理運用國內的積累沉澱是目前國漫需要越過的第一道關卡,只有真正融會貫通了這些那才能真正地形成拿得出手的國漫“中國風”,屆時相信在不同文化的衝擊下,國漫一定能在國際市場裏得到應有的肯定。

  必須國際化的理由

  當然國內市場是最容易被這些國漫作品所征服的,因爲國人本就擁有着接受這些設定的本能,而且對於擁有國內市場的動漫製作廠家來說,國內的油水已經相當豐厚了沒有必要再去花費成本去探索效果未知的國外市場。而且相信很多人也認爲自己認可自己看得爽就行了,何必一定得要那些不懂中國文化內涵的人接觸認可我國的文化瑰寶。

  個人的話這麼理解沒有問題,但如果站在國家的高度的話,奔向國際化那一定是必然要有的目標。原因無他:

  民族自豪感是激勵國人勇攀高峯的精神支柱,沒有民族自豪感激勵的產業最終都會在國際上失去其應有的競爭力。而如果勇於自發地將包含民族文化的作品帶向國際的舞臺,那必將有積極的反饋,促使其在競爭激烈的上游不停地尋找留存的方法,最後的結果必然是長足的進步與領先的姿態。

  中國的形象在國外還存在着許多的誤解,這就需要國內的文化作品創作者們積極用更具正面形象的作品向國外青少年們展示中國的特色,讓他們更爲容易地接受中國的形象。而動漫作爲最能影響青少年的影視形式,是必須要重視的宣傳手段,刻板的認識大都集中在那些年齡大的人羣中,而如果從青少年時就對其進行文化輸出,那必然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屆時中國的形象必然會在未來的國際交流中佔據制高點。

  一個大國如果連其文化都不能被別人認可,那麼其就失去了成爲大國的資格,而要在國際上擁有號召力那必然得首先讓其對中國有一個良好的影響與認識,動漫作爲最能直接影響青少年兒童的文化傳播方式是必然不可能讓其埋沒在本國的沃土之中的,他必須發揮其宣傳性爲助力祖國的國際形象樹立獻出一份力,讓各國人民從國漫中認識到中國的內涵與其文化的優美,這樣的話可以推進中國文化的輸出,讓中國的大國情懷更好地在國際中發揮作用。

  踏出國際化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國風與國際口味的接洽點

  有了特色的“中國風”,有了向外輸出國漫的必要理由,接下來就得考慮如何踏出國際化的第一步。

  這第一步說來也簡單,那就是完全的“新鮮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新鮮感是頗具誘惑力的一個詞彙,在當今互聯網的普及下,各種各樣的娛樂項目都已經讓人有了一絲絲的乏味感,這時如果有之前從未接觸過的新鮮體驗空降而下的話,那必然是會引起人的興趣的。

  國內網文的腦洞衆多,大多都是國際友人聞所未聞的,而且對於本國人來說,這類的腦洞題材也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因爲這些網文擺脫了以前的固有形式,越發具有不可預測性,也正是這種未知的樂趣,驅使人們對其有了越來越大越來越不能擺脫的興趣。

  這對於看多了的國人尚是如此,對於那些前半生全是完全英雄主義老一套的外國人來說,這更是開拓了一片前所未聞的新大陸了。從輸出到國外的各種英文化小說的反饋來看,國外人的確是對這些新鮮題材抱有極大的興趣的,這必然是一個突破口,是讓國漫與國際接軌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當然,這需要一定的過程,還需要在國內完全地讓這種文改的國漫具有合適的表現形式,3D的話是國內的主要嘗試點,在國內的反響也很不錯,也許在未來這會成爲國漫出口的主要形式,只是國漫的配音或許還需要老外適應一段不短的時間,這也需要國內進一步的優化。

  國漫沒有重視角色IP的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建立成功的角色IP,如《海賊王》的路飛、《火影》的鳴人、《龍珠》的悟空、DC的超人與漫威的鋼鐵俠一樣,必須要有能讓人津津樂道的角色IP那才能真正地表示國漫的作品真正地走向了世界各國人的心裏,這樣才能讓人更加深刻地去認識這個角色來自的那個國家。

  當然,這也是國漫真正能從國外吸取利益的重要表現。但是在目前的國漫圈子裏並沒有很好的塑造角色IP的例子,反倒是手遊在這方面做得還算不錯,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總之如果在國際上沒有類似於李小龍這樣的角色IP,最後國際的動漫市場裏一定不會有太多的位置給國漫的。

  結語

  國漫要想真正地“崛起”,除了要獲得國內的認可外還更需獲得國外人的認可,這不僅僅是有關利益的競爭,更是讓國外人正確認識到中國文化與中國形象的重要途徑之一。要做到被別人認可程度,那一定要更好的融入中國元素,形成能風靡全球的“中國風”,在這過程中可以藉助中國古文化的沉澱以及當下網文界的積累,同時重點塑造國際認可的人物IP,這樣的話不僅能產生不小的經濟效益,更能促進國漫的成長,讓其真正成爲能代表中國的文化作品,所以並不是國內的成功就能暢談“崛起”,而是要獲得世界的認可,真正地爲國家形象建設貢獻出力量那纔是真正的“國漫崛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