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程进行到这里,比赛越来越像榨汁机一样榨出各位唱作人的余力。

压力之下,品味一下他们的作品,其实也能得出更多有趣的解读。

陈粒 且慢

从旋律到歌词,这首作品都以排比形式为主。

主歌段落的排比,似乎走走停停,回头不舍。Pre Chorus段落的排比,似乎叩问自己。

副歌段落的排比,四个“且慢”,两字横跨八度,旋律简单,但大跨度音程带来的冲击感,直抒胸臆,完成对积累情绪的宣泄。

如果是《歌手》那种铁肺唱将的话,估计会选择再变调提一提音域,当然那种炫技就有些油腻了。所以这个停止也算是恰到好处。但是整体来言,再有点变化就更好了。

霍尊 夕阳下的奔跑

synthesizer pop 。霍尊又在炫耀他的音乐视野(笑 。其实就是合成器与鼓机占了大头的八十年代复古音乐,好像也有些人称作technopop。

使用合成器的电子音色特点,会有一些机械冰冷的感觉,而这种风格,也对今天的流行乐和电子乐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霍尊这首作品其实更相对“pop”一点,毕竟本来就是为了接近八十年代日本的CITY POP。

这种音乐其实更侧重于表达氛围,以至于我听到之后,就特别想把它搞成类似蒸 汽 波一样的东西,潮湿的,梦境里出现的夕阳,带着穿越时光的时睡时醒……

隔壁老樊 再见

突然感觉老樊这个旋律有点像陈粒(笑)

因为同样使用了很多排比感觉的动机

比如再见面 想念67 明天 67 寒暄 67 这种。

不过陈粒的作品相对更具有疏离感,听感上更高级一点。(因为经常会用到半音)

排比的好处就是可以重复洗脑来强化情感和记忆,非常适合现在的一些短视频平台,几秒钟内就可以抓到耳朵。

不好处就是用多了很容易变得不怎么“耐听”。

GAI周延 没对

这次周延的编曲用了很多他并不常用的音色。

比如大量的人声合唱采样音色。千军万马,恢弘壮丽。

正所谓摇滚要躁的,嘻哈要凶的,这首作品的加分项,

一是来自于“喊出来”的现场气势,更主要的来自于编曲的创新。

刘思鉴 读自

每个音乐人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有大把的时间来“读自”。

比如:为什么自己写的歌这么好听,转天又感觉如此难听……

盘点写的东西,自己这些年到底做了些啥,但仔细听听可能还算不错……

读自的过程往往是一种自我质疑与自我反思的对立,也是一种不容易被他人get的自我小情绪。

其实只有年轻的时候这种时间会多一些,成年人以后,大概就是干活吧,还行吧,就这样吧……(笑

张艺兴 湘江水

方言的东西本身就接地气有生命力。

功夫胖的歌词是加分项,毕竟是长沙说唱界YOUNG OG, 科班出身,研究方言说唱多年,湘江词王、正能量、三观正、押韵水准也不错。

张艺兴自己做的beats 也是可圈可点,最后产生了1+1>3的碰撞。

张艺兴如果不在前台,其实还是蛮有转成制作人的潜质的。

TIZZY T 设计

说唱+摇滚+弦乐。但是跟那种夹带说唱元素的新金属并不一样。

大概是肉夹馍还是馍夹肉的区别。

贴切来讲,TT的第一次出场,给自己做了一个排场很大的华丽外衣。能用的都用了。

他非常想来证明自己,把握这个机会。所以是周延说的那种有些“紧张”而“做作”。

TT这个人蛮有意思,平日里懒懒散散看着毫不在乎,其实非常在乎。他聪明、也有野心。

但是仍然还需要更努力。尤其在词上。

郑钧 ai ma huo

西藏其实对郑钧具有很特殊的意义。

当年郑钧写《回到拉萨》的时候,其实他并没有去过拉萨,只是看过关于西藏的书,一个想象中的西藏。每次郑钧在专访的时候,讲到那个时候,都会讲到是人生最绝望的一段时光之一,而西藏则是心灵用来逃离世界的站牌。

当藏族女声的采样出现的时候,简直令人心肝一颤。一方面,如此放空,神秘宁静富有宗教气息,一方面,却如此生命力而厚重。

在经历了无数荒唐流离和酣畅淋漓,以及真正走上青藏高原之后,郑钧心中的这个“西藏”随着年龄和修行有了足够的沉淀、积累,跳出了他的老男人生活而到了天地之外。

所以不但是本期最佳,也是郑钧目前的唱作人系列作品中最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