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四面八方已经没有强敌在侧,他不需要像宋朝那样弄很多钱,只需要重农抑商就能稳定国家的局势。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开始实行海禁,虽然他主观上并不是想要切断沿海民众的谋生之路,但客观结果就是断绝了他们的海洋贸易利润。

海上贸易古已有之,唐朝时就已经比较兴盛,到了宋朝更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宋朝皇帝打仗不行,搞经济却很有一套,他们认识到海上贸易可以给国家带来丰厚的收益,又不用担心从百姓手中盘剥激发叛乱,因而积极支持。

可以说,宋朝的富裕和海上贸易是分不开的。南宋立国后,丰厚的国际贸易利润,也是小朝廷在金人和蒙古人的连番打击下,得以苟延残喘许多年的原因之一。

元朝虽不像宋朝那样将海上贸易当成续命丸,但也基本延续了之前的自由贸易政策,海上贸易依然盛行。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开始实行海禁,虽然他主观上并不是想要切断沿海民众的谋生之路,但客观结果就是断绝了他们的海洋贸易利润。

朱元璋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重农抑商的思想

中国古代一直重农抑商,在现代人看来,这似乎很愚昧,其实有着现实的原因。古代讯息传输缓慢、交通不便,物流速度没那么快,这就导致了资源整合没那么快速。

如果行商的人多了,种田的人就少了,古代可没有袁隆平院士,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如果没有那么多的人种田,到时拿着钱也买不到粮食,很容易引起动荡。

况且商人四处游走,对封建国家来说是种极大的隐患,只有把人们都拘禁在土地上,才有利于朝廷的统治,所以历朝历代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宋朝重视商业,发展海上贸易,是因为强敌在侧,迫不得已。要是不从商业上弄钱,根本没有足够的军饷,去应对辽、西夏、金、蒙古的连番打击。

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四面八方已经没有强敌在侧,他不需要像宋朝那样弄很多钱,只需要重农抑商就能稳定国家的局势。

海禁就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国内的行商都不支持了,海上贸易更不支持。朱元璋的理想,是把明朝打造成自给自足的天朝上邦,不受外部势力的掣肘,也不自降身份与外国平等来往。


二、宋、元是朱元璋的反面教材

另一个原因,则是朱元璋非常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看到汉朝的外戚之祸,他下令以后的龙子龙孙从民间选妃,看到唐朝的阉宦之灾,他严令太监干政。

那么,他能从宋、元两个朝代的灭亡中学到什么呢?

具体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宋、元是朱元璋的反面教材,这两个朝代支持的某些东西,他分析过后很可能借鉴了检验教训,海禁就是其中之一。

也许他还会在内心嘲笑宋朝,光发展经济有什么用?军事力量若是跟不上,即便再有钱也只是给女真人、蒙古人养了一头肥猪而已。


三、为了断绝倭寇侵袭沿海地区

海禁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断绝倭寇。

早在元朝时,倭寇就在东南沿海一带活动,成为很大的匪患。这时候的倭寇组成结构还很单一,清一色全是日本人。

元朝国力最为强盛时,附属国达到千数,唯有日本不服,于是忽必烈发动大军两次东征日本,结果都是遇到台风,导致功败垂成。

日本人欣喜若狂,自以为有神灵保佑,谁都不怕。国内斗争失败者、无田无产的浪人、低层武士,往往带上部属或结伙成群往中国跑,肆意抢掠沿海一带,给沿海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

哪怕中国已经改朝换代,坐天下的换成了朱元璋,倭寇们也不在意,想干啥干啥,明军来了就打,打不过逃往海外,待明军退了再来,或者换个地方接着抢,这么长的海岸线,就不信明军守得过来。

更严重的是,此时本地海盗、走私商人也加入了倭寇的团伙,或者假冒倭寇抢劫过往船只和沿海百姓。换下衣服他们就是明朝人,难以辨认出还有另一层身份。因而倭寇总是灭不完。

朱元璋一怒之下,下令执行“寸板不许下海”的禁海政策,使倭寇失去内应,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抗倭作用。

总之,朱元璋实行海禁,是在传统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做出的决定,这一决定既有积极的作用,也使明朝丧失了率先开发海洋经济的机会,从长远来看是错误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