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是一个国家的金库,所有的重大开支都是从这里拿出的,而天下所有向朝廷进贡缴纳的财富珍宝都会汇聚于此,所以国库对于一个国家非常重要,很受重视,朝廷会派专人严格看守,还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清点,以确保国库完好无损。在道光时期,国库丢了九百万辆的白银,这让皇帝万分的惶恐,如此多的白银是怎么丢的呢?

1843年,道光听说这个重大噩耗后,他立马派了官员去调查此事,一经清点后,发现国库中确实少了九百多万两的账面数字,他原以为国库中有几千万两的白银,可这一查后,国库中根本不是这样的,已经步入晚年的道光心力交瘁,日日为国家操劳,六十二岁的他比同龄人更显老,尤其是国库丢了巨额白银后,这对于国力衰弱的清政府是一个莫大的打击。

结束了鸦片战争的王朝,表面恢复了风平浪静,其实暗潮汹涌,赔付了巨款,花掉了清政府三千万两的白银,还有人力物力,这对于政府是一笔很大的开销,随后政府为解决黄河水灾,救济灾民,拿出了两千万两的白银。仅仅在几年之内,国库就出了七千万两的白银,可一年的财政收入才有四千多万两,经济衰弱,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个很大的问题。

如今国库内只剩了一千万两的白银,这绝对是国库有史以来的最低存储,庞大的国家竟然只有这些存储,若不是这次清点,道光皇帝也没想到国库居然快空了,这说出去是任谁都不会相信的。当时朝廷腐败,盛行买官,道光二十三年,便有一个银库库兵张诚保的侄子花钱买了一个官,钱交给户部后,按例是要入库的,这张诚保过来收走了钱,只是开了一张收据,并未将银两入库。

但宫中耳目众多,党派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牵扯甚广,他们干的这件事最终被人揭发了,官场的黑幕经不起查,案子越查越大,银库背后最大的黑幕也被揭开。这让一向节俭的道光皇帝难以容忍,他虽没有立下太多功绩,但也没有过着奢侈淫靡的生活,就连平日中的缝补衣服也被他“斤斤计较”,曾经有前来北京述职的大臣,他都没有宴请大臣,如今国库却损失了将近千万两的白银。

朝堂之上,皇帝大怒,痛斥群臣,“如今国库亏空九百二十五万二千余两的银子,这是国家从未发生过的事,如今有人勾结作弊,攫取了国家的正项钱粮,这实在是丧心昧良,行为如同叛国贼一般,历任看管库房和负责清点的官员都是朕的亲信大臣,他们竟然勾搭已久,朕毫无察觉,就连满朝的文武大臣,也没有一人揭发,你们是否心中有愧!朕也自知没有知人之明的能力!

接下来,道光派人严查此事,刑部和衙门不分昼夜地查案,越查便有越多的库兵被逮捕,许多的官员也被停职查办,最终案子有了结果,这么多的白银基本都是被库兵偷走的,而且是长期做案,那么他们是用何种手段拿走白银的?

国库也有不同的种类,有的装粮食,有的装布匹,而金银珠宝用了三个大库装,紫禁城的内库,内务府的银库,这两库不容易被偷盗,被偷盗的是户部的银库,因为这里的银子是每天都会流动的,有许多的库兵将大量的银子搬进搬出,所以即便有繁杂的管理监察制度,但还是被库兵们钻了空子。

库兵只能在允许的情况下进入库房,而且他们必须脱掉衣裤,再穿上库内的衣服,等出去的时候把衣服脱掉,跨过板凳,双手合拍,大喊“出来”,然后他们才能穿上自己的衣服回去。这些规定都是为了确保库兵们出来的时候没有带走钱财。

但库兵还是想出了办法,“以谷道藏银”,先用猪油包裹号银子,再使用松骨药,通过肛门藏到体内,这一次能藏大概八十两,但这个办法不适合年龄大的人,也不适合在冬天使用。在冬天使用的办法是用茶壶藏银子,等出去倒置茶壶的时候,银子被水冻在了茶壶中,所以是倒不出来的。

积少成多,慢慢地,国库就损失了成千上万的银子,若不是此次查案,恐怕根本不会发现国库的“秘密”,为什么先前没有被发现呢?因为每年的清点国库,官员们只是例行公事,根本不会彻底清查,所以官员们根本没有察觉到手下的偷盗行为。

这四十多年来,有大量的库兵犯了法,除了被当即带走的库兵,抓捕过程还抓到了许多逃走的库兵,除此之外,负责国库的官员也逃脱不了罪罚,那么该如何处置这群体作案呢?冷静下来的道光决定处死证据确凿的库兵,而负责的官员被饶过一命,因为他们需要赔付国家损失的银两,当下国家非常需要银两。

从嘉庆五年之后的负责人员都被追查责任,根据不同官员的任期时间分摊总的赔付银两,责任越大的赔付银两越多,每月都需要进行赔付,有一千二百两的,五百两的,还有负责查库的大臣,查过一次需要赔付六千两,而去世的大臣可以赔付半价,由子孙负责。

每个涉案官员都有自己的赔付金额和时间,超过时间的,还要被追究责任,有些人不愿意赔付,那么就被关进监狱。但即便这样,缴纳的银两数目并不理想,有些人确实没有能力赔付,所以道光皇帝再次调整了赔付标准,甚至免除了一些人的赔付责任。这样的结果让道光备受打击,丢失的九百多万两的白银无法全部收回,而且一些犯案的库兵还在逍遥法外。

道光皇帝的执政期间,虽少有建树,但本人一直励精图治,努力匡扶政治,可六十多岁的道光实在禁受不了这接二连三的打击,最终心灰意冷。

参考资料:

【《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清宣宗实录》、《见闻琐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