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地市分家,是指從地級行政區中分離出一部分,設置新的地級行政區。分家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工礦業的發展,產生了一批新興城市,爲了讓這些新興城市擺脫行政上的束縛,更好發展,因此,將這些城市從原有的地級行政區中分離出來。二是原有的地級行政區太大,而中心城區太小,所謂小馬套打車,對下面的縣帶動作用有限,爲了更均衡的發展,因此分家。僅就河南省而言,解放後有六個地市曾經九次分家,現將有關情況彙總如下,看看哪個分家最成功。
許昌曾三次分家。許昌清朝時爲許州直隸州,民國降爲許縣。解放後,成立許昌專區,此後,許昌經歷過三次分家。第一次是與平頂山分家,現在平頂山市區,原來屬於葉縣。因平頂山一帶發現大型煤礦,爲了更好的開採,1957年,將葉縣的諸葛等三個鎮、寶豐的西高皇等三個鎮析出,設立平頂山市,並從許昌分離出來,成爲河南省轄市。1982年,舞鋼從許昌劃給平頂山,1983年,葉縣、寶豐、魯山又劃給平頂山。1986年,撤銷許昌地區,成立地級許昌市,又將襄城和郟縣劃給了平頂山,至此雙方完成分家。
第二次是與周口分家。周口這個城市的發展,在近代來說,算是一個奇蹟,本來,在古代周口依靠河道漕運而興旺,清末京漢鐵路通車,因爲在距周口很近的漯河設站,周口的人氣逐漸被漯河代替,從而衰落。這種因鐵路興起,而漕運城市衰落的例子在全國比比皆是。神奇之處在於,周口並沒有沉淪到底,而是在解放後,實現了逆襲,發展成地級市。
解放後,周口鎮(市)先是屬淮陽專區,1953年,劃給許昌專區。1965年,周口鎮所在的商水縣以及西華、扶溝三縣從許昌分離,設立周口專區,專區駐地周口鎮,同時,將商丘領導的太康等六縣也劃給了周口專區。2000年,周口地區改爲地級周口市。
第三次是與漯河分家。漯河原本是郾城縣管轄的一個村鎮,因清末時京漢鐵路在此設站,漯河逐漸發展起來。解放後,設立縣級漯河市,由許昌專區代管。1986年,成立地級許昌市,同時,漯河市也升級爲地級市,郾城、臨潁、舞陽三縣也劃歸漯河市,雙方至此完成分家。
安陽曾兩次分家。安陽明清時爲彰德府。1952年,平原省撤省,安陽重新劃歸河南省,設立省轄安陽市和安陽專區。安陽第一次分家,是與鶴壁分家。鶴壁原是指湯陰縣鶴壁集村,因發現煤礦而崛起。爲了更好的開發礦區,1957年,原湯陰縣的鶴壁等七個鎮析出,設立鶴壁市,並從安陽分離出來,成爲河南省轄市,1961年又重新劃歸安陽。1974年,鶴壁實行省地雙重領導,1986年,浚縣、淇縣劃給鶴壁,雙方至此完成分家。
安陽第二次分家是與濮陽分家。濮陽清代稱開州,屬直隸省大名府,民國改名爲濮陽。1952年,平原省撤省,濮陽專區劃給河南省。1954年,濮陽專區併入安陽。1975年,在濮陽發現中原油田,爲了更好的開發油田,1983年,撤銷濮陽縣,成立地級濮陽市,並將滑縣、內黃等七個縣劃給濮陽,雙方至此完成分家。
洛陽與三門峽分家。清代,洛陽爲河南府治所。民國撤府設道,成立河洛道,道伊駐地設在洛陽。解放後,設立洛陽專區,駐地在縣級洛陽市。三門峽原是陝縣的會興鎮,在清代屬陝州直隸州。解放後曾設陝州專區,1952年,陝州併入洛陽。1957年,準備修建三門峽水電站,並規劃建設一箇中等的工業城市,因此,把陝縣管轄的會興、黃底等八個鄉析出,設立三門峽市,並從洛陽分離出來,成爲河南省轄市。1961年,三門峽又降爲縣級市,重歸洛陽領導。
雙方真正的分家發生在1986年,撤銷洛陽地區,成立地級洛陽市,同時,縣級三門峽市也升級爲地級市,原洛陽地區的義馬、陝縣、澠池、盧氏、靈寶也劃歸三門峽。
新鄉與焦作分家。解放後,設立平原省,新鄉成爲省會,這也是新鄉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候。1952年,平原省撤省,新鄉重新劃歸河南省。焦作原本是修武縣的一個小村莊,清末因發現煤礦而興旺起來,解放後,歸新鄉領導。1974年,焦作改爲省地雙重領導,1982年,焦作正式成爲地級市,1983年,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1986年又將武涉等五縣劃歸焦作,雙方至此完成分家。
信陽與駐馬店分家。信陽清代爲信陽州,民國爲信陽縣,解放後設立信陽專區。駐馬店,原來是確山縣的一個村莊,因清末京漢鐵路在此設站而崛起。解放後,設立縣級駐馬店市,後降爲駐馬店鎮,由信陽專區領導。1965年,駐馬店所在的確山縣、汝南縣等八個縣從信陽專區析出,設立駐馬店專區,駐地在駐馬店鎮。同時,南陽領導的泌陽等九個縣也劃歸駐馬店領導。2000年,駐馬店地區改爲地級駐馬店市。
焦作與濟源分家。濟源在河南省是一個很特殊的城市,算是副地級市,有自己獨立的車牌字母,但與焦作共用一個電話區號。濟源原歸新鄉,1986年劃給焦作。1988年,濟源撤縣設市,成立縣級濟源市,由焦作代管。1997年,濟源不再由焦作代管,而由省直管,雙方也算是完成了分家。
另外商丘1958年曾併入開封,安陽1958年曾併入新鄉,但都在1960年分離,時間太短,本文就不再敘述了。
注: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