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天津人離不開煎餅餜子啊,有需求就有市場,於是很多膽兒大的小商販,都會在夜晚出攤兒,大家也就把煎餅餜子當夜宵喫了。竟然有人在晚上喫煎餅餜子。

今天晚上,和一個朋友聊天,回憶起了上大學他來天津的事。

至今,他還是對在衛津路和鞍山西道交口邊兒,喫的那頓“夜宵”煎餅餜子念念不忘。

竟然有人在晚上喫煎餅餜子?!

天津人習慣了早點來一套煎餅餜子,聽到有人晚上喫,都覺得不可思議,會把這類人自動歸爲異類或“外地老毯兒,嘛也不懂”。但殊不知,早年間的煎餅餜子,就是在一早一晚兩個時間點兒喫的小喫。

民國時,天津賣煎餅餜子的小販,都是挑個擔子,擔子一端有個小爐子,走街串巷現攤現賣,1940年代才改成推小推車。那時,除了早點,煎餅餜子還是夜宵。名家駱玉笙每晚在劇場演出之後,後臺都會給她準備一套煎餅餜子。

汪曾祺也在書中寫過:

“我和盛戎最初認識是和他到天津去看戲……散了戲……回到旅館的路上,他買了幾套煎餅餜子攤雞蛋,有滋有味地喫起來。他咬着煎餅餜子的樣子,表現了很喜悅的懷舊之情和一種天真的童心。

可見,當時煎餅餜子作爲夜宵,服務的羣體是老藝術家和廣大票友。

那時候大家喫飯都早,唱戲的完活了,多累啊,得來一套,票友們聽嗨了,沒少叫好鼓掌,茶水也喝了不少,肚子早就呱呱叫了,也得來一套煎餅餜子當夜宵喫。

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私營經濟很少,擺攤的小販更是少見。

但天津人離不開煎餅餜子啊,有需求就有市場,於是很多膽兒大的小商販,都會在夜晚出攤兒,大家也就把煎餅餜子當夜宵喫了。

據說那時勸業場新聞影院跟前兒,就有一個煎餅餜子攤兒。

每晚10點鐘,附近的工人下了中班,幹了幾個小時活兒,正是餓的時候,必須要來一套煎餅果子解解饞。

物資匱乏的年代,煎餅餜子不放雞蛋,俗稱“素的”,現在想來不會很好喫,但是對於當時肚子裏油水少的人來說,這麼一套“素”煎餅餜子,也是難得的美味。

改革開放後,各類飯館如雨後春筍般多了起來,夜宵有烤串馬砂、炒餅炒麪、麥當勞肯德基,煎餅餜子就不如以前那麼受寵了。

所以在今天天津人的印象中,煎餅餜子就應該是早餐才喫的。

不過這兩年,許多煎餅餜子店變成全天營業,早中晚都能喫,而且還變成了宣傳天津飲食文化的陣地,比如就成功俘獲了我那個同學的心。

老傳統在慢慢復甦,天津的煎餅餜子也被越來越多的外地人認可!

煎餅源於山東,煎餅果子爲何是天津特產?

除了煎餅果子,天津人最愛的還是大餅雞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