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5月5日,駐守在新鄉的敵守軍第40軍副軍長李辰熙以及代表英博仁,在改編協議上簽字,標誌着新鄉最終以和平方式解放。冉影稱,他的一個表兄是蔣軍一名將領,名字叫李辰熙,和新鄉守軍副軍長同名同姓,但他不確定駐守在新鄉的敵副軍長是不是他的表兄,擔心是同名不同人。

作者:蘇區放牛娃

1949年5月5日,駐守在新鄉的敵守軍第40軍副軍長李辰熙以及代表英博仁,在改編協議上簽字,標誌着新鄉最終以和平方式解放。和平解放新鄉看似簡單,實際上頗費周折。

1948年10月22日,中原野戰軍攻克鄭州,殘敵紛紛湧入新鄉。不久,新鄉南邊的陽武、原武被冀魯豫部隊收復。1948年11月,我軍陸續攻克獲嘉、汲縣(今衛輝市)等地。至此,我軍順利解放新鄉外圍的縣城,新鄉縣城成爲一座孤城,而位於新鄉西郊八里營村的飛機場,成爲敵40軍和外界聯繫的唯一渠道。

1949年3月,蔣軍派來飛機從飛機場運走400多人,敵40軍軍長李振清也乘坐飛機離開了新鄉。爲了封鎖敵軍的空中通道,我軍發動了“控制新鄉飛機場戰鬥”,佔領了飛機場周邊的朱召、八里營、路莊等村莊,經過數天的鏖戰,殲滅敵軍800餘人,牢牢地控制了飛機場。

駐守新鄉的敵守軍40軍屬雜牌軍,是由原來的西北軍龐炳勳拉出來的隊伍,軍長坐飛機逃跑後,把這個爛攤子丟給副軍長李辰熙收拾。李辰熙其實知道自己也無力迴天,但又無可奈何,只得在新鄉城內外構築了大量永久工事,配備了各式火力,守在城內,能撐一天算是一天。

按照上級部署,擔負解放新鄉任務的是四野47軍,47軍當時的軍長是梁興初。梁興初雖然是一員猛將,但他也想通過和平方式解放新鄉。爲什麼?一來和平解放可以最大限度減少部隊的傷亡,二來敵守軍是一支雜牌軍,並不是蔣氏的嫡系部隊,瓦解他們促使其舉手投降,不會太難。

正當梁興初絞盡腦汁想着怎麼和平解放新鄉的時候,說來也巧,他手下一個炮兵團副團長興沖沖地找到梁興初。這個副團長名叫冉影。冉影稱,他的一個表兄是蔣軍一名將領,名字叫李辰熙,和新鄉守軍副軍長同名同姓,但他不確定駐守在新鄉的敵副軍長是不是他的表兄,擔心是同名不同人。

梁興初聽了大喜。他覺得駐守在新鄉內的敵軍將領,無論是不是冉影的表兄,都可以嘗試一下。如果真是冉影的表兄,那和平解放新鄉就非常有希望了。就算不是,也可接觸一下。經過多方查證,梁興初很快證實了守城敵將確實是冉影的表兄李辰熙。梁興初馬上向4野請示,提出派冉影進城去和談,四野很快批准了這一建議。

梁興初

兩人確實是表兄弟關係,但因敵軍內部比較複雜,和談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冉影見到李辰熙,李辰熙卻沒有和他相認,顯得冷淡和謹慎。直到晚上,李辰熙纔在密室和冉影單獨會面。兩人認親之後,敘了敘舊,然後就開始直奔主題,洽談和平解放新鄉的事宜。

冉影對錶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竭力說服表兄,促成和平解放新鄉。他對錶兄介紹了當前的戰局,特意提醒他現在蔣軍兵敗如山倒,大家都顧着各自逃命,沒人還會想着來救援新鄉,只有放下武器纔是唯一出路。

李辰熙回應稱,目前守軍中魚目混雜,他一個人也作不了主,需要和其他人祕密商議一番。李辰熙和部下商量的最終結果,是不想接受和平改編,而是想享受陣前起義的待遇。冉影很明確地答覆李辰熙,現在解放軍已經兵臨城下,起義已經晚了,只能和平改編。李辰熙雖然只是一名副軍長,但非常要面子,他認爲和平改編其實就是舉手投降,這對從軍打仗的軍人來說是一種恥辱,很難接受。

兩軍對陣,一方放下武器的方式主要有起義、和平改編、投誠投降三種,待遇截然不同,分成三個檔次。第一檔是起義,這一成建制的主動行爲,起義部隊通常保留原來編制編制,待遇也是最好的。如蔣軍六十軍起義後仍編爲我軍一個軍,軍長曾澤生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第二檔次是接受和平改編,如北平和平解放,通常部隊會被遣散或改編成不同的部隊,不會成建制保留,其高級軍官能夠得到一定安置。第三個檔次就是投誠投降,這是最低檔次,待遇是可以保命,高級軍官也能得到一定的安置,但安置待遇比前兩種差遠了,只是比俘虜好一點而已。

四野司令員林彪得知新鄉和談遇到障礙,守軍提出要“起義待遇”,很不屑,給梁興初傳話說,如果新鄉守軍不接受,那就堅決殲滅。

梁興初立即調動部隊,包圍了新鄉縣城,形成大軍壓境之勢。此時冉影繼續做李辰熙的工作,促使其接受和平改編。在武力進攻的壓力下,李辰熙最終接受了和平改編。就這樣,駐紮在新鄉的蔣軍約17000多人接受了改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