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拥有快乐的能力,这个人的幸福感就会比较高,我想,其实大部分父母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幸福的吧。培养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着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沟通的能力十分重要,即便是知道,我说了对方也可能不会同意我的想法,那我也要勇敢的说出来。

法国儿童教育学界共同认可的观点:"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快乐是一种能力。"

孩子在儿童时期所表现的能力,往往比智力或学习成绩更能预测他们的未来。现在的父母,都非常在意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个人以为:在学习、思考这些能力之外,很多父母都忘记教孩子"快乐的能力"。

因为有太多的人在成年以后,会被童年时期形成的"不良模式"操控,以至于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

如果拥有快乐的能力,这个人的幸福感就会比较高,我想,其实大部分父母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幸福的吧。然而很多父母还是有意无意地做出了一些妨碍孩子幸福的行为,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带来快乐,所以"快乐教育"真的好重要。从小就要养成孩子一个客观的态度:我做事是让自己快乐,不是为了其他人。别人好,要为他高兴

在众多快乐的能力当中,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他人高兴"的能力。

我们一般人,从小父母总喜欢拿我们和隔壁家的孩子比较,在学校也是,总有人会得第一名,赢得冠军,相较之下,其他人就会被比下去。

所以,每当我们看到别人成功、快乐的时候,很难为他高兴,甚至会为自己难过。

如果父母从小就告诉我们,"听说亲戚家的小孩得到了作文冠军,这孩子写作一直挺好的,真是为他们家高兴。"

作为孩子,我们会去"侦测"父母话中的能量。如果父母的能量是真的高兴、开心,没有任何为自己的惋惜或嫉妒的话,孩子就会放心地也为朋友高兴。这样,一个有利的思维方式就形成了。

一次,听中国林业大学的李明教授谈教育孩子,他说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父母教育孩子有"七不责",其中一个就是"大喜不责"。意思是说孩子正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不要教育他。哪怕是孩子做错事情了,也要等他的高兴劲缓一缓,再批评他。孩子高兴的时候就让他高兴一会儿,因为高兴的时候,父母劈头盖脸地一顿教育,会让孩子把一件高兴的事情跟一个很不高兴的感受联系在一起,次数多了,就会形成模式。孩子就会不敢高兴,因为他知道高兴后面总是跟着一个不高兴的感受,为了避免那个不高兴,会避开前面的高兴。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我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发现那些一点都不肯吃亏,吃一点亏就要花多倍的时间和精力去讨回"公道"的人,其实最后都不是最舒适、自在快乐的人。所以,进一步可以教导孩子的原则就是:吃亏是福。

很多人觉得,现在如果秉持着"吃亏是福"的心态,可能要被人欺负、占便宜了。其实,所谓的愿意吃小亏,是自然呈现出来的大无畏的气度。而如果你是怕事,为了息事宁人而认输吃亏,别人完全能够感觉到这两种能量场的差异。

后者会招来更多人欺负、利用,前者,则是受人尊重的。

还有一种人是一点风险都不愿意承受的,这样的人成天担惊受怕,甚至把自己的恐惧投射出来到爱的人身上。

很多父母就是如此,你发现你只能跟他们说好消息,而坏消息却一点也听不得。一点小事就可以让他们整夜不睡,思虑担心,然后一直问你你,直到事情"变好"为止。

在这些人面前,你的所有事情不得不"变好",因为他们负担不起任何可能会发生的不好的事。

害怕承受风险的人,很多都是天生的,他们生性就喜欢担忧,总是想要把所有事情都放在他们的可控范围内。所以,要学会和自己的不理性观念对话,当心里面又在用各种过去发生的危险事件来威胁你未来可能面对的危险时,你要去觉察,这是合理的警告还是过度的忧虑?

如果和这种不愿意承担一点风险的人在一起,就比较辛苦。要和他们耐心沟通他们的"多虑、过虑",同时在他们的忧虑发作的时候,保持中立的态度,耐心提醒他们要注意,而不是被拉入他们的剧情里面和他们胡搅蛮缠。

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能力"?

一、爱好广泛,具备容易转换注意力的能力。

这件事情不能做,没关系,我还可以玩另一样游戏。让孩子将自己能玩的、愿意玩的事情按照最喜欢、其次喜欢、第三喜欢的顺序写下来,列一个表。今天虽然很想玩电脑游戏,但是不能天天玩,这条不能选,我就玩第二条、第三条……。列表的同时,孩子可以发现原来我有这么多可以玩的事情啊,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快乐起来呢?

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着音乐舞动,或拿着画笔涂鸦,其实都是孩子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绪情感的方法。

二、心态阳光,具备抗挫折的能力。

平时,我们还是要有意识的使孩子接受"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让他明白,生活中不可能你都事事顺心如意,当现实不能满足你的欲望时,你就要学着接受现实,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转移注意力,重新快乐起来!只有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才能很好的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先天不足,智力低下,尽管常常受到他人的讥笑,但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他有一颗泉水般清澈的内心,他的单纯让生活更加纯粹和快乐,憨厚的笑容背后有种巨大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精神内涵,生活的轨迹一直在勇敢和快乐中前行,最终让卑微的人生成为传奇,变得灼灼闪光。

三、大胆表达,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

培养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着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沟通的能力十分重要,即便是知道,我说了对方也可能不会同意我的想法,那我也要勇敢的说出来。这个角度不行,我就换一个角度去说服对方。学会与人协商,而不是消极的抵抗!

四、乐于付出,具备爱的能力。

爱也是一种能力!当他付出爱、也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的时候,他更容易快乐!

善于发现爱,感受爱,把爱的细节当作'珍珠'一颗颗串起来珍藏的人,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高尔基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播种爱、传播爱的人是最愉快的,是最受欢迎的。关心周围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播种爱,传播爱,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爱,是人人都应当具备的。

总之,聪明的家长早早明白为孩子另辟蹊径,就是教会孩子这种能力。学会这种能力,往往等于掌握了人生大门的钥匙,远胜过其他助力!这样他以后不管走到哪儿,不管遇到什么,都知道怎样自得其乐。要快乐,就得学会宽容,会说:没什么大不了。能容纳别人的不好,也能容纳自己的失败,容纳生活的挫折和苦涩,这样的一个人是懂得与己与人与世界愉快相处的。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技能就是:为他人高兴的能力,继而能够有创造双赢局面的能力,同时可以吃点小亏并且承担一点风险。如果我们从小就有系统地、中立地把这些技巧传授给孩子,那么,这些会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的好礼物。

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看手机和电视,不读报纸,也不听音乐,而是专心致志地陪伴孩子,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使孩子的情绪能得到及时的释放,每天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智慧的父母绝不会替孩子生活,只是无声无息地做好助力,告诉他风浪来袭时,应该如何沉着冷静地面对。父母之爱的出发点在于引路,就是给孩子找到一条光明灿烂的路子。让孩子微笑着迎接生活给予他的一切,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心地坦荡的大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