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的文正公有八位,分别是汤斌(死后45年追认)、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清代被授予“文正”的有八个人: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八位文正公之中,最被后世褒扬和推崇的当属曾文正公了。有学者认为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这八位文正公之中,有一位是状元郎,这就是孙家鼐。状元自然书法不会差,孙文正公也被收录在《宋元明清书画家辞典》和《中国画家大辞典》中。
又是状元,又是文正,又是杰出青年,又是帝师,应该没有瑕疵了吧?其实不然。《碑传补》卷一说孙家鼐“为人简约敛退,闭门斋居,杂客远迹,尤推避权贵若怯。”《近代名人小传》却批评孙,说他“当官碌碌”、“不学无术”,《清朝野史大观》卷八也批评孙,说他“思想迂旧,文章劣陋”,而且“其志行极卑污”。书中还举了这样一例:有一次,一位身为候补郎中的同乡馈送1000两银子,托他谋个宪政馆的官职,他收了银子却不办事。过了半年,人家再送600两求见,他说把以前的事忘了。最后随便给那人弄了个小差事了事。干了这种卑鄙事,还以理学自相标榜,后人颇有微词。
清朝的文正公有八位,分别是汤斌(死后45年追认)、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其中汤斌的文正公是45年后追封的,他死于1687年,在康熙时代他和李光地被康熙帝指为伪道学,说其以帝王之好恶为瞻而变易其说。
雍正十年(1732年),''文字狱''酷烈,杰出有骨气的理学大家吕留良被戮尸并抄斩满门,而恭顺满清的汤斌被满清作为知识分子的正面典型树立弘扬,入祀贤良祠,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文庙。
作为帝师被谥为“文正”的有四位(占据了一半)——朱珪(教嘉庆帝读书)、杜受田(咸丰皇帝之师)、李鸿藻(同治帝师)、孙家鼐(光绪帝师);
清朝谥“文正”当之无愧的应属于曾国藩,清末他曾挽狂澜于既倒,位列同治中兴名臣之首;
宰相刘罗锅刘墉(其实他不是罗锅)之父刘统勋是乾隆朝名臣,刚正不阿,功业非凡,为百姓所爱戴,死后谥为“文正”;
最受诟病的清朝谥号为文正的是曹振镛,他他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一生唯唯诺诺,小心谨慎,“多磕头、少说话”,是绝对的恭顺之臣。
清代被授予“文正”的有八个人: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乾隆元年,前康熙朝工部尚书、“理学名臣”汤斌被追授谥号''文正'',已经去世近五十年了。三年前雍正帝刚给他平反,重新树立为汉臣楷模。道光时期,又从祀孔庙。
东阁大学士刘统勋是第一位死后直接谥号为文正的,他的儿子是刘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