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的文正公有八位,分別是湯斌(死後45年追認)、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清代被授予“文正”的有八個人: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

八位文正公之中,最被後世褒揚和推崇的當屬曾文正公了。有學者認爲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爲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
這八位文正公之中,有一位是狀元郎,這就是孫家鼐。狀元自然書法不會差,孫文正公也被收錄在《宋元明清書畫家辭典》和《中國畫家大辭典》中。
又是狀元,又是文正,又是傑出青年,又是帝師,應該沒有瑕疵了吧?其實不然。《碑傳補》卷一說孫家鼐“爲人簡約斂退,閉門齋居,雜客遠跡,尤推避權貴若怯。”《近代名人小傳》卻批評孫,說他“當官碌碌”、“不學無術”,《清朝野史大觀》卷八也批評孫,說他“思想迂舊,文章劣陋”,而且“其志行極卑污”。書中還舉了這樣一例:有一次,一位身爲候補郎中的同鄉饋送1000兩銀子,託他謀個憲政館的官職,他收了銀子卻不辦事。過了半年,人家再送600兩求見,他說把以前的事忘了。最後隨便給那人弄了個小差事了事。幹了這種卑鄙事,還以理學自相標榜,後人頗有微詞。
清朝的文正公有八位,分別是湯斌(死後45年追認)、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
其中湯斌的文正公是45年後追封的,他死於1687年,在康熙時代他和李光地被康熙帝指爲僞道學,說其以帝王之好惡爲瞻而變易其說。
雍正十年(1732年),''文字獄''酷烈,傑出有骨氣的理學大家呂留良被戮屍並抄斬滿門,而恭順滿清的湯斌被滿清作爲知識分子的正面典型樹立弘揚,入祀賢良祠,諡''文正'',道光三年從祀文廟。
作爲帝師被諡爲“文正”的有四位(佔據了一半)——朱珪(教嘉慶帝讀書)、杜受田(咸豐皇帝之師)、李鴻藻(同治帝師)、孫家鼐(光緒帝師);
清朝諡“文正”當之無愧的應屬於曾國藩,清末他曾挽狂瀾於既倒,位列同治中興名臣之首;
宰相劉羅鍋劉墉(其實他不是羅鍋)之父劉統勳是乾隆朝名臣,剛正不阿,功業非凡,爲百姓所愛戴,死後諡爲“文正”;
最受詬病的清朝諡號爲文正的是曹振鏞,他他一生經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一生唯唯諾諾,小心謹慎,“多磕頭、少說話”,是絕對的恭順之臣。
清代被授予“文正”的有八個人: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
乾隆元年,前康熙朝工部尚書、“理學名臣”湯斌被追授諡號''文正'',已經去世近五十年了。三年前雍正帝剛給他平反,重新樹立爲漢臣楷模。道光時期,又從祀孔廟。
東閣大學士劉統勳是第一位死後直接諡號爲文正的,他的兒子是劉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