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年的時光在音樂的陪伴下飛速地流逝,從《小星星》到《兩隻蝴蝶》再到羽泉樂隊的《奔跑》這些經典的曲目在我的耳畔劃下了一道道印記。”這是我在音樂之路上和媽媽提出的第一個願望,經不住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請求,媽媽只好給我報了一個吉他培訓班,我也第一次擁有了一件屬於自己的樂器。

不可否認,我喜歡音樂,這並不是偶然。

每個人都會對童年有或多或少的記憶,回想小時候無憂無慮的時光真是快樂。

與音樂的結緣是在小學五年級,那個時候,家裏有臺老式的收音機,還可以放磁帶的那種,這個“龐然大物”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充滿着魔力,尤其是收音機兩邊的兩個大大的喇叭,在放歌曲的時候還會有五彩斑斕的光圈,滿足了一個男孩子對於機械的幻想。記憶中的歌聲除了媽媽給我的音樂啓蒙《小星星》再就是歌手龐龍的《兩隻蝴蝶》了。

後來在磁帶上我有慢慢接觸到了羽泉樂隊,這是一個具有魔力的組合,尤其是他們手裏拿着的兩個稱之爲“吉他”的樂器,更是讓我着迷。

“媽媽,媽媽,我也想那個樂器!”這是我在音樂之路上和媽媽提出的第一個願望,經不住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請求,媽媽只好給我報了一個吉他培訓班,我也第一次擁有了一件屬於自己的樂器。

童年的時光在音樂的陪伴下飛速地流逝,從《小星星》到《兩隻蝴蝶》再到羽泉樂隊的《奔跑》這些經典的曲目在我的耳畔劃下了一道道印記。

中國教育下的孩子都是揹負了種種的壓力在成長,與我而言,還算幸運,因爲在那十二年的學生時代中,有一種叫做音樂的寶藏陪我度過。

小學五年級的那個暑假,我迎來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場音樂課專業課,我的老師是音樂學院的本科生——高原老師。那個時候的授課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單調,學習環境也沒有現在的這麼好,好在老師比較細心,朽木一般的我也漸漸對音樂知曉了一二,什麼是旋律,什麼是節奏,什麼是哆來咪。

正在我慢慢開竅的時候,家裏卻無論如何也不讓我在學下去了,因爲那個時候的學費對於收入微薄的我家來說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再者已經步入初三的我,即將面臨着中考的考驗,在中國家長的觀念裏,愛好終究是愛好,學業纔是最重要的。

記得那天上完吉他課回家,在喫晚餐的時候,媽媽和我說讓我以後以學業爲主,吉他課以後也不用上了。那天晚上年幼無知的我和家裏吵了個底朝天,我認爲爸爸媽媽不理解我,爸爸媽媽認爲我不懂事。

我本以爲我的音樂夢都到此爲止了,但並沒有。

在後來的高考中,我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參加了社團,組了樂隊,繼續了我的音樂生涯,期間我也在別的音樂學校當吉他教師,爲我學生的音樂生涯擔當指路人。

或許在未來,我的生活會被工作,學習,家庭各種瑣事所困擾,但每每看到我身邊的這把吉他,聽到那些經典的老歌,我又會充滿了力量和希望。

那個第一次上課的課堂,第一次學會的曲子,第一個和爸爸媽媽吵架的夜晚,那些每個有音樂陪伴的日子,都是天使的饋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