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搬運重物或進行費力的運動,就像排便時用力過猛一樣,容易加重痔瘡的症狀,而長久保持蹲姿,也容易加重肛門的負擔,促使肛門內的痔瘡脫出,所以都要儘量避免。排便完畢後應輕輕地清潔肛門,最好是使用免治馬桶用噴水方式,以溫水沖洗,對緩解痔瘡很有幫助。

根據國內各大醫院的統計,國人罹患痔瘡的機率高達86%;而懷孕的準媽媽則有76%出現過痔瘡的症狀。可以說在人的一生中,大概或多或少都會發生過這個疾病。坊間謠傳「十人九痔,無需去治」,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只有沒有表現出症狀的痔瘡才無需治療,一旦有了出血、脫出、疼痛等症狀,如果拖延不治,只會愈發嚴重,加重痛苦。

痔瘡可依嚴重程度區分四級,第一級是僅有出血而沒有脫出;第二級是排便後脫出但能自動縮回;第三級是脫出後需用手推回;第四級是永遠脫出肛門外,無法縮回。

只有第一級痔瘡能夠完全自愈

一般來說,第一級痔瘡透過自我護理能夠自愈,而第二、三級的痔瘡,例如初期外痔與二期後的內痔,則需要在加強自我護理的同時,使用痔瘡藥來止血止疼、清潔消炎,至於第四級的痔瘡,例如第四期的內痔與嚴重的外痔,長期慢性出血導致貧血,則需要採取手術治療。

要改善緩減痔瘡,要做到時8個預防作爲

初期的痔瘡症狀如果放任不管是不會自行痊癒,而治療好的痔瘡也很有可能出現復發的狀況,所以面對痔瘡,除了積極使用藥物治療外,還應該積極做到以下的8個預防作爲,纔能有效緩與改善痔瘡的症狀。

一、採取溫水坐浴:

坐在放了15-20公分高的溫水盆或浴缸10分鐘,一天4次,這樣可以促進患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收縮患部靜脈,效緩解痔瘡的腫脹。

二、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保持大便暢通,防止便祕或腹瀉,大便時間不宜過長,每次坐在馬桶上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5分鐘,同時不要看書報或滑手機,專心排便。

三、便後仔細清潔肛門:

排便完畢後應輕輕地清潔肛門,最好是使用免治馬桶用噴水方式,以溫水沖洗,對緩解痔瘡很有幫助。

四、適當運動,做提肛操:

適度做運動,可以促進肛門、直腸部位的血液迴流。每天做2次提肛操(收縮與放鬆肛門動作),一次50下,約3分鐘,自我調整括約肌,能減少痔瘡靜脈叢的淤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發病。

五、坐姿適時改變體位:

切勿長時期端坐不動,而長期從事久坐工作的人,要適時改變姿勢,定時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運動下肢與臀部肌肉。

六、多攝取水分與富纖維的蔬果:

便祕是造成痔瘡的原因之一,爲防止便祕,最好多喝水,多喫有纖維的食物,例如蘋果、綠花椰菜、胡蘿蔔、梨子、豆類及全麥穀物,幫助糞便軟化。此外,也儘量避免或減少食用油炸、辛辣與刺激性食物和調味品。

七、控制體重:

體重過重的人比較容易出現痔瘡,由於患者血液循環不正常,供給不了身體的新陳代謝,毒素積累在腹部,長期以來,就形成虛胖的狀況,所以要適時減重,避免因爲肥胖而造成痔瘡。

八、勿提重物、久蹲:

搬運重物或進行費力的運動,就像排便時用力過猛一樣,容易加重痔瘡的症狀,而長久保持蹲姿,也容易加重肛門的負擔,促使肛門內的痔瘡脫出,所以都要儘量避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