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王元釗介紹說,如果我們不注意自我養生保健,種種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長期作息不規律、飲食不節、吸菸酗酒等,可使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衡而導致腸道提前老化,尤其是濫用抗生素等藥物,會對腸道有益菌羣進行重大破壞,導致腸道早衰,大腸桿菌及腐敗性細菌等有害菌羣沒有有益菌羣的制約,便會乘機大肆繁殖,產生衆多不利健康的物質,其被吸收入血液後,會對人體的心、腦、肝、腎、消化道、皮膚等重要臟器造成重大傷害,引發多種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王元釗介紹說,如廁姿勢因人而異,由於目前馬桶越來越多地成爲家庭和酒店的主要便器,所以坐着排便的人也越來越多,馬桶如廁的最大優勢就是身體放鬆,容易防止意外,尤其是對於便祕的患者,如廁時間比較長,坐式如廁比較好。

腸道健康至關重要。腸道被稱爲第二“大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導致腸道早衰。

不健康生活方式易致腸早衰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王元釗介紹說,如果我們不注意自我養生保健,種種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長期作息不規律、飲食不節、吸菸酗酒等,可使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衡而導致腸道提前老化,尤其是濫用抗生素等藥物,會對腸道有益菌羣進行重大破壞,導致腸道早衰,大腸桿菌及腐敗性細菌等有害菌羣沒有有益菌羣的制約,便會乘機大肆繁殖,產生衆多不利健康的物質,其被吸收入血液後,會對人體的心、腦、肝、腎、消化道、皮膚等重要臟器造成重大傷害,引發多種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飯醉”、“飯怒”皆傷腸

我們童年時期便受到老師家長“飯前便後要洗手”的教育,但是,對於保養我們的腸道而言,這些還遠遠不夠,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王元釗介紹說,飯後、便前大家也要洗手,以免有害細菌有機可乘。

保護腸道還要預防“飯醉”,只聽說過酒醉,還有“飯醉”一說?這個名詞你也許陌生,但是提到下面這些症狀你也許便會很熟悉了:如果你喫過飯以後,有想睡覺的衝動也就是所謂的“飯醉”。這是由於剛剛喫過飯,全身血液集中供向消化系統,腦血流量就減少,從而導致大腦活動興奮性降低,因此就想睡覺。這個時候如果喫了便睡對我們的腸道也不好,會影響腸道消化。於是,“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又成了很多讀者朋友的養生名言,但是走路的時間、方式有講究,一般要飯後20分鐘左右散步最好,邊走的時候邊要摩腹,對大家的腸道消化很有好處。

此外,大家喫飯也不要把壞情緒帶進來,因爲食後發怒則食積,怒後即食則不化。西醫認爲,發怒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作用於心臟和血管上,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慾變差,嚴重時,還會引起胃腸潰瘍。所以,喫飯的時候無論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都不要動怒,以免影響消化,傷及腸道。

坐着與蹲着排便各有利弊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王元釗介紹說,如廁姿勢因人而異,由於目前馬桶越來越多地成爲家庭和酒店的主要便器,所以坐着排便的人也越來越多,馬桶如廁的最大優勢就是身體放鬆,容易防止意外,尤其是對於便祕的患者,如廁時間比較長,坐式如廁比較好。蹲廁超過3分鐘即可直接導致直腸靜脈曲張淤血,易引發痔瘡,且病情的輕重與時間長短有關,時間越長髮病幾率越高。血壓高的患者坐着如廁也比蹲着如廁安全。但是對於正常的人而言,採取蹲便的姿勢,肛門周圍肌肉會更放鬆,可以緩解大便梗阻的現象,而且下蹲的姿勢可以使腹壓增大,有助於順暢排便。

通訊員 楊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