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蜀漢迎來了最後的一刻。魏國大將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後主劉禪在大臣譙周的攛掇下,向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的魏軍投降。

聽聞後主投降,防守於劍閣的姜維雖然怒不可遏,但在無奈之下,也只好向鍾會繳械投降。

其後,在姜維的攛掇下,鍾會悍然造反,殺死了鄧艾。但是姜維的計謀並沒有成功,在魏軍的反攻下,鍾會和姜維相繼被殺,蜀漢最後一絲復國的機會就這樣消逝了。在戰亂中,太子劉璿、漢壽亭侯關彝,皆被魏兵所殺。軍民大亂,互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不久後,司馬昭的寵臣賈充帶兵來到成都,出榜安民,方始寧靖。隨後賈充留衛瓘守成都,隨後押着後主劉禪趕赴洛陽,隨行者止有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祕書郎郤正等人。

按說到了這時,蜀漢已經滅亡了。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即使主上已經被擒,但仍有兩人打着蜀漢的旗號,抗拒着魏軍的到來,他們分別是南中守將霍弋以及永安守將羅憲。相比於羅憲,霍弋實力更強,手中仍有數萬精兵。

在《三國演義》中,對於霍弋有一簡短的記載:

“建寧太守霍弋聞成都不守,素服望西大哭三日。諸將皆曰:“既漢主失位,何不速降,弋泣謂曰:“道路隔絕,未知吾主安危若何。若魏主以禮待之,則舉城而降,未爲晚也;萬一危辱吾主,則主辱臣死,何可降乎?”衆然其言,乃使人到洛陽,探聽後主消息去了。”

待劉禪平安到達洛陽,霍弋才“遂率部下軍士來降”。

那麼,這個霍弋到底是誰呢?對於劉禪,霍弋爲何會表現出如此忠心呢?而這就要從霍弋的父親,霍峻說起了。

霍峻本是劉表部下,手下擁有數百名部曲。劉表去世後,不甘受曹操的統治的霍峻投靠於劉備麾下。赤壁之戰後,劉備帶兵進入蜀地,霍峻隨劉備一同入蜀。

數月後,劉備與劉璋集團發生火併,於是他留下霍峻防守大本營——葭萌關。張魯見劉備主力撤離,於是趁火打劫,派部將楊帛攻打葭萌關。但是霍峻沉着冷靜、從容不迫,雖然兵力不足,但仍保城池不至於丟失。楊帛見無隙可趁,只能灰溜溜的離去。

張魯的軍隊剛走,劉璋的軍隊又殺了過來。敵方大將扶禁、向存等領萬餘人,由閬水圍攻葭萌關,而霍峻手中不過數百人。然而就是這數百人,卻讓劉璋的軍隊一籌莫展,圍攻了一年,竟寸步未進。久攻不下的劉璋軍銳氣漸消、防備鬆懈了下來。而霍峻率精銳士兵殺出城外,斬下了敵將向存的首級。

劉備平定蜀地後,論功行賞,將困守孤城的霍峻提拔爲梓潼太守、裨將軍,與張飛一起防守蜀地的北大門。公元217年,霍峻不幸去世,劉備哀傷不已,親往祭奠,並說:

“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欲行酹。”

霍峻死後,劉備甚至因爲懷念,在他的墳墓周圍住了一夜夜。由此可見,劉備對他的去世有多麼痛惜。爲了嘉獎霍峻的忠誠,劉備將他的兒子霍弋提升爲太子舍人,命他侍奉太子劉禪。在漢代,太子舍人主要掌管東宮宿衛。可以說,霍弋就是劉禪的貼身保鏢。劉備希望霍弋能用生命保護自己兒子的周全。

經過長期相處,霍弋一直與劉禪新影不離,乃是後主最信任的臣子。劉禪登基後,霍弋被任命爲霍弋爲謁者,伴隨劉禪左右掌管傳達等事,可謂是天子近臣。諸葛亮北伐時,曾將霍弋任命爲記室,讓他在兵營中巡行,負責糾舉作奸犯科之事。

諸葛亮去世後,霍弋回到劉禪身邊,擔任黃門侍郎。延熙元年(238年),劉禪立劉璿爲太子,他見霍弋老成持重,於是任命他爲中庶子,讓其教導太子。就這樣,霍弋又成爲劉禪兒子的保護者和教育者。

不久後,被諸葛亮平定的南中地區再次發生叛亂。劉禪任命霍弋爲建寧太守,負責鎮壓叛軍。到了當地,霍弋誅殺豪帥,南中叛亂很快平定。爲了鞏固南中後方,劉禪命霍弋率軍數萬人,統領南中六郡。

蜀漢滅亡之前,霍弋聽聞成都遭到攻擊,急得肝膽俱裂,準備帶兵支援。原本,劉禪只要稍微防守一下,等着霍弋的援軍到達,鄧艾的疲弱之師根本不足爲懼。即使選擇不防守成都,也可在南中暫時避一避。然而劉禪既不抵抗,也不退入南中,而是決然地選擇了投降。

聽說這個消息後,霍弋像《三國演義》中記載那樣,爲蜀漢戴孝三日,號啕大哭。部下見劉禪、姜維都已投降,於是紛紛勸霍弋也趕緊投降。然而霍弋卻拒絕了,他所統領的南中六郡仍打着漢室的旗號,拒不合作。因爲他知道,先帝囑託他保護劉禪。爲人臣,一定要保護劉禪到最後。

因此,他一邊帶兵拒守南中六郡,一面派人去洛陽打探消息。霍弋深知,劉禪作爲一介亡虜,是沒有生命保障的。無論在路上還是在洛陽,都有可能被害、被侮辱。而霍弋的軍隊,成爲保障劉禪安全的一個重要砝碼。司馬昭深知,若貿然殺害、侮辱劉禪,都將引起不必要的戰爭。

因此,劉禪到了洛陽,立即受到司馬昭的禮遇,被封爲安樂公,食邑萬戶。得到劉禪平安的消息後,霍弋才帶兵向曹魏投降。爲了獎勵霍弋的忠誠,司馬昭仍命其爲南中都督。到了西晉,霍弋負責平定交州地區(今天越南)的叛亂,收復交阯、日南、九真三郡。

其後,霍氏一族世代鎮守南中,從蜀漢到東晉,霍氏一直在南中做官。從今天越南到今天的緬甸,東南亞地區都流傳着霍弋的威名。霍弋的忠誠說明,蜀漢確實是一個講究人情味的政權。霍峻父子受了劉備父子的知遇之恩,最終爲他們抵抗到了最後,他們的忠勇實在令人動容。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