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20年不上朝,崇禎時水旱災森林大火各種災持續了10年,兩線作戰,這麼危險,除非換個厲害的人去指揮,否則很難不亡國,崇禎在一直不停的換班底,開始是文臣,後來不信任文臣,又轉頭找太監。有一句話說,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利益的階級,文官羣體的基本訴求是相同的,每一位站在皇帝身邊的大臣都會變成文官共同的敵人。

所以明末不需要明君,即使有明君也會無所作爲,明末需要的是類似張居正那樣的權臣,權傾朝野,溝通內外,在享受權力快感的同時,能讓朝廷發出同樣的聲音,當然權臣的下場大都好不了,但在時局動盪的時到,的確管用。再者,我不認同崇禎昏庸,實際上拿楚莊王來對比是很不公平的,畢竟那是華夏的青春年少,那時候變法,征戰,明君賢臣層出不窮,那時候一個國家由強變弱,由弱變強,都是很正常的事。

但大統一王朝形成之後,改革這種英銳之氣就消失了,有人說是制度,有人說是儒家,但無論如何,王朝暮氣沉沉,再也沒有人能真的逆天改命了,唐朝後期其實有好幾個優秀的皇帝,比如唐憲宗唐宣宗,宋朝從神宗到哲宗也掀起過滔天的變法浪潮,明朝也有明孝宗殫精竭慮,有傑出政治家張居正改革,但只是體制內修修補補罷了,也許能延長王朝壽命,但其實沒人能夠真正的改變帝國命運。

崇禎幹得再好,病入膏肓的明朝也最多苟延殘喘幾年,十幾年,想重新找回那個英武驕傲的明朝,那是不可能的。其實這些王朝就像人一樣,年紀大了,一身病,自身又沒有改革的能力,不完蛋纔怪,封建王朝基本上就300年到頭了!耕地就那麼多,社會馬太效應下,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最後幾乎都是被自己人搞死的,崇禎即使能幹也最多苟幾年而已,所以,崇禎的一系列操作,並沒有起到延緩明帝國衰弱的目的,反而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明帝國的滅亡。

崇禎最讓人失望的不僅僅是個人能力問題,更重要的是胸襟和人品,他和嘉靖皇帝一樣孤高,但偏偏實力不足,讓人難以尊敬。當北京城被圍困的時候,他請求大臣捐獻,大臣一個個推脫僅僅是貪財嗎?不是的,他們很清楚,崇禎如果知道他們有錢,絕不會感念他們的雪中送炭,完全可能第一個拿他們當典型查辦。

所謂的王朝暮氣,具體一點其實就是“土地兼併”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所以一個末期封建王朝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救回來的。唯一的辦法只有推到重來,但無論是建立一個新王朝,亦或是建立一個新的“後明”(類似西漢東漢),都不會是之前那個明朝了。崇禎最大的問題是讓大明亡得太不體面了,無論是自己造自己的反建立後明,還是大順統一全國,還是由自己手下的權臣大將奪了天下建立什麼王朝,都要顯得體面一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