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视角
在《雍正王朝》里,八大山庄被围,康熙移居戒德居,训话各位阿哥,胤祥被康熙怀疑调兵谋逆。第一个站出来替胤祥说话的竟然是意料之外的十阿哥胤。表面上看起来,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分属不同阵营;情理之中是因为大家毕竟是兄弟,人间仍有温情在,但内在确深刻体现了胤禩一党的利益逻辑。
八大山庄被围之际,由于有太子胤礽的“手谕”,而奉“手谕”调动的凌普所部人马恰恰又是胤祥的部下。
而关键时刻胤礽和胤祥都失踪了,这就让康熙疑窦丛生。一方面,张廷玉提醒着晦暗不明之际,以他对胤礽多年的认识,绝对没有胆量做出这样的事情,因此手谕可能是假,但是正因为是假的,所以可能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因此张廷玉提醒康熙要预防夺嫡之争,而今远离京师,一切以安全为第一。
然而此刻却又遍寻胤礽和胤祥不着,有着明显的“失败潜逃”或者“更大密谋”的迹象。就在这康熙忧心忡忡之际,康熙果断决策,立刻封了4位亲王,各自负责一路兵马护驾。这种格局和后来邬思道“夺嫡之夜”布置的所谓五路互不统属兵马护驾,可谓异曲同工之效。
但是胤礽和胤祥终会是找到了。张廷玉便出去奉旨问十三阿哥胤祥的话。问题很简单,就两个,第一,为什么要和太子在一起?第二,知不知道凌普起兵的事情?
十三阿哥胤祥问心无愧,当然实话实说,看见太子忧惧失常,所以陪他而去。自然更不知道凌普起兵的事情了。但是当张廷玉拿出那份“假太子手谕”给胤祥看的时候,胤祥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康熙在怀疑自己搞了兵变,逼宫康熙,迎立胤礽。
胤祥暴怒了,凌普的确是我的下属,但是他同时也是皇阿玛的臣子啊。意思是说,我的确不知情,你们不能以凌普是我的部下,就认为这是和我有关,甚至是我主谋。
的确胤祥是冤枉的,但是谁可以证明这事呢?晦暗之际,的确无法证明胤祥与此事无涉。所以胤祥就被康熙派人押下去了。
其实这个问话是康熙故意问给众位皇子们听的。三十多年来,胤礽和胤祥都是什么样的为人,康熙心理是清楚的。实际上当找到胤礽个胤祥那一刻,他们的嫌疑已经洗脱了。要真是谋反,他们此刻应该逃出京城了。康熙实际防的是其他别有用心的皇子今夜趁乱夺嫡。所以更看重的是其他皇子们的反应。
十阿哥胤保胤祥”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剥离”胤礽和胤祥,为康熙废胤礽提供便利。
十阿哥胤的人设就是那种没城府,不怕枪打出头鸟,万事先出头的主。但实际上他每次出场背后都代表了胤禩一党的核心利益。
胤的那一段话很精彩,“虽说自己一向和老十三并不合,但是要说他调兵谋反,这个打死我也不信。”
这段话其实是有重点的,要断开来分析。
首先,向康熙表露出来,自己和老十三不合,不属于同一阵营,自然也就意味着自己和胤礽也不是同一阵营。所以自己是个“局外人”看胤礽和胤祥谋逆的问题;
其次,老十三的人品有目共睹,人称“侠王”,所以他干不出这样的事。这不是谁往这方面联想就可以认定是事实的。胤祥的确不会为了自己干这事,却并不代表他不会“为别人”干这事。
再次,胤祥是清白的,这不是他的问题,这是胤礽的问题,是胤礽用手谕调动了胤祥的兵,胤祥并不知情(胤祥看了太子手谕可没有说手谕是假的)。
所以“胤禩一党保胤祥”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剥离”胤礽和胤祥,这样康熙决心废胤礽就减轻了一分顾忌。而且这番话表面上看起来充满了亲情的味道。正是康熙晚年最喜欢的味道。
然而胤禛的身份和胤礽胤祥的关系决定了他不可以第一时间站出来“保胤祥”。
因为胤禛是众所周知的胤礽党。而此案此刻牵涉了另两位,自己却独善其身。如果他第一个站出来保胤祥,不但救不了胤祥,反而会使事情更为复杂。
而且本来自己是打算去见胤礽的,是被邬思道拦住的。若果没有邬思道这一拦,怕是现在被张廷玉问话的就是自己,心有余悸啊。
这里本来因为胤祥,康熙对胤礽顾忌重重,胤禛第一个跳出来保胤祥,在康熙眼里就会变成胤禛实在保胤礽,是在给自己施压。这案件将比预想的更为复杂啊。
但是跟着胤之后,表态保胤祥,这性质就又完全不一样了。
由于胤第一个跳出来替胤祥说话,而且打的是亲情牌,人品牌。胤禛此刻就要立马表态了,愿以身家性命担保胤祥,这性质就是顺着兄弟亲情的思路往下继续了。
而且跟着胤禛后面,几乎所有跪在门外的皇子无是敌是友,都齐声保胤祥。
而胤礽的命运则要在帐内去抉择了,而真正有抉择话语权的还轮不到小辈们。胤禔表现得过于积极,使得康熙把主要怀疑目标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文/炒米视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