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有效應對太湖流域超標準洪水,同時考慮本市颱風、暴雨、高潮等災害疊加影響,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提高上海防禦超標洪水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和城市安全運行。今年市防汛辦專門修訂了超標洪水防禦預案,從組織架構、監測預報預警、應急響應、水工程調度、人員轉移避險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安排。

後天起,上海就將進入每年的汛期。今年汛期發生風暴潮洪“三碰頭”“四碰頭”的可能性有多大?去年“利奇馬”颱風期間本市多處出現的積水情況是否得到改觀?受疫情影響而延後工期的部分防汛工程能否正常發揮效用?針對防汛熱點問題,市防汛辦進行了解答。詳見↓

Q

今年發生風暴潮洪“三碰頭”“四碰頭”的可能性大嗎?有哪些準備?

A

“三碰頭”在上海的防汛歷史上並不少見,據資料統計,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有氣象記錄以來,截至目前,上海只發生過一次“四碰頭”,就在2013年第23號颱風“菲特”影響本市期間。

爲了做好“三碰頭”“四碰頭”防禦準備,防汛部門深入開展高空墜物、積水等隱患排查,進一步與氣象、水文等部門加強會商提高預測頻率頻次,與媒體、社區等加強聯動,拓寬預警發佈渠道,確保預警信息第一時間能夠傳送給廣大市民。同時,針對紅警、超標洪水等重大汛情防禦,修訂完善了專項預案,並將在6月底開展演練,努力確保“預判早、處置快、損失少”。

Q

太湖流域洪水超標的話,本市有防禦預案嗎?

A

爲有效應對太湖流域超標準洪水,同時考慮本市颱風、暴雨、高潮等災害疊加影響,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提高上海防禦超標洪水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和城市安全運行。今年市防汛辦專門修訂了超標洪水防禦預案,從組織架構、監測預報預警、應急響應、水工程調度、人員轉移避險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安排。接下來,防汛部門將組織開展超標洪水防禦演練,進一步驗證超標洪水防禦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Q

去年“利奇馬”颱風期間,本市多處出現積水,這一情況今年是否有所改觀?

A

防汛部門重點聚焦去年“利奇馬”颱風暴露的積水問題,推進完成了358個小區、14座下立交、41條道路積水問題整改。今年情況將會有所改觀。不僅如此,針對松潘、丹東等排水系統未能完全發揮作用的情況,也在汛前督促相關單位加快推進配套設施建設,力爭在主汛期前完成全部工程,發揮防汛設施的最大效益。

Q

今年的“四道防線”還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A

經過不懈努力,本市基本建成了防汛防颱“四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是千里海塘,是指長江口、東海和杭州灣沿岸擋浪潮堤壩,以及保灘促淤的工程。第二道防線是千里江堤,是指上海黃浦江干支流防洪擋潮的堤防。第三道防線是區域除澇工程,按照全市水利規劃,市郊分爲14個水利片分片綜合治理,基本上由外圍一線堤防、水閘、泵閘,片內河道以及圩區組成。第四道防線就是城鎮排水工程

爲了適應日趨嚴峻複雜的氣候形勢,防汛部門始終在不斷完善“四道防線”。今年,“千里海塘”方面,將抓緊推進14.5公里的公用岸段海塘達標主體工程,持續跟蹤推進23.8公里專用海塘達標工程建設。“千里江堤”方面,將加快完成8.4公里的黃浦江、蘇州河防汛牆維修加固工程,並繼續開展年度堤防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對梳理發現的堤防薄弱段開展全面複覈、排查。“區域除澇”方面,將抓緊推進57座老舊病險水閘的改建和重建工作,對其中31座尚未實施除險加固的水閘,制定應急管理措施或降低標準運行方案,確保水閘安全和功能正常發揮。“城鎮排水”方面,將抓緊推進已建排水系統提標改造,加快推進11條道路積水點改造和24個郊區城鎮化地區排水系統建設。

Q

受疫情影響,部分防汛工程工期延後,導致無法正常發揮防汛效用,有什麼辦法嗎?

A

據統計,受疫情影響,原計劃於汛前完工的DN1050毫米以上排水管臨時封堵項目有70%需延期完成。比如,臨時封堵的虹梅南路(近春申塘)DN1350毫米雨水管道原定5月30日解封,受疫情影響需要延期至12月30日。

針對這樣的情況,一是督促有關各方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進工程建設,力爭儘早完成工程建設,確保防汛工程發揮正常效用。二是會同有關區、部門、單位研究制定臨時度汛方案,確保一旦發生城市內澇能夠第一時間處置,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Q

黃浦江、蘇州河(一江一河)是上海最爲重要的河道,能否介紹一下“一江一河”的防汛準備情況?

A

上海市地處長江和太湖流域下游,“一江一河”是上海的母親河,也是長江流域、太湖流域重要的支流,在行洪、擋潮、保障城市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據統計,黃浦江需承泄太湖流域49%的外排洪澇水量,橫貫上海市區排入長江口下泄東海,保障黃浦江、蘇州河的安瀾成爲上海安全度汛的關鍵所在。

針對“一江一河”防汛工作,一是落實防汛責任與防汛預案,更新基礎數據:逐段簽訂《上海市堤防設施養護責任書》,落實日常養護責任,岸段屬性變更及防汛責任人通訊錄及時更新,落實防汛責任;加強涉堤工程監管,簽訂《防汛安全責任書》,加大批後監管力度。二是做好巡查與監測工作,包括水陸聯合巡查;堤防附屬設施動態監控;堤防日常養護工作。三是做好隱患排查工作,包括開展隱患排查和安全檢查。四是落實應急保障工作,對堤防相關的三個防汛物資倉庫現有存儲物資進行全面梳理和跟新;開展防汛演練,提高巡查、搶險和物資隊伍的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五是推進防汛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蘇州河防汛牆滲漏應急搶險工程和堤防專項維修工程。

在這裏也要提醒廣大市民,目前“一江一河”沿岸的公共親水空間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市民朋友有了更多休閒、遊樂的好去處。但是在享受親水體驗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自身安全,特別是颱風、暴雨影響本市期間,要儘量避免貼近河道,身處河邊的市民要聽從沿岸管理單位的指揮和安排,迅速撤離,及時避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