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區負責看管電動車的魏師傅則透露,何林父親是一名獄警,每週回來一趟,“聽小袁說,她原本有個穩定的會計工作,但爲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及生活環境,特意在南昌買房,等孩子考上大學她就回老家農場去住。在小區負責看管電動車的魏師傅則透露,何林父親是一名獄警,每週回來一趟,“聽小袁說,她原本有個穩定的會計工作,但爲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及生活環境,特意在南昌買房,等孩子考上大學她就回老家農場去住。

這幾天,網上對於一個“15歲少女,一個優秀的高中生,將與自己12年相依爲命的優秀的單親律師母親活活勒死,並且把屍體裝進行李箱後守2天1夜”的成爲新聞熱點。 相依爲命爲何成爲“相依要命”? 主要是, 母親過於嚴厲,不尊重孩子,不知道如果與孩子溝通交流、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這個時候,我想起了據蘭州晨報2012年9月25日報道,2012年9月17日上午,白銀市發生一起慘案,在白銀一企業上班的宋女士被人勒死在家中。經過警方調查,嫌疑人竟是死者上初二的親生兒子,才13歲。知情人透露,可能是因兒子經常上網受到宋女士責罵,導致兒子不滿,在熟睡中被兒子勒死。案發後,警方從網吧找到了嫌疑人。之後,嫌疑人已被其父親帶回家中教育。

這是怎樣的孩子? 在小區周圍居民的眼中,13歲的 小新是個很乖很有禮貌的小孩,每次遇見鄰居,都會主動問好,但是很內向。小新的母親今年40歲左右,在白銀一家企業上班。

還有一個新聞,南昌13歲少年掐死母親並拋屍,因未滿14週歲被釋放。據南昌晚報2014年12月21報道,南昌有一個叫何林的13歲的少年掐死自己的母親,並將母親的屍體拋進玉帶河,打電話給父親謊稱媽媽失蹤了。

據報道,2014年12月17日上午8時,晨練後準備回家的熊師傅路過玉帶河時,發現河面一個紅白相間的牀單半裹着一個編織袋漂浮在河面上,好像有點不太對勁,隨後撥打110報警。

董家窯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後,用竹竿將漂浮物撥到岸邊查看,就在撥弄時牀單散開。沒有封口的編織袋露出了人腿。民警立即通知了東湖刑偵大隊民警趕到現場勘查,發現死者爲一名中年女子,脖子有明顯掐痕,身上衣物整齊。

警方在調取監控錄像作進一步偵查後,警方發現兇手居然是死者正在讀初三的13歲兒子何林。

何林父親是一名獄警,每週回來一趟,母親原本有個穩定的會計工作,但爲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及生活環境,特意在南昌買房陪讀。

那麼,何林爲什麼弒母?

案發當天,何林由於很疲憊,寫作業到深夜時不知不覺就睡着了,母親發現後將其打醒,並斥責他學習不努力,寫作業都能睡着,期間還夾雜了一些羞辱的言辭。

何林稱,自己當時又氣又憋屈,就和母親爭執起來,母親見他敢頂嘴更加憤怒,就打了他幾下。

當時他將母親推倒在地,沒想到母親火氣很大,還不斷用言語激怒他,說了一些“居然敢動手打媽媽,有種就打死媽媽”之類的話,於是他就豁出去了,上前掐住母親的脖子,起初是想讓母親閉嘴不要繼續罵他,卻沒想到後來不受控制將母親掐死。

何林交代,他將母親殺害後,有過多種隱瞞方案,一開始想分屍,但怕血太多沒下手,之後又有過焚屍故意製造火災的念頭,但又覺得家裏東西太多了,這樣做財產損失很大。

這就是,一個13歲孩子,對於母親暴力教育的回報。

母親,萬萬沒有想到,陪讀教育成爲孩子的陪葬教育。

曾幾何時,湖南省12歲孩子弒母,也是非常的殘忍。

今天,再看一看何林的過多種弒母方案“分屍、焚屍”,是多麼的可怕。

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家庭教育、今天的母親教育,面對這種血淋淋的警示,我們應該如何警醒?如何警悟?

延伸閱讀————

13歲少年勒死母親去網吧上網 疑因遭責罵起殺機

2012年09月25日

蘭州晨報

張鵬翔

9月17日上午,白銀市發生一起慘案,在白銀一企業上班的宋女士被人勒死在家中。經過警方調查,嫌疑人竟是死者上初二的親生兒子,今年才13歲。知情人透露,可能是因兒子經常上網受到宋女士責罵,導致兒子不滿,在熟睡中被兒子勒死。案發後,警方從網吧找到了嫌疑人。據悉,因不夠法定年齡,目前嫌疑人已被其父親帶回家中。

13歲少年勒死親母

9月24日,距慘案發生已經一週時間,但走在白銀公司家屬院的案發現場周圍,人們依然對慘案議論紛紛。

一位附近的商店老闆告訴記者,17日上午,他突然發現很多警車聚集到白銀區中學巷15號樓下,這才知道樓上發生了命案,一位姓宋的女士在家中遇害。

據瞭解,17日上午,宋女士的母親來到中學巷看自己的女兒,發現女兒被害,隨後向警方報案。在警方初步的調查中,宋女士的丈夫主動承認自己殺死了妻子,但後來警方發現嫌疑人是宋女士的兒子小新,警方於中午時分在白銀一家網吧抓獲了正在上網的小新,小新對殺死母親的事實供認不諱。

對於此案的一切信息,白銀公安分局謝絕記者的採訪。

因母親責罵動殺機?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宋女士的兒子小新是白銀市第十一中學的學生,今年13歲,個子在1米7以上。由於該校拒絕記者採訪,記者也瞭解不到小新在校的表現。

在小區周圍居民的眼中, 小新是個很乖很有禮貌的小孩,每次遇見鄰居,都會主動問好,但是很內向。小新的母親今年40歲左右,在白銀一家企業上班。

一個年僅13歲的小孩如何殺死一個大人?鄰居稱小新身體很壯,他母親比較瘦弱,可能是趁母親熟睡之時勒殺。據悉,案發當晚在家中只有宋女士和兒子兩人,丈夫並不在家。小新勒死母親後將母親的屍體移到櫃子裏,然後去網吧上網,直至被警方抓獲。

對於案發的原因,知情者透露, 小新愛上網,因此常常和母親吵架,案發當天,宋女士再次教訓兒子不好好學習經常上網,引起兒子的不滿。也有居民稱,案發前小新向母親要手機,宋女士拒絕購買,導致兩人發生爭吵,宋女士打了兒子,最後氣急敗壞的兒子趁母親熟睡之時將其勒死。 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週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因不滿十六週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因13歲的小新不夠法定年齡,不負刑事責任,目前小新已被其父親帶回家中教育。

延伸閱讀

南昌13歲少年掐死母親並拋屍:只因斥責打罵他學習不努力,寫作業都能睡着

南昌13歲少年掐死母親並拋屍 因未滿14週歲被釋放

2014-12-21

南昌晚報

何林將母親袁某殺死後用牀單和編織袋裹住拋屍玉帶河

初三男生“發現”母親無故“失蹤”後通知在外地上班的父親趕回南昌尋母,警方介入調查後卻發現,竟是少年將母親掐死拋屍玉帶河後自編自導的一出惡性案件。昨日,記者從警方獲悉,由於現行法律對不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視爲不具有承擔刑事責任能力,這名弒母少年已被“無罪”釋放。

A

案情: 玉帶河浮屍揭開13歲少年弒母悲劇

12月17日上午8時,晨練後準備回家的熊師傅路過玉帶河時,發現河面一個紅白相間的牀單半裹着一個編織袋漂浮在河面上,好像有點不太對勁,隨後撥打110報警。

董家窯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後,用竹竿將漂浮物撥到岸邊查看,就在撥弄時牀單散開。沒有封口的編織袋露出了人腿。民警立即通知了東湖刑偵大隊民警趕到現場勘查,發現死者爲一名中年女子,脖子有明顯掐痕,身上衣物整齊。

與此同時,刑偵民警發現這名死者的年齡、身高、長相,與家住青山南路601支路某小區的失蹤女子袁某極其相似,當即通知袁某丈夫何某趕來辨認,確定死者正是已經失蹤了兩天的袁某,而在調取監控錄像作進一步偵查後,警方發現兇手居然是死者正在讀初三的13歲兒子何林。

記者從警方獲悉,發現兇手是何林後,民警第一時間通知了何林父親何某,讓民警喫驚的是,何林對弒母事實供認不諱,並一臉淡然前往刑偵隊。

何林隨後向警方交代了整個案情的經過。據其描述,他因爲學習成績不理想,經常被母親責備,以至於壓力很大,雖然與父親的關係很好,但父親工作很忙又在外地上班,每週纔回家一次,因此很多心事都積壓在心裏無法紓解。

案發當天,何林由於很疲憊,寫作業到深夜時不知不覺就睡着了,母親發現後將其打醒,並斥責他學習不努力,寫作業都能睡着,期間還夾雜了一些羞辱的言辭。何林稱,自己當時又氣又憋屈,就和母親爭執起來,母親見他敢頂嘴更加憤怒,就打了他幾下。當時他將母親推倒在地,沒想到母親火氣很大,還不斷用言語激怒他,說了一些“居然敢動手打媽媽,有種就打死媽媽”之類的話,於是他就豁出去了,上前掐住母親的脖子,起初是想讓母親閉嘴不要繼續罵他,卻沒想到後來不受控制將母親掐死。

B

警方: 孩子年齡未滿14週歲被“無罪”釋放

何林交代,他將母親殺害後,有過多種隱瞞方案,一開始想分屍,但怕血太多沒下手,之後又有過焚屍故意製造火災的念頭,但又覺得家裏東西太多了,這樣做財產損失很大。

最後,何林12月16日正常去上學了,中午將媽媽拋屍玉帶河,並打電話給父親說媽媽失蹤了,之後又故作緊張地詢問樓下負責看守電動車的大叔有沒有見到他媽媽。

在何林的掩飾和謊言下,父親何某以爲妻子袁某是生氣離家出走或者在外遭遇變故,根本沒有往壞的方向想。當從警方處獲悉妻子居然是被兒子殺死後,他整個人處於震驚狀態,始終無法相信。“孩子父親很傷心,整個人情緒很激動,這件事放在誰身上也受不了。”民警表示。

昨日記者從警方處獲悉,按照現行《刑法》相關規定,不滿14週歲的人故意實施任何刑法禁止行爲,均不負刑事責任,因此何林已經被無罪釋放,被其家人帶走。

“14週歲到16週歲之間的人犯有故意殺人等8種嚴重罪行的,應負刑事責任,但是法律對於13週歲的何林卻無可奈何。”民警表示,對此警方只能從道德上對其進行教育,希望家人正確引導何林,但是無法對他進行任何程度的懲罰。

記者瞭解到,何林出生於2001年1月19日,案發時還有35天就滿14週歲了。

C

講述: 母親辭職來南昌買房陪兒子讀書

昨日,記者來到何林家,敲開門後,屋內3名男子很警覺地問記者身份,雖然承認這就是何林家,但態度堅決地表示不願意接受採訪。隨後,記者從何林小區鄰居們的口中,漸漸瞭解了悲劇背後的過往。

“15日早上,我還見過何林的媽媽小袁,這家人是四五年前搬到這裏的,聽說是餘干人,小袁在小區人緣挺好的,很年輕,好像只有39歲,個子不高但長得很秀氣。”一位老太太說。

在小區負責看管電動車的魏師傅則透露,何林父親是一名獄警,每週回來一趟,“聽小袁說,她原本有個穩定的會計工作,但爲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及生活環境,特意在南昌買房,等孩子考上大學她就回老家農場去住。”

魏師傅說,何林戴着眼鏡、瘦高個、白白淨淨,很斯文,袁某對兒子照料得非常細心,孩子想要騎電動車上學,但是她擔心電動車速度太快,孩子路上會不安全,一度不讓他騎電動車。平常,很少聽到他們母子爭執。

在魏師傅的印象中,半年前何林與母親發生過一次激烈爭執,當時袁某氣得想走,但被兒子拖住,兒子還央求鄰居幫忙勸和。魏師傅表示,袁某一直很希望兒子考上好大學,說特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會讀書。“我覺得她可能對孩子要求得太嚴了,我妻子也曾在教育方面勸過她,孩子可以多方面發展,現在就算考上大學也不能意味着什麼,讓她不要逼得太緊,沒想到才隔了半年,就發生了這樣的慘劇。”

“16日晚8點多,何林還問我看到他媽媽沒有。”魏師傅說,“17日一大早,何林來騎電動車去上學,我還問他媽媽找到了沒,他說沒有,說他爸爸一直找到17日凌晨兩三點還沒找到。”

D

延伸:未成年人刑案率 逐年上升15%

採訪中,記者發現未成年人犯罪並非偶然,走訪了南昌市公安局、南昌市檢察院及各級法院後記者瞭解到,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趨勢,其中搶劫、鬥毆、故意傷害罪佔七成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刑案率呈15%的逐年上升趨勢。

10月9日,青雲譜公安分局刑偵民警破獲一起專業撬車窗的盜竊團伙,該團伙主要成員是一名癮君子,此人用包食宿和毒品控制幾名未成年人作案,自己則從不參與盜竊作案。警方抓獲涉案未成年人後發現,他們均未滿16週歲,沉迷於網遊,並沾染上毒品,爲了免費喫喝玩樂跟着主犯徐某作案30餘起。

7月3日,進賢縣美麗街發生一起90後青少年羣毆事件,導致1死3傷。據瞭解,當日少年江某和朋友共8人去煙店買菸,被另外一夥少年用砍刀等兇器追砍。原來,嫌犯陳某等人因江某等人前段時間毆打了朋友,於是伺機報復,持械砍殺江某等8人。據悉,此案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均是未成年人。

7月25日凌晨2點左右,一位出租車司機在新建縣接了7個“學生”,這羣年輕人將司機引入偏僻巷子後持刀搶錢。案發後,廣潤門派出所將其中幾名嫌疑人抓獲,發現7名嫌疑人中最小的不過11歲,而他們的行爲已經構成了搶劫罪,但卻因爲未滿14週歲而只能教育後釋放。

2013年3月,西湖刑偵九中隊民警在火車站巡查時發現一名20多歲的男子帶着一名13歲的女孩在廣場遊走。民警盤查後發現,他們是在酒吧認識的,得知有朋友利用假處女賣淫敲詐到了錢,於是一拍即合四處尋找嫖客,由13歲的未成年女孩假裝處女接客,男子則冒充女孩親人進行敲詐。

孩子弒母 究竟誰之過

母親周到細心地照顧孩子,她無盡的關愛和呵護,爲何換來的卻是一個悲劇?儘管何林還是一名13歲少年,儘管法律不會判他有罪,但他的冷漠、殘酷、無情、暴力是怎樣一步步造成的?當弒母這樣的人倫悲劇發生在我們身邊時,是否足夠引起我們的反思?對此,本報記者採訪到教育、心理、社會、法律方面的專家,請他們分析這場悲劇背後的問題。

□教育學家 “母親是現行教育體制的間接受害者”

南昌師範學院教育系葉存洪教授

“母親的期望值太高了,與孩子的實際情況不符合,才間接導致了這個悲劇的發生。”葉存洪教授說,13歲少年直接導致了其母親的死亡,而現行的教育制度是導致母親受害的間接原因,“現在的教學以升學爲標準,一個家庭教育成功的標準則是孩子唸了好中學、好大學。”葉教授認爲,正是在這一現行教育體制的背景下,母親對孩子的期望值與實際情況不符,教育的方式、方法也簡單粗暴。

葉教授說,他對這個13歲少年的漫長人生路感到擔憂。一方面,要讓孩子認識到他的錯誤,另一方面,從孩子的長遠發展看,家人和社會對他的寬容雖然非常難,卻是現在最需要的,“大家一方面應該寬容教育他,一方面也在反思是社會的哪些方面導致了這個悲劇。”

□社會學家 “應對13歲少年進行道義上的懲罰”

南昌市社科院社會所副所長戴慶峯

“這個悲劇根本原因是生活教育與學業教育的不平衡。”戴慶峯說,生活教育是對孩子心理、生活習慣、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而現今往往有更多的家長向學業教育傾斜,“很多家長並沒有教育經驗,而青少年又特別需要自我空間,家長卻一直在壓縮其自我空間,才導致慘劇發生。”

當獲悉13歲弒母少年已被警方釋放後,戴慶峯說:“因爲現行法律制度的原因,他可以免於法律刑事責任的追究,但卻違背了最基本的社會道義和倫理道德,應該從最基本的社會道義方面對其進行懲罰。”戴慶峯表示,少年在弒母之後還對母親的屍體進行了處理,在這一過程中,他的心理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已經不是一個無知少年會做的事情了,戴慶峯認爲,這是一個危險信號需要重視。

“雖然免於法律懲罰,但仍要對這名少年進行警示教育。”戴慶峯認爲,事件發生後,對這名少年應進行社區幫扶、心理輔導。“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讓他了解到少年犯的生活狀態。”在幫扶的同時,戴慶峯認爲,依舊要對這個孩子保持適當的戒心。

□心理學家 “叛逆期的孩子特別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應汶華

“小孩在事發前因爲寫作業困了而睡着,從這點上看,他的學習壓力大導致睡眠不足。小孩的母親也是因爲全身心都在小孩身上,所以對孩子施加了精神上的壓力。而且,13歲的小孩正處於叛逆期,火氣大,行事也較爲衝動。”應汶華說,希望這一事件能讓更多家長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要學會跟孩子溝通,不要讓小孩的心裏壓抑太多情緒。

面對犯罪低齡化現象,應汶華表示,除了小孩的叛逆期影響,還因爲犯罪青少年一般而言都是成績較差的,“他們爲了向別人證實自己是有膽量的,會做一些他們分不清是該做還是不該做的事情,只爲了讓別人注意到他們。”應汶華表示,“叛逆期的孩子特別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給他們一個好的環境。”

□法律專家 “不能放任叛逆少年實施新的危害社會的行爲”

江西盛宏律師事務所劉振東主任

劉振東說,根據目前法律,罪犯必須是年滿14週歲的,不會給予未滿14週歲未成年人刑事處罰。“如果是在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未成年人犯罪,可以由政府強制收容管教,但這個孩子是有監護人的,所以由父親接回無可非議。”劉振東說,如果犯罪未成年人家庭不具備繼續監護管理教育條件的話,政府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不能放任叛逆少年實施新的危害社會的行爲。

“社會應該對未成年人給予更多的關注,要關注他們的心理障礙。”劉振東說,“我接觸過很多這類案件,孩子後來都會非常後悔,目前的法律對未成年人權益有專門的保障,但該懲罰的時候還是要懲罰。近年來我國法律在不斷改進,在未成年人犯罪方面也應該有更加細緻的改進。”

南昌未成年人犯罪呈現六大特點:

1、犯罪年齡趨於低齡化,雖然進入檢察環節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仍以16至18週歲的爲主,但受理的14至16週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

2、初中文化程度佔絕大多數,而且很多是初中輟學的

3、父母亡故、服刑、離異、常年外出務工等家庭出身的孩子,在涉罪未成年人總數中比例較高

4、未成年人涉嫌最多的罪名分別是盜竊罪、搶劫罪、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聚衆鬥毆罪,這五種犯罪的人數佔全部受理案件人數的60%以上

5、犯罪手段呈成人化、暴力化傾向。犯罪作案手段殘忍、犯罪後果嚴重的惡性極端案件時有發生

6、團伙作案是主要形式,多爲社會上認識的朋友臨時性糾合在一起,特別容易逞強好勝,喫一點小虧便圖謀伺機報復,爲一點小事便尋釁滋事,作案時不計後果,易釀成嚴重後果。

延伸閱讀——————

13歲弒母少年被“無罪”釋放

2014-12-20 天圓網

初中生寫作業時不滿母親責罵將其掐死後拋屍

將屍體拋在玉帶河邊

天圓網訊 初三男生“發現”母親無故“失蹤”後通知在外地上班的父親趕回南昌尋母,警方介入調查後卻發現,竟是少年將母親掐死拋屍玉帶河後自編自導的一出惡性案件。昨日,記者從警方獲悉,由於現行法律對不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視爲不具有承擔刑事責任能力,這名弒母少年已被“無罪”釋放。

案情: 玉帶河浮屍揭開13歲少年弒母悲劇

A

12月17日上午8時,晨練後準備回家的熊師傅路過玉帶河時,發現河面一個紅白相間的牀單半裹着一個編織袋漂浮在河面上,好像有點不太對勁,隨後撥打110報警。

董家窯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後,用竹竿將漂浮物撥到岸邊查看,就在撥弄時牀單散開。沒有封口的編織袋露出了人腿。民警立即通知了東湖刑偵大隊民警趕到現場勘查,發現死者爲一名中年女子,脖子有明顯掐痕,身上衣物整齊。

與此同時,刑偵民警發現這名死者的年齡、身高、長相,與家住青山南路601支路某小區的失蹤女子袁某極其相似,當即通知袁某丈夫何某趕來辨認,確定死者正是已經失蹤了兩天的袁某,而在調取監控錄像作進一步偵查後,警方發現兇手居然是死者正在讀初三的13歲兒子何林。

記者從警方獲悉,發現兇手是何林後,民警第一時間通知了何林父親何某,讓民警喫驚的是,何林對弒母事實供認不諱,並一臉淡然前往刑偵隊。

何林隨後向警方交代了整個案情的經過。據其描述,他因爲學習成績不理想,經常被母親責備,以至於壓力很大,雖然與父親的關係很好,但父親工作很忙又在外地上班,每週纔回家一次,因此很多心事都積壓在心裏無法紓解。

案發當天,何林由於很疲憊,寫作業到深夜時不知不覺就睡着了,母親發現後將其打醒,並斥責他學習不努力,寫作業都能睡着,期間還夾雜了一些羞辱的言辭。何林稱,自己當時又氣又憋屈,就和母親爭執起來,母親見他敢頂嘴更加憤怒,就打了他幾下。當時他將母親推倒在地,沒想到母親火氣很大,還不斷用言語激怒他,說了一些“居然敢動手打媽媽,有種就打死媽媽”之類的話,於是他就豁出去了,上前掐住母親的脖子,起初是想讓母親閉嘴不要繼續罵他,卻沒想到後來不受控制將母親掐死。

警方: 孩子年齡未滿14週歲被“無罪”釋放

B

何林交代,他將母親殺害後,有過多種隱瞞方案,一開始想分屍,但怕血太多沒下手,之後又有過焚屍故意製造火災的念頭,但又覺得家裏東西太多了,這樣做財產損失很大。

最後,何林12月16日正常去上學了,中午將媽媽拋屍玉帶河,並打電話給父親說媽媽失蹤了,之後又故作緊張地詢問樓下負責看守電動車的大叔有沒有見到他媽媽。

在何林的掩飾和謊言下,父親何某以爲妻子袁某是生氣離家出走或者在外遭遇變故,根本沒有往壞的方向想。當從警方處獲悉妻子居然是被兒子殺死後,他整個人處於震驚狀態,始終無法相信。“孩子父親很傷心,整個人情緒很激動,這件事放在誰身上也受不了。”民警表示。

昨日記者從警方處獲悉,按照現行《刑法》相關規定,不滿14週歲的人故意實施任何刑法禁止行爲,均不負刑事責任,因此何林已經被無罪釋放,被其家人帶走。

“14週歲到16週歲之間的人犯有故意殺人等8種嚴重罪行的,應負刑事責任,但是法律對於13週歲的何林卻無可奈何。”民警表示,對此警方只能從道德上對其進行教育,希望家人正確引導何林,但是無法對他進行任何程度的懲罰。

記者瞭解到,何林出生於2001年1月19日,案發時還有35天就滿14週歲了。

講述: 母親辭職來南昌買房陪兒子讀書

C

昨日,記者來到何林家,敲開門後,屋內3名男子很警覺地問記者身份,雖然承認這就是何林家,但態度堅決地表示不願意接受採訪。隨後,記者從何林小區鄰居們的口中,漸漸瞭解了悲劇背後的過往。

“15日早上,我還見過何林的媽媽小袁,這家人是四五年前搬到這裏的,聽說是餘干人,小袁在小區人緣挺好的,很年輕,好像只有39歲,個子不高但長得很秀氣。”一位老太太說。

在小區負責看管電動車的魏師傅則透露,何林父親是一名獄警,每週回來一趟,“聽小袁說,她原本有個穩定的會計工作,但爲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及生活環境,特意在南昌買房,等孩子考上大學她就回老家農場去住。”

魏師傅說,何林戴着眼鏡、瘦高個、白白淨淨,很斯文,袁某對兒子照料得非常細心,孩子想要騎電動車上學,但是她擔心電動車速度太快,孩子路上會不安全,一度不讓他騎電動車。平常,很少聽到他們母子爭執。

在魏師傅的印象中,半年前何林與母親發生過一次激烈爭執,當時袁某氣得想走,但被兒子拖住,兒子還央求鄰居幫忙勸和。魏師傅表示,袁某一直很希望兒子考上好大學,說特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會讀書。“我覺得她可能對孩子要求得太嚴了,我妻子也曾在教育方面勸過她,孩子可以多方面發展,現在就算考上大學也不能意味着什麼,讓她不要逼得太緊,沒想到才隔了半年,就發生了這樣的慘劇。”

“16日晚8點多,何林還問我看到他媽媽沒有。”魏師傅說,“17日一大早,何林來騎電動車去上學,我還問他媽媽找到了沒,他說沒有,說他爸爸一直找到17日凌晨兩三點還沒找到。”

D

延伸:

未成年人刑案率

逐年上升15%

採訪中,記者發現未成年人犯罪並非偶然,走訪了南昌市公安局、南昌市檢察院及各級法院後記者瞭解到,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趨勢,其中搶劫、鬥毆、故意傷害罪佔七成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刑案率呈15%的逐年上升趨勢。

10月9日,青雲譜公安分局刑偵民警破獲一起專業撬車窗的盜竊團伙,該團伙主要成員是一名癮君子,此人用包食宿和毒品控制幾名未成年人作案,自己則從不參與盜竊作案。警方抓獲涉案未成年人後發現,他們均未滿16週歲,沉迷於網遊,並沾染上毒品,爲了免費喫喝玩樂跟着主犯徐某作案30餘起。

7月3日,進賢縣美麗街發生一起90後青少年羣毆事件,導致1死3傷。據瞭解,當日少年江某和朋友共8人去煙店買菸,被另外一夥少年用砍刀等兇器追砍。原來,嫌犯陳某等人因江某等人前段時間毆打了朋友,於是伺機報復,持械砍殺江某等8人。據悉,此案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均是未成年人。

7月25日凌晨2點左右,一位出租車司機在新建縣接了7個“學生”,這羣年輕人將司機引入偏僻巷子後持刀搶錢。案發後,廣潤門派出所將其中幾名嫌疑人抓獲,發現7名嫌疑人中最小的不過11歲,而他們的行爲已經構成了搶劫罪,但卻因爲未滿14週歲而只能教育後釋放。

2013年3月,西湖刑偵九中隊民警在火車站巡查時發現一名20多歲的男子帶着一名13歲的女孩在廣場遊走。民警盤查後發現,他們是在酒吧認識的,得知有朋友利用假處女賣淫敲詐到了錢,於是一拍即合四處尋找嫖客,由13歲的未成年女孩假裝處女接客,男子則冒充女孩親人進行敲詐。

孩子弒母 究竟誰之過

母親周到細心地照顧孩子,她無盡的關愛和呵護,爲何換來的卻是一個悲劇?儘管何林還是一名13歲少年,儘管法律不會判他有罪,但他的冷漠、殘酷、無情、暴力是怎樣一步步造成的?當弒母這樣的人倫悲劇發生在我們身邊時,是否足夠引起我們的反思?對此,本報記者採訪到教育、心理、社會、法律方面的專家,請他們分析這場悲劇背後的問題。

教育學家 “母親是現行教育體制的間接受害者”

南昌師範學院教育系葉存洪教授

“母親的期望值太高了,與孩子的實際情況不符合,才間接導致了這個悲劇的發生。”葉存洪教授說,13歲少年直接導致了其母親的死亡,而現行的教育制度是導致母親受害的間接原因,“現在的教學以升學爲標準,一個家庭教育成功的標準則是孩子唸了好中學、好大學。”葉教授認爲,正是在這一現行教育體制的背景下,母親對孩子的期望值與實際情況不符,教育的方式、方法也簡單粗暴。

葉教授說,他對這個13歲少年的漫長人生路感到擔憂。一方面,要讓孩子認識到他的錯誤,另一方面,從孩子的長遠發展看,家人和社會對他的寬容雖然非常難,卻是現在最需要的,“大家一方面應該寬容教育他,一方面也在反思是社會的哪些方面導致了這個悲劇。”

社會學家 “應對13歲少年進行道義上的懲罰”

南昌市社科院社會所副所長戴慶峯

“這個悲劇根本原因是生活教育與學業教育的不平衡。”戴慶峯說,生活教育是對孩子心理、生活習慣、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而現今往往有更多的家長向學業教育傾斜,“很多家長並沒有教育經驗,而青少年又特別需要自我空間,家長卻一直在壓縮其自我空間,才導致慘劇發生。”

當獲悉13歲弒母少年已被警方釋放後,戴慶峯說:“因爲現行法律制度的原因,他可以免於法律刑事責任的追究,但卻違背了最基本的社會道義和倫理道德,應該從最基本的社會道義方面對其進行懲罰。”戴慶峯表示,少年在弒母之後還對母親的屍體進行了處理,在這一過程中,他的心理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已經不是一個無知少年會做的事情了,戴慶峯認爲,這是一個危險信號需要重視。

“雖然免於法律懲罰,但仍要對這名少年進行警示教育。”戴慶峯認爲,事件發生後,對這名少年應進行社區幫扶、心理輔導。“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讓他了解到少年犯的生活狀態。”在幫扶的同時,戴慶峯認爲,依舊要對這個孩子保持適當的戒心。

心理學家 “叛逆期的孩子特別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應汶華

“小孩在事發前因爲寫作業困了而睡着,從這點上看,他的學習壓力大導致睡眠不足。小孩的母親也是因爲全身心都在小孩身上,所以對孩子施加了精神上的壓力。而且,13歲的小孩正處於叛逆期,火氣大,行事也較爲衝動。”應汶華說,希望這一事件能讓更多家長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要學會跟孩子溝通,不要讓小孩的心裏壓抑太多情緒。

面對犯罪低齡化現象,應汶華表示,除了小孩的叛逆期影響,還因爲犯罪青少年一般而言都是成績較差的,“他們爲了向別人證實自己是有膽量的,會做一些他們分不清是該做還是不該做的事情,只爲了讓別人注意到他們。”應汶華表示,“叛逆期的孩子特別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給他們一個好的環境。”

南昌工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楊鋮:

“該案中提到父親因爲工作時常不在家,平日裏的教育責任都落在了母親身上,這則形成了一種母親在教育過程中有使用錯誤的教育方式沒有第三方來指出錯誤的格局。案中的孩子平時在鄰居的眼裏是一個有禮貌的乖孩子,但其在作案,拋屍,直至被警方抓獲都是處於一個冷靜的狀態,表示孩子此前的精神狀態是一直處於一個高度緊張的,導致他現在還沒有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孩子之所以會做出殺人的行爲,很可能孩子在之前被母親責罵的同時,已經在思維中形成了一個想要通過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想法,這個想法很可能事先在孩子腦海中形成過。母親對孩子的責罵,將負面情緒給了孩子,而孩子在平時卻不表現出來,在鄰居父親面前都是個懂事的乖孩子,表面上波瀾不驚但其內心的負面情緒卻在一天天積壓,導致如今爆發出來形成了悲劇。”專家呼籲家長平日教育孩子,除了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要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父母角色中不可缺位,要從小教會孩子感恩。

南昌13歲少年掐死母親並拋屍:只因斥責打罵他學習不努力,寫作業都能睡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