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經歷的事情會很多,那就意味着困難和問題也會增多,但我們只要堅持初衷,保持堅韌不屈、不服輸的態度,那勝利將最終屬於我們,不過人生成果千化萬變,很多時候不會如我們所願,但我們不要氣餒,畢竟我們努力過。

55年,爲了表彰曾爲新中國成立作出巨大貢獻的將領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但授銜還是有原則的,已經離開部隊的將領就不能參與授銜,曾任紅25軍軍長的程子華,在建國後調回到家鄉,擔任山西省委書記,雖然身居要職,但已離開軍隊系統的他不能參與授銜,非常遺憾,他也是唯一沒有授銜的兵團司令員。不過事事都有特例,55年正擔任四川省委書記的閻紅彥,不但參加了授銜,還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又是爲何?要想弄清原因還要從他的軍旅生涯說起。

陝北紅軍創始人

1909年,閻紅彥生於山西安定縣,1924年15歲的閻紅彥爲了謀生,加入陝北軍閥井嶽秀部,當時他在連部當勤務兵,而連長李象九卻是我黨黨員,此外謝子長也在這個連隊,在他們的引導下,16歲的閻紅彥入了黨,還跟隨他們參加了清澗起義。


而清澗起義,打響了我黨在西北地區領導武裝起義的第一槍,畢竟敵強我弱,起義軍很快遭到失敗,閻紅彥根據指示來到山西呂梁發展武裝力量,1931年晉西遊擊大隊成立,閻紅彥擔任副大隊長兼第一中隊中隊長,遊擊大隊後來遭到山西軍閥“圍剿”,他率軍向西突圍,渡過黃河進入陝西。

1932年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成立,這是第一次正式在陝甘邊區打出工農紅軍的旗幟,而謝子長、劉志丹和閻紅彥先後擔任總指揮,而在擔任總指揮前,他還擔任過大隊長、支隊長,爲陝甘游擊隊的發展和壯大作出巨大貢獻,後來謝子長和劉志丹先後犧牲,閻紅彥就成了陝北紅軍的代表人物。

功勳赫赫

1935年中央紅軍來到陝北後,閻紅彥被任命爲紅軍沿河游擊隊司令員,1936年2月,以沿河游擊隊爲基礎,成立了紅30軍,閻紅彥擔任軍長,抗戰爆發後,紅30軍改編爲八路軍129師炮兵營,而閻紅彥調到八路軍總後方留守處擔任警衛第三團團長。


1939年留守兵團警備第一旅成立,閻紅彥擔任旅政委,他除了防守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還爲邊區做了一個大貢獻,當時邊區進入困難時期,閻紅彥帶領部隊開展大生產運動,開荒了三萬多畝地,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還給邊區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糧食給養。

上將名單一定要有閻紅彥

抗戰勝利後,閻紅彥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三縱副司令,此後參與指揮邯鄲、定陶、魯南、淮海等戰役,1949年2月升爲第三兵團副政委,領兵進軍大西南,四川解放後就留在這裏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閻紅彥沒有回到部隊,1952年還升爲四川省委書記,55年授銜時,按原則閻紅彥是不能參加授銜的,但主席說:“上將名單中一定要有陝北紅軍的代表,我看閻紅彥就是。”在主席的要求下,閻紅彥參加了授銜儀式,還成爲開國上將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