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加上唐朝喜欢任用北方游牧民族将领,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军事实力迅速发展,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面建立了许多割据政权,一度还发展的十分强盛。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就是这样一个政权。


契丹族是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早期人口较少,与其他游牧民族混居在一起,唐朝初年形成了以契丹族为主体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后归附唐朝,被赐姓李。

后面大贺氏联盟解体,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因为势力比较小,依附于当时的突厥人。突厥后面被回鹘人灭亡,契丹人就跟着回鹘人过日子。


唐末天下大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找到这个机会,把契丹各部联合起来,统一了契丹,并且在公元907年自称可汗,然后过了几年,耶律阿保机也学中原王朝称帝,国号契丹。

大约耶律阿保机也是个选择困难症患者,他后面把国号改成辽,又改成契丹,然后再改成辽,反反复复几次之后,契丹人建立的国家最终被称为“辽”。然而历史上许多北方建立的割据政权都逃不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定律,辽国也不例外。


刚开始建立的辽国气势汹汹的向南方富裕地区进攻,想要统一天下,不过这时候南方的政权还是相当坚挺的,虽然也时常遭遇败战,但是基本上伤不了南方政权的根基。

南方梁唐晋汉周走了一遍,直到宋朝建立,辽国也没有打下南方,甚至期间还被南方数次反杀,到了后期辽国开始政治腐败,宋朝没有被它打亡国,它自己倒是被新崛起的金国灭国了。辽天祚帝被金人俘虏。


被灭国的契丹族开始四散奔逃,有的则往西边跑,甚至远的跑到中亚地区去了,与当地的民族通婚杂交,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民族风貌;另一部分则被迫留在金国的统治区域内,作为金国的臣民,与当地的民族大杂居;还有一小部分则可能南迁,改名换姓之后与宋朝的居民居住在一起。

因为契丹族与金国有灭族之仇,所以即使是后面留在金国的契丹人,他们还是对金国不满意,只是迫不得已暂时在这块土地上而已。等到铁木真起兵反金的时候,这些隐藏起来的契丹人就开始加入蒙古的军队跟着蒙古人来推翻金国的统治。


这些契丹人跟着蒙古军队一路向西,不仅仅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痕迹,也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他们的子孙,包括朝鲜、西亚、中亚地区,他们都有可能在远征的过程当中在那里留下后代。

那些继续留在中国的契丹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则将自己的契丹姓氏改成汉族姓氏。

比如刘姓,因为汉朝强大的时候,很多游牧民族都仰慕汉朝的刘姓天子,所有很多游牧民族都跟“刘”攀关系,把自己改成“刘”姓。辽国的时候虽然汉朝已经没有了,但是因为这个历史缘故,有不少契丹人把自己改成刘姓。

石姓也是契丹人改姓的选择之一,可能是因为历史上石姓出过一个著名的游牧民族人物“石虎”的原因,同样作为游牧民族,契丹人把自己改成石姓也觉得非常合适。


另外还有阿、莽这些姓氏,也有一定的可能是契丹人的后代,因为很多外国人改姓的时候往往就是拿自己的契丹名音译过来的某个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比如安息国王子在华定居,就把自己的姓氏改做“安”。

契丹族的首领叫耶律阿保机,契丹人把自己的姓氏改成“阿”,也是有可能的。“莽”字一看就不像是中国百家姓里面的字,或者是非常稀少的姓氏,因此也有很大可能是契丹族后人音译改姓的。


不过辽国灭亡这么久,契丹族又长期与现在的各民族居住在一起,现在真正的契丹族,几乎已经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