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当李白携同自己的小迷弟杜甫,一起登上黄鹤楼,准备一展身手时,突然看到了崔颢的题诗,两人都惊为天人,李白只好把秀一把的想法抛到脑后,并把毛笔搁在一边,然后抑郁而回。李白的这首诗,和崔颢的《黄鹤楼》很像,但在意境上却不如后者,所以也有人说李白这是东施效颦。

唐朝的诗歌冠绝整个古代,而在唐代众多的诗歌体系中,律诗又是一枝独秀。它起源于南齐,兴盛于唐宋,以严格要求格律而得名。如果要问在唐代,律诗谁做得最好,很多人可能会说是年少成名的诗仙李白,或者说是大器晚成的诗圣杜甫,亦或后世存留诗歌的数量,约为前两人之和的白居易……总之并无定论。

但是要论律诗中的魁首,大家则普遍认为,非崔颢的《黄鹤楼》莫属。这首七言绝句,不光留名千古,还曾让一代诗仙李白无奈“搁笔”。后来李白回去后,很不服气,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不过和崔颢的诗一比,无异于东施效颦。这其中具体是怎么回事呢?骆驼今天就来聊一下。


“渣男”崔颢

李白,大家都自认为比较熟,骆驼就不多说了,前两天骆驼也写了好几篇揭露李白真相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阅,一定会颠覆你的认知。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下《黄鹤楼》的作者,著名唐朝“渣男”崔颢。崔颢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可能有限,能正确读出来的,可能还会更有限,骆驼刚上来也是没认出来,查了字典,才知道最后那个字念“hào”。

崔颢在史书中的记载,相对比较简单。据《新唐书》记载,年轻时的崔颢,有四大爱好:喝酒、赌(博)、写艳诗、换老婆。对于他的前两个爱好,大家可能很容易理解,因为这在开放的大唐,真不算是什么事。至于写艳诗,想想平康坊,再想想曲江宴和“看尽长安花”,骆驼也可以理解。不过对于这厮频繁的换老婆,骆驼就只能表示鄙视(羡慕)了。

虽然史书对他的介绍很简单,但是我们仍能从他的姓氏和爱好上,看出一些东西。在唐朝“崔氏”曾为第一大族,家世显赫,关系盘根错节。而崔颢能有如此数量的奢侈“爱好”,说明他很有可能也是“崔氏”后人,因此家里才能如此的不差钱。崔颢因为年轻时爱好广泛,所以大器到晚才成。

崔颢早年应该不会缺乏文化教育,但是骆驼在史籍中,却没发现他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据记载,他没事时,也会附庸风雅,不过久处深闺,写的东西,往往是浮光掠影,看不透事物的本质,后世流传下来的四十余首诗,写妇女的就占了三分之一,再结合他经常“换老婆”,如果叫他“渣男”,他应该也不会反驳。之所以说他大器晚成,是因为他后来遍历四方,很是写了一些有深度的诗歌,才得以和王昌龄等人并称。

千古绝唱

崔颢写黄鹤楼的具体时间,目前还没有人能准确考证出来,不过从他一生的经历看,应该不会太早。但是黄鹤楼建立的时间,却有据可查。据记载。黄鹤楼最早建于公元223年,为什么说最早呢?因为黄鹤楼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坏了拆,拆了建,今天能看到的黄鹤楼,早已不是崔颢赋诗的那座黄鹤楼了。而且在黄鹤楼初建时,它的功用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孙权的江南水师能登高望远,防止曹操的兵马前来偷袭。

崔颢当年登上黄鹤楼时,应该正处于在外游历之时,因为触景生情,才写下了《黄鹤楼》。这首排名第一的七言律诗,非常神奇,它并没有严格按照律诗的要求,去刻意追求用韵的准确、对仗的工整,而是在意境上做到了收发自如,尤其是中间的转换更是出彩,从前面描绘传说,很自然的就过渡到了眼前的景物,并在结尾处,又升华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可谓水到渠成,加羚羊挂角。

所以当李白携同自己的小迷弟杜甫,一起登上黄鹤楼,准备一展身手时,突然看到了崔颢的题诗,两人都惊为天人,李白只好把秀一把的想法抛到脑后,并把毛笔搁在一边,然后抑郁而回。后来他又以南京凤凰台为灵感,创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的这首诗,和崔颢的《黄鹤楼》很像,但在意境上却不如后者,所以也有人说李白这是东施效颦。

不过这只是一种传说,不能太当真。因为李白并没有在黄鹤楼搁笔,他以黄鹤楼为题,做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等诗。不过登金陵凤凰台》确实和《黄鹤楼》很像,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让《黄鹤楼》更有名的诱因而已。而且在历代的诗歌中,仅算能统计到的,涉及黄鹤楼的诗歌,就不下四百余首。

小结

后来还有人把杜甫的《登高》拿来说事,说《登高》才是真正的七律之冠。不过骆驼认为,谁是真的第一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黄鹤楼》这么有争议,这么有噱头,还这么有故事。在以后的以后,它必将还会以“第一名”的身份,继续流传下去。而李白,也还会继续为这个“渣男”去背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