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战争史上有过很多围歼战,可以说,每一次大规模的围歼作战都是非常惨烈的,围歼战特有的决死对抗的性质,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了一个个令人震惊的纪录。如果我们不算那些发生在古代,也没有真正的统计、无法证实的战役的话,那么近代以来,人类经历过的最大规模围歼战就是基辅会战。

基辅会战发生在1941年7月,当时德军刚刚执行巴巴罗萨计划没有多久,三个主要目标中,列宁格勒已经被包围,基辅也危在旦夕,莫斯科就在中央集团军群前进的路上,德军当时踌躇满志,想要一举夺取苏联最大的这三座城市,然后逐步蚕食掉苏联其他部分,最终击败苏联。那是一个事关全球安危的特殊时期,当时,德军在欧洲已经先后控制了16个国家,整个欧洲大陆上没有了敌人,只有英国孤悬一角,还在顽强抵抗。

如果东线德军能够迅速击垮苏联,那么德国就等于说是统一了欧洲,成为了世界最强国家,到那个时候,就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德国。苏联国土上的每一场战役,都在牵动着同盟国阵营的关注。基辅会战爆发之前,德军已经在1941年7月16日打完了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已经门户洞开,古德里安等闪击战专家都支持一鼓作气拿下莫斯科,但是对于希特勒而言,西南方向的战争也是重点。

既然中央集团军群暂时没有了重大压力,希特勒就希望他们迅速拿下,由古德里安率领第2装甲集群绕到乌克兰苏军背后,包围那里的苏联西南方面军。方面军是苏联的战略/战役集群,是在主要战略方向上有战略价值的部队,他们的作战行动对战争有着直接影响。方面军下辖多个集团军,在苏联主要有北方方面军、西方方面军、中央方面军、西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后被改编为乌克兰方面军)等,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将要包围的就是整个西南方面军。

古德里安对于在形势大好之时南下包围苏军是极端反对的,闪电战的精髓就在于快速的空地一体化向前推进,这样才能让敌人来不及组织有效的大规模防御,其后方体系无法建立之时,就彻底击败敌人,这一战术的精髓就是要快。可是如果此时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南下,就意味着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被停止,延缓夺取莫斯科的时间。

可是作为战略统帅的希特勒而言,他认为德军如果不拿下,那么苏联元帅布琼尼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就随时有可能在德军围攻莫斯科的时候,从德军的背后发动自南向北的攻击,以策应防守莫斯科的苏军,这样,德军很可能在莫斯科城下陷入包围之中,这对于希特勒而言,是不能接受的。并且,德军如果拿下基辅,就能靠近高加索地区,那里有德军急需的石油设施。

于是中央集团军群派出了第6和第2两个装甲集群支援南方集团军群作战,并且在1941年9月16日完成了对乌克兰的西南方面军合围。从合围那一天开始,苏联元帅布琼尼就感受到了威胁,他致电莫斯科要求让苏军撤退,斯大林虽然同意了撤退,但是留下了撤退条件,也就是苏军在撤退中,要沿着第聂伯河构筑防御工事,并且要在基辅留下部队死守,没有命令不能放弃基辅。

随后,斯大林认为布琼尼消极怠战,将其免职,于是西南方面军陷入了混乱之中,被德军在包围圈内分割为6个防御地带。随后,德军在9月20日发动了围歼,这是一场昏天地暗的攻击,苏军在德军的包围下,成建制的冲锋,并成建制的阵亡,整个西南方面军有70万人陷入了包围圈内,围歼战一直持续到9月26日,保卫基辅的最后一支苏军投降。

在苏军被围之时,苏联统帅部调集不出足够的部队去解救被困的西南方面军,后续调集的部队也都被击退。苏军在这场会战中,阵亡将近20万人,被俘65万人,德军阵亡10万人。战役之后,苏联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全军覆没,第40、第38集团军损失惨重,战后整个西南方面军灰飞烟灭,高加索地区没有了任何防备,苏联不得不重建西南方面军,由铁木辛哥负责指挥。

战役之后,苏军装备上损失了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卡车,1000多架飞机。从战役角度来看,德军自然是大获全胜,毫无疑问,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苏军从多次战役中见识到了德军的战法,也认清了实力差距,在莫斯科会战中进行了针对性的布防,从莫斯科的反包围,再到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包围敌人,苏军交完了巨额学费,也学会了如何战斗。

德军赢得了战役,损失了时间,留下了一半的步兵对乌克兰占领区进行治安,严重削弱了进攻部队,导致莫斯科战役推迟了1个月才发动,苏联有了1个月的喘息之机,并迅速完成了城防工作,可以说,基辅会战德军是战略性的失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