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关于教育孩子的目的,我想,答案是需要所有父母在这些悲剧中去深思的。当今父母要主动去掌握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去了解每个阶段孩子成长的规律和内心变化,让自己保持与孩子同步成长,让他感到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力量,让他能在这个万彩缤纷容易迷失自我,容易在与他人比较中落下埋怨的世界里,找到真正自我,再从“自我”走向“本我”,最后从“本我”走向“超我”。

几乎所有父母的内心,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过,近段时间在接连看到了一些案例后,却让我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反思的一些教育问题。

案例一:高考状元失踪20载

近日,澎湃新闻报道了一则高考状元失踪20载的新闻。据悉,张来玉,是1999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的高考理科状元。这一年,他以高分成绩被南京大学材料科学系录取。因为他是独子,从小又十分好学、聪慧,所以家人对他寄予了厚望。家人本以为他考上了这么好的学校,等毕业后再找份工作,孩子将会一生顺遂。然而,意外发生了。张来玉在大一第二学期突然失踪,从此了无音讯。


父母在接到辅导员带来的这个坏消息后,立马前往南京了解情况,然而有效信息寥寥。通过一些同学提高的只言片语,再加上父母事后回顾,大概可以得知:

一,张来玉高中参加几次奥林匹克竞赛认识了一个女孩,有交往迹象。当时母亲提醒要专注学习。

二,女孩当年考去了北京的学校,张来玉也想考去北京,但经过父母和老师的劝说,为了保险起见,最终报了南京大学。

三,张来玉曾在大学第一学期放国庆节时去北京找过女孩,不过有同学说女孩是看不上他的。

四,张来玉失踪前收到了一封分手信。

五,父母表示孩子从小优秀,他们对孩子学业不担心。不过他们之间沟通非常少,内心世界不了解。

六,父母认为孩子非常内向,不爱交流。然而根据张来玉的同学和老师之口发现,张来玉是个很外向、活泼,很爱沟通且是爱玩的孩子。

案例二:北大博士后与父母断绝关系

这则新闻在去年年末曾引起了广泛关注,寒门学子北大博士后王永强出国深造20年不与家人联系,老母亲病危想见其最后一面却被拒。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位北大博士后狠心、自私、没良心,可在一些知情人的揭露下,人们才慢慢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

这位北大博士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成绩优异,是当地公认的学霸。他一路升学到中科院的博士,之后再申请了北大的博士后。在北大就业期间,还与教授的女儿结婚。一切看似顺利,可事实上背后却发生过这些事情:


一,因为家境贫寒,所以在求学期间,家人无数次要求其辍学打工贴补家用,给其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二,他一路顶住来自家庭压力,考上了大学,学费全免,还有每个月都有饭票和补贴。因为家里需要钱,所以他很节俭,把补贴都全寄回家里。

三,攻读硕士到博士,他的工资一路涨,而家里需要的钱也越来越多。他一直努力补贴家里。

四,与教授女儿结婚后,家里仍然隔三差五要钱,导致夫妻矛盾多,后决定转战日本发展,有更多的收入。当时父母要求跟随被拒绝。

五,去日本初期仍有联系并寄钱,直到夫妻离婚后,这位北大博士后才打电话跟家里人表示“以后别再来找我”。之后真的杳无音讯,与父母真正意义上断绝了关系。


案例的共性,孩子看似无情,实则是教育的畸形。

这两个案例的孩子,培养到最后都是别人眼中的人中龙凤,是有大好前途的人。可是却出现了“失踪”“不与家人联系”的结果。

看似是孩子无情,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也应该看到背后教育的畸形之处,并对其进行反思。

1、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很多父母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不纯的,带着功利心态的。就如上文谈到的两个案例,出生贫寒家庭,父母教育孩子,更多是希望孩子日后有出息能帮扶家里,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这种教育目的并不能说错,可过于功利,并在日常行为和言论中向孩子传达,就会让孩子整个成长过程背负父母的高期待,难以找到自我人生的主旨,他会不堪重负。直到有一天,当他遇到某一个爆发口,比如失恋、工作不顺等,这些都会成为导火线,让他走上一条极端道路。有的孩子可能选择失踪,有的孩子选择断绝父母关系,甚至有的孩子会选择绝路。

因此,关于教育孩子的目的,我想,答案是需要所有父母在这些悲剧中去深思的。我个人喜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答案:“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青年人毕生能进行自我教育。

孩子能进行自我教育,意味着他能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能接纳不完美的父母,能与不堪的过去,或者世间周遭的一切不公达成内心和谐。他的内心有力量,他看得到世界里的“真善美”,也有信心过好这一生,甚至给他人带来温暖。


2、那么,我们要如何在教育中,做到最终让孩子能做到自我教育?

这就需要父母们能意识到,教育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我们在重视孩子的成绩教育时,更要注重他们心理的成长变化,并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引导。

?教育家蔡元培说: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

让孩子成才的同时成人,让他能扛得住挫折,能找到自我价值,能寻求到与周遭过往一切达成平衡的方式,这才是教育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

正因如此,

当今父母要主动去掌握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去了解每个阶段孩子成长的规律和内心变化,让自己保持与孩子同步成长,让他感到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力量,让他能在这个万彩缤纷容易迷失自我,容易在与他人比较中落下埋怨的世界里,找到真正自我,再从“自我”走向“本我”,最后从“本我”走向“超我”。这是养成人格的基本路径。


总之,教育界有句话说,一些行为问题都能在教育中寻找到根源。教育是人生的成长基础,父母在教育上的用心,会避免孩子未来的很多问题以及亲子间的问题。

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从他人的悲剧里,去反思自己的不足。孜孜不倦探索教育之道,是我们所有教育者,包括父母、教师、教育从业者等的终生必修课。

?————————

作者简介:我是星主,专研教育发展与心理,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传递。关于教育成长路上,上到大学下至小学,有困惑来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