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關於教育孩子的目的,我想,答案是需要所有父母在這些悲劇中去深思的。當今父母要主動去掌握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去了解每個階段孩子成長的規律和內心變化,讓自己保持與孩子同步成長,讓他感到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和力量,讓他能在這個萬彩繽紛容易迷失自我,容易在與他人比較中落下埋怨的世界裏,找到真正自我,再從“自我”走向“本我”,最後從“本我”走向“超我”。

幾乎所有父母的內心,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過,近段時間在接連看到了一些案例後,卻讓我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討,教育孩子過程中,我們不得不反思的一些教育問題。

案例一:高考狀元失蹤20載

近日,澎湃新聞報道了一則高考狀元失蹤20載的新聞。據悉,張來玉,是1999年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的高考理科狀元。這一年,他以高分成績被南京大學材料科學系錄取。因爲他是獨子,從小又十分好學、聰慧,所以家人對他寄予了厚望。家人本以爲他考上了這麼好的學校,等畢業後再找份工作,孩子將會一生順遂。然而,意外發生了。張來玉在大一第二學期突然失蹤,從此了無音訊。


父母在接到輔導員帶來的這個壞消息後,立馬前往南京瞭解情況,然而有效信息寥寥。通過一些同學提高的隻言片語,再加上父母事後回顧,大概可以得知:

一,張來玉高中參加幾次奧林匹克競賽認識了一個女孩,有交往跡象。當時母親提醒要專注學習。

二,女孩當年考去了北京的學校,張來玉也想考去北京,但經過父母和老師的勸說,爲了保險起見,最終報了南京大學。

三,張來玉曾在大學第一學期放國慶節時去北京找過女孩,不過有同學說女孩是看不上他的。

四,張來玉失蹤前收到了一封分手信。

五,父母表示孩子從小優秀,他們對孩子學業不擔心。不過他們之間溝通非常少,內心世界不瞭解。

六,父母認爲孩子非常內向,不愛交流。然而根據張來玉的同學和老師之口發現,張來玉是個很外向、活潑,很愛溝通且是愛玩的孩子。

案例二:北大博士後與父母斷絕關係

這則新聞在去年年末曾引起了廣泛關注,寒門學子北大博士後王永強出國深造20年不與家人聯繫,老母親病危想見其最後一面卻被拒。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位北大博士後狠心、自私、沒良心,可在一些知情人的揭露下,人們才慢慢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

這位北大博士後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從小成績優異,是當地公認的學霸。他一路升學到中科院的博士,之後再申請了北大的博士後。在北大就業期間,還與教授的女兒結婚。一切看似順利,可事實上背後卻發生過這些事情:


一,因爲家境貧寒,所以在求學期間,家人無數次要求其輟學打工貼補家用,給其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

二,他一路頂住來自家庭壓力,考上了大學,學費全免,還有每個月都有飯票和補貼。因爲家裏需要錢,所以他很節儉,把補貼都全寄回家裏。

三,攻讀碩士到博士,他的工資一路漲,而家裏需要的錢也越來越多。他一直努力補貼家裏。

四,與教授女兒結婚後,家裏仍然隔三差五要錢,導致夫妻矛盾多,後決定轉戰日本發展,有更多的收入。當時父母要求跟隨被拒絕。

五,去日本初期仍有聯繫並寄錢,直到夫妻離婚後,這位北大博士後纔打電話跟家裏人表示“以後別再來找我”。之後真的杳無音訊,與父母真正意義上斷絕了關係。


案例的共性,孩子看似無情,實則是教育的畸形。

這兩個案例的孩子,培養到最後都是別人眼中的人中龍鳳,是有大好前途的人。可是卻出現了“失蹤”“不與家人聯繫”的結果。

看似是孩子無情,可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也應該看到背後教育的畸形之處,並對其進行反思。

1、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到底是爲了什麼?

很多父母教育和培養孩子的目的是不純的,帶着功利心態的。就如上文談到的兩個案例,出生貧寒家庭,父母教育孩子,更多是希望孩子日後有出息能幫扶家裏,能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這種教育目的並不能說錯,可過於功利,並在日常行爲和言論中向孩子傳達,就會讓孩子整個成長過程揹負父母的高期待,難以找到自我人生的主旨,他會不堪重負。直到有一天,當他遇到某一個爆發口,比如失戀、工作不順等,這些都會成爲導火線,讓他走上一條極端道路。有的孩子可能選擇失蹤,有的孩子選擇斷絕父母關係,甚至有的孩子會選擇絕路。

因此,關於教育孩子的目的,我想,答案是需要所有父母在這些悲劇中去深思的。我個人喜歡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答案:“

教育的目的是爲了讓青年人畢生能進行自我教育。

孩子能進行自我教育,意味着他能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能接納不完美的父母,能與不堪的過去,或者世間周遭的一切不公達成內心和諧。他的內心有力量,他看得到世界裏的“真善美”,也有信心過好這一生,甚至給他人帶來溫暖。


2、那麼,我們要如何在教育中,做到最終讓孩子能做到自我教育?

這就需要父母們能意識到,教育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我們在重視孩子的成績教育時,更要注重他們心理的成長變化,並及時給予他們幫助和引導。

?教育家蔡元培說:

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

讓孩子成才的同時成人,讓他能扛得住挫折,能找到自我價值,能尋求到與周遭過往一切達成平衡的方式,這纔是教育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

正因如此,

當今父母要主動去掌握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去了解每個階段孩子成長的規律和內心變化,讓自己保持與孩子同步成長,讓他感到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和力量,讓他能在這個萬彩繽紛容易迷失自我,容易在與他人比較中落下埋怨的世界裏,找到真正自我,再從“自我”走向“本我”,最後從“本我”走向“超我”。這是養成人格的基本路徑。


總之,教育界有句話說,一些行爲問題都能在教育中尋找到根源。教育是人生的成長基礎,父母在教育上的用心,會避免孩子未來的很多問題以及親子間的問題。

看別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從他人的悲劇裏,去反思自己的不足。孜孜不倦探索教育之道,是我們所有教育者,包括父母、教師、教育從業者等的終生必修課。

?————————

作者簡介:我是星主,專研教育發展與心理,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關於教育成長路上,上到大學下至小學,有困惑來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