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建文介绍,参加此次“双龙探极”的队员中有12名集美大学的老校友和毕业不久的学子,其中“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于2004年从航海学院毕业后加入极地考察队伍,曾经12次随船参加南极科考,两度掌舵“雪龙”号。在此次“双龙探极”行动中,周建文参与“雪龙2”号的驾驶任务。

  历时6个多月,航程35000海里

  六次穿越“魔鬼海域”

  还曾偶遇鲸鱼飞跃海面

  这是“雪龙2”号首次航行南极

  驾驶“雪龙2”号的是集大“航海人”

  他们如何在风雪中破冰斩浪~

  4月23日,“雪龙”号和“雪龙2”号返回上海,标志着我国第36次南极科考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参加此次南极科考的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教师周建文近日回到了学校。

  【“雪龙2”号南极首航珍贵视频】

  这段经历对周建文老师而言十分特殊

  1

  【航行】

  | 六次穿越“咆哮西风带” |

  在此次“双龙探极”行动中,周建文参与“雪龙2”号的驾驶任务。尽管参与过2008年北极科考和2012年南极科考,具有丰富的冰区航行经验,但这次他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PC3级破冰船,新船、新人、新系统、新任务,给驾驶员团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雪龙2”号深圳出发

  周建文:

  ‘雪龙2’号是首航南极,如何保证冰区航行安全,为‘雪龙’号在中山站前沿的固定冰区顺利开辟运输路线,确保准确安全地进行各类考察作业,是这次面临的最大困难。

  ▲“雪龙2”号顺利到达中山站

  2019年11月8日,“雪龙2”号从深圳起航,穿越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西风带时最惊险。“前往南极,必须穿越这个被称为魔鬼海域的地方,那里长年刮着6至7级强气旋,最强时可达12级以上,被称为‘咆哮西风带’。”周建文说,白天涌浪高4米,晚上超过4.5米。“在近200天的行程中,‘雪龙2’号一共六次穿越了西风带。”

  2

  【破冰】

  | 化身“清道夫”为“雪龙”号开道|

  ▲中山站固定冰合影

  “雪龙2”号此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极地破冰。“应该没有人会忘记第一次被冰山震撼的感觉吧。”回忆起十多年前执行北极科考任务时,第一次见到极地大陆和极地动物的场景与感觉,周建文依旧历历在目。

  “尽管冰山婀娜多姿,却暗藏危险。”周建文说,在破冰前行时,有时候水面只露出一小块冰面,水底却藏着一座巨大的冰山。也可能遇上“冰山翻身”的致命危机,大冰山在海中“翻一个个”,大涌浪就会排山倒海地扑来。

  ▲集大校旗飘扬中山石

  周建文:

  以前‘雪龙’号破冰,只能靠一点一点撞过去。在“雪龙2”号建造前,每次南极科考,“雪龙”号都要艰难穿过密集的浮冰区,尽可能靠近中山站卸货。破冰前行时,驾驶员只能根据冰图和经验推测冰情,但冰情常常变幻莫测。由于破冰能力有限,“雪龙”号很难应付突变的冰情,有一次还在冰区被困了好几天。

  ▲“双龙探极”

  此次“雪龙2”号采用全新的吊舱推进方式,而不是传统的轴推方式,简单来说,“雪龙2”号的船艏可以通过船本身的重量破冰,遇到很难“拱”的冰脊时,船艉螺旋桨可以从水下把冰脊“掏空”,同时推进。此外,“雪龙2”号配备了动态定位系统,为冰区、大洋科考提供高效、准确的系统支持。

  本次任务中

  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航线

  绕南极大陆完整一周

  为“雪龙”号前往中山站卸货破冰开道

  并完成了破冰试验

  3

  【心愿】

  | 迫不及待和学生们分享特殊经历|

  ▲周建文在南极中山站

  周建文介绍,参加此次“双龙探极”的队员中有12名集美大学的老校友和毕业不久的学子,其中“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于2004年从航海学院毕业后加入极地考察队伍,曾经12次随船参加南极科考,两度掌舵“雪龙”号。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集美大学学子们还为母校航海教育100周年送上祝福视频。

  ▲“雪龙2”号凯旋上海

  随着本次科考任务的结束,周建文也将回到教学岗位上。对于从事多年航海教育和航海模拟开发的他来说,这又是一段全新的征程。

  周建文:

  这次我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系统和设备,还有许多实用的操作经验和航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很有必要及时整理并融合到平时的教学中。在科研和探索中推进教学,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享受。

  集大航海人太帅了

  ▌集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厦门晚报记者:叶芷蔚

  ▌视频:人民日报微博 图片:集美大学

  ▌编辑:林琼怀责编:欧阳端凤

  ▌编审:刘意婷

  ▌天下集美整理,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觉得集大航海人帅!就点亮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