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我到朋友家去找她玩。但是看到她和孩子相處的情況,我發現她對孩子太溺愛了,什麼活都捨不得孩子幹。

比如朋友在打掃地板,孩子開始在一旁興致勃勃地看着,後來想要幫媽媽忙,就屁顛屁顛地跑去拿簸箕,用小小的身軀把它拿到媽媽身邊。可是沒想到媽媽沒有誇他,還阻止了他:“寶寶,你還小,不用幹這些活!”寶寶就垂頭喪氣地走到一邊了。

後來,朋友去曬衣服,寶寶又開始“蠢蠢欲動”了,他又跑到一邊想幫媽媽拿衣架,沒想到又被媽媽勸阻了,“寶寶,你別跑來跑去,小心摔着,乖乖去看電視就可以了!”之後,孩子就真的去看電視了,也沒再嘗試要幫媽媽的忙了。

看到朋友這樣做,我就和她說這種行爲是不可取的,勞動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沒有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會給孩子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缺乏勞動力的孩子,會有這些影響

馬伊琍曾經帶着孩子去參加比賽,結果比賽結束後,現場一片狼藉,垃圾佈滿四周。馬伊琍把這個現況發佈到網上,從她的言辭之中,可以看出她十分不贊同孩子把垃圾到處亂丟的行爲,認爲這樣的行爲拿再多的獎也無用。

讓孩子學習舞蹈,本身就是爲了讓孩子變得更美,可是孩子參加完舞蹈比賽後,隨地亂扔垃圾的行爲,可以算得上是美嗎?

這樣的現象其實並不鮮見,許多家長也總覺得平時要注意培養他們孩子的能力,督促他們勞動,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家長們總會因爲想讓孩子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學習上,就忘記督促孩子,甚至爲他們包辦一切,讓孩子沒有鍛鍊勞動能力的機會。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過度理由效應,意思就是當外部理由足夠多時,就不會再從自身出發去找理由了。

就像很多時候,父母總是不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很多事情也都替孩子代勞,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爲這些事情都是父母應該做的,和自己無關,而且,孩子會認爲父母做這些家務活是理所應當的,不會懂得尊重父母的付出。

勞動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

其實,勞動對於我們長輩來說,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有些人到了70、80歲,還仍然保持着勞動的習慣,但是現在的孩子大多嬌生慣養,比較少的孩子纔有參與到勞動當中。

比如以前新聞上曾經報道過,孩子連書包都不背,而是由父母代勞,真的是很不可思議,連這樣的小事,都不讓孩子主動卻學習,去體驗,那麼孩子長大了,還能獨立做好些什麼事情呢?

父母的初衷是好的,害怕孩子累着,可是這種行爲同時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沒有辦法讓孩子學會他們該學會的事情。

詩人於戈曾經說過:“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參與勞動並不是像父母所認爲的那樣,會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會浪費孩子的體力,它帶給孩子的益處,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1. 參與勞動,讓孩子學會感恩

也許讓孩子參與勞動這件事情看着微不足道,但是卻能讓孩子學會感恩,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Richard Rende曾說過:“今天的家長都想讓孩子把時間花在能爲他們帶來成功的事情上,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卻正在拋卻一件已被證明能夠預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讓孩子從小開始做家務。”

就像有些孩子平時在媽媽做飯的時候,幫媽媽打打下手,洗洗蔬菜,讓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學會認識蔬菜的類別,還可以讓孩子發掘生活的樂趣,同時學會換位思考,感受父母的辛苦與付出,讓孩子對父母心存感恩。

2. 參與勞動,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價值感

每個父母都希望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不僅來源於學習,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促進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高爾基的孩子和媽媽曾經一起到島上看望在休養的高爾基,後來這個孩子在這個島上種下了許多的鮮花,到了春天,鮮花都開了,給在這休養的高爾基帶去了很多的快樂,所以高爾基特地稱讚孩子給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這種稱讚會讓孩子因爲勞動而產生價值感,同時也讓孩子獲得人生的快樂。

家長如何做?

1. 兒歌爲家務勞動增添趣味

爲了提升孩子在做家務時的趣味性,我們可以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配上兒歌,兒歌朗朗上口,而且又富有趣味,容易讓孩子在勞動中感受到親人的鼓勵,讓孩子在簡單的模仿成人的勞作中和美妙的兒歌聲中體驗到勞動的充實與快樂,讓孩子喜歡上勞動。

2. 親子搭配,幹活不累

家長在做家務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加入進來,幫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忙。比如我們在晾衣服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幫忙拿一下衣架,在家長收拾鞋櫃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拿一下鞋子,在疊衣服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學習摺疊和分類放衣服的方法。

3. 事情做得好時,及時誇獎

對孩子來說,積極參與勞動的過程比孩子做事情的結果更重要,家長不要苛求細節的完美與細緻,如果孩子這次做得比之前好,或者孩子做的事情的結果比以前好了很多,那麼家長應該多誇一誇孩子,用這種成功的愉悅情緒來激勵孩子的行爲。

當孩子沒做好事情時,家長也不要發脾氣,或者責備孩子,比如孩子不小心在幫忙擺碗筷的時候把餐具摔破了,這時候,你不要隨便責罵他們,而是給他們一些鼓勵,並且指導他們要怎麼做,他們下次纔會做得更好。

長期接受勞動教育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才能成爲一個自信、勤快的好孩子,所以在家裏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不要事事代勞,讓孩子從小養成勞動的習慣,給他們一個成長的機會。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