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長春亞泰、上海申花之後,北京國安也成爲了中國足壇爲數不多能夠保住"老字號"的球隊,而這一切來之不易,遠沒有外界想得那麼簡單。"北京國安"這個名字傳承了有差不多30年的時間,而在足協施行中性名"一刀切"的時候,各方面爲了保留住"北京國安"這個品牌,都做了不少的工作,而"新東家"中赫在其中所做出的貢獻應該是最大的。

在2017年初,因爲北京國安之前的成績不怎麼穩定,所以中赫入主成爲最大股東,佔俱樂部64%的股權,中信只剩下36%。相比較"老東家"中信,中赫爲了能夠保留住"北京國安"這個京城球迷心目中的信仰,可謂是經歷了一波三折。剛開始的時候,中信與中赫關於北京國安的股權交易談判就十分的不順利,迫於時間壓力,中赫接受了談判條件。

據週刊記者張強透露,其實作爲北京國安股東之一的中信,早在2020年開始就沒有給俱樂部投資過一塊錢,當"甩手掌櫃"至今已經一年有餘。另外,中信承擔的債務也沒有安全承擔,其中一部分甩給了中赫,而且對中赫與北京國安也沒有給予一分錢的補償。

所以從2020賽季開始,中赫就已經獨自運營了北京國安一年多的時間,中信實際上已經把俱樂部這個"擔子"完全甩給了中赫,而中赫只能默默地獨自承受這一切。

衆所周知,其實北京國安裏的"國安"二字,正是中信旗下的一家企業,所以"北京國安"這個品牌如果保留的話,那麼中信纔是最大的"受益者"。但中赫本着以大局爲重的想法,並沒有和中信斤斤計較,他們爲了保留住"北京國安",已經犧牲了自己的大部分權益。

經過一段時間的談判,中信與中赫已經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獲得了中國足協的通過,成功地進入了中超聯賽准入名單,也完成了工商註冊的更名。

現在可以說"北京國安"成功保留住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而這個東風就是所謂的掛牌和摘牌。新賽季的中超聯賽將在4月20日開幕,北京國安應該會在最近開一個新聞發佈會,介紹全新的俱樂部正式誕生,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