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歷史的朋友,對常遇春這個名字,肯定不會陌生。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說起明朝的開國名將,相信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一定會是徐達、常遇春這兩人。兩人都是朱元璋麾下的猛將,隨着朱元璋南征北戰,在明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過,相比徐達後來的長壽,常遇春卻是英年早逝。自1355年加入朱元璋麾下後,征戰十餘年,幫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但在1369年,就在明朝剛剛建國兩年之後,常遇春卻突然暴斃而亡。

在野史上,關於常遇春的死因,衆說紛紜。

1.壯年暴斃的野史傳說

對於常遇春的死,明史上並無詳細記載,僅僅只有十餘字的記述。

師還,次柳河川,暴疾卒,年僅四十。

但在一些野史和小說上,對於常遇春的死因,卻是說法極多。其中最有名的一個,當屬所謂的‘被悍婦之肉嚇死’了。

在這個說法當中,朱元璋因爲憐惜常遇春沒有兒子,便賞了常遇春兩個宮女。奈何常遇春的妻子,性情兇悍,根本不允許常遇春親近這兩個宮女。有一次這兩個宮女幫常遇春洗臉,常遇春讚歎了一句‘好白的手’。

這句話被常遇春的妻子聽到之後,起了嫉妒之心,將這宮女的手砍了下來。此事被朱元璋知道後,老朱聽說自己賜下的宮女,竟然被一個悍婦給砍了,怒不可遏。便派人去常遇春府上,將這位悍婦給大卸八塊,做成了肉醬分給羣臣喫。

常遇春因此事驚嚇過度,自此身上留下了暗疾,所以纔會壯年暴斃。

這個說法,倒是很符合後來老朱誅殺功臣的形象,因此在民間流傳頗廣。不過,稍微對明朝有所瞭解的朋友,應該都能分辨出,此事絕不可能是真的。

首先,常遇春是明初的名將,在軍中威名極盛。不管怎麼說,老朱都不可能在明朝剛剛建立,國家還不穩固的時候,就因爲這種事情,殺掉功臣妻子。

其次,衆所周知,明朝初年的另一位名將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也就是說,如果這位悍婦真的存在的話,那肯定是藍玉的姐姐。要是老朱真的把人家大卸八塊了,後來藍玉還能替老朱賣命?

另外,常遇春也不是沒有兒子,常遇春膝下有三子,長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因爲沒有子嗣被賜下宮女,這種說法無疑是相當扯淡的。

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除了這個說法以外,還有人把《倚天屠龍記》裏的說法當真。說常遇春是早年受了傷,被張無忌治療。張無忌醫術不行,給老常留下了暗傷。

對於武俠小說裏的這種說法,真是連解釋一下的必要都沒有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因爲常遇春一生征戰無數,曾經殺過很多俘虜。所以民間傳說,常遇春之所以會英年暴斃,就是因爲所謂的殺降不詳。

這種說法其實也沒什麼依據。且不說殺降不詳的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要真有這種事情的話,那殺降的罪過,也該落在朱元璋頭上。爲何老朱活的時間就很長,只有常遇春英年早逝呢?

這些野史小說裏的說法,顯然沒有一個是能夠站得住腳的。

2.名將死於卸甲風

那麼,常遇春英年暴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根據後世史學家們的分析,常遇春的死因,很有可能是因爲卸甲風。卸甲風,顧名思義,是古代人打仗之後,身體發熱,突然卸去甲冑後,體溫驟然下降,引起了中風。

這種病,在今天來看,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喫點感冒藥可能就好了。但是在古代,卻是要人性命的大麻煩。

史學家們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原因也非常簡單。常遇春死於柳河川,這個地方今天在河北赤城縣以西。按照史書上的記載來看,那一天應該是洪武二年七月七日(公元1369年8月9日)。

去過這個地方,或者在這附近生活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此地八月份時,晝夜溫差極大,最大的時候,完全可以超過20攝氏度。

也就是說,從溫度上來看,常遇春正午卸甲的時候,氣溫可能在30攝氏度左右。但等到入夜之後,附近的氣溫會迅速降低到10攝氏度左右。

這麼大的溫差,就算再好的身體,也容易出病了。

堂堂一代名將,最後死於自己保健意識不強,這樣的結局,實在也是夠讓人唏噓的。

如果常遇春能夠多活些年的話,對於明朝的功勞,只怕還要更大了。

3.常遇春的身後事

一代名將,死於卸甲風,對於當時的明王朝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當時明朝才建立僅僅兩年,雖然元順帝已經逃回了上都,但北元依然強大。而常遇春的英年早逝,對於明軍士氣,顯然影響頗大。好在當時明軍當中,人才很多,常遇春的死,總算沒造成太大的影響。

常遇春的死訊傳回南京後,朱元璋悲痛欲絕,賜葬於鐘山之下,並親自祭奠。追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古代,從唐朝一直到明初,能夠諡號忠武的,常遇春是第三個人。之前兩個,一個是唐朝的尉遲恭,一個是宋朝的岳飛。

而常遇春的三個兒子,同樣得到了厚待。長子常茂襲承了常遇春的爵位,成爲開國六公爵之一。後來還曾和朱棣一起,平定北方。可惜在朱元璋在位後期,因爲在北方對北元首領納哈的失誤,被髮配到了廣西,後來病死在當地。

次子常升,史書記載,在常茂被褫奪了爵位後,常升接替常茂做了魏國公。但對於常升的死因,史書上則沒有明確記載。有一種說法是,常升在靖難之役當中,輔佐建文帝,戰死在戰場上。至於三兒子常森,史書上更是完全沒有記載了。

而常家的後人,常茂無子,常森無記載。只常升這一支,留存了下來。據說是靖難之役後,常家因爲輔佐建文帝,被髮配到了雲南。直到弘治年間,才被平凡昭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