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2013年榮耀品牌獨立,用性價比佔領普及市場,爲華爲手機開疆拓土非常重要,在華爲手機的襁褓期,也是榮耀的銷量扶持了海思芯片,形成研發盈利的循環。如今的榮耀,已經是一箇中國手機市場排名第二的獨立品牌,在手機行業舉足輕重,與華爲品牌並駕齊驅。

現在的手機市場像是乒乓球賽,到了決賽場上,抬眼一看,都是一家人。

榮耀,這個華爲集團旗下的手機雙品牌之一,在2020年第一季度儼然已經成了國手機市場的第二品牌——第一品牌自然是華爲。它的市佔率已經超過OVM三家,而在2019年大趨勢下跌的時候,榮耀和華爲一樣,依然能逆勢增長。

2011年,首款榮耀手機誕生時候,不過是華爲的產品型號,那時的華爲手機業務有着勃勃野心,但還沒摸索出合適的道路。

如今的榮耀,已經是一箇中國手機市場排名第二的獨立品牌,在手機行業舉足輕重,與華爲品牌並駕齊驅。它們一起,也奠定了華爲集團手機業務的王者地位。

不過,依然有很多人不明白,華爲與榮耀究竟是什麼關係,爲什麼在華爲品牌之外,還要有榮耀品牌。

這一切要回溯到最初的時刻,我們來抽絲剝繭,看看榮耀是如何“鑄成”的。

一、起步於微末之初,成長於存亡之秋

小米手機發布前,餘承東發了條微博,預告了華爲也即將發佈一款定位相近的手機,名字是“榮耀”。

(榮耀第一款手機,背面印的還是華爲的Logo)

這符合華爲對手機命名的調性。那時華爲手機名字都高大上,比如遠見,比如火花,再比如榮耀。人們只是把榮耀當作華爲的一個產品,並沒有太多關注。畢竟那時的手機市場太過熱鬧,三星、魅族、小米、OPPO、vivo混戰一片,大家集中在2011年發力。

它們踩中了大陸手機騰飛的第一個節點上——手機產業鏈的崛起。

2007年iPhone問世,蘋果爲了不讓臺灣供應商話語權太高,有意扶植大陸本土供應商,而大陸天然又有勞動力和政策的優勢,消費電子行業趁勢崛起。等到2018年,蘋果的供應商裏,差不多有一半來自大陸地區。

成熟的技術、完整的供應鏈、便利的物流、低廉的人力,以及巨大消費市場,這構成了中國大陸手機行業發展的基礎。

華爲集團還沒看到“性價比”和“互聯網”的機會。華爲手機業務依然秉承着2010年底任正非的指示,要把產品重心從低端貼牌機,轉向以消費者爲中心的高端自主品牌。華爲手機的資源和人們的注意力,也大都集中在巴塞羅那高調亮相的Ascend系列的P1和D1。奔馬衝擊阿基米德的廣告,手機組成飛馬雕塑令人印象深刻。


但華爲Ascend 系列P1和D1卻舉步維艱。P1在設計上過分追求超薄,導致整個手機看起來更像板磚;單詞Ascend生僻拗口,線下門店銷售員都發不出正確的音;使用海思芯片的D1則出現了手機發熱、加載緩慢等問題。

不聲不響之間,反倒是榮耀系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銷量。2012年底,四核心處理器的榮耀2代出世,在短短几個月內,就成爲了華爲銷售最好的產品型號之一。

儘管2012年餘承東的年終獎爲零,但榮耀2的橫空出世,拯救了華爲手機的起步,也讓華爲作出了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榮耀品牌獨立運營。

二、窮則變,變則通,與時俱進

回頭來看,這是華爲在手機業務上的重要轉折之一。

2013年還是第一輪換機潮,智能機替代功能機。這時候,互聯網銷售,高性價比的品牌能夠迅速普及,佔領市場份額,小米代表的粉絲經濟和電商分銷已經成爲一種成功模式,專門劃出一條線狙擊小米成爲一種共識。

這件事不能打着華爲的品牌下場去做,它的定位是高端,不能做低價普及,之後翻身之作的P6也是“爵士人生”的定位,是優雅高端。

所以,2013年榮耀品牌獨立,用性價比佔領普及市場,爲華爲手機開疆拓土非常重要,在華爲手機的襁褓期,也是榮耀的銷量扶持了海思芯片,形成研發盈利的循環。

沒有榮耀的獨立與快速發展。華爲的手機部門很可能在2013年P2 、D2失敗之後就歸於沉寂,海思也未必能支撐到麒麟910,麒麟920的逆襲。整個華爲手機業務可能會在低谷當中多徘徊一陣子,餘承東的年終獎,也得再推遲一些時日才能拿到。

2014年底,榮耀已經交出了讓人滿意的成績單:營收24億美元,出貨量2000萬。等到次年,曾經風光的小米處境艱難,外有榮耀和OV的輪番夾擊,內則渠道和供應鏈問題頻出,沒能兌現雷軍立下的8000萬-1億部出貨量的超級Flag(雖然也做到了7100萬部),提前預示了2016年的黯淡前景。

榮耀則憑藉穩健的產品研發、生產鏈和渠道建設,依然穩步增長,站穩了互聯網手機的頭部陣營。

但那時,榮耀已經在爲即將到來的危機做準備。

到了2015年,第一輪手機普及完畢,手機市場的存量部分比重越來越大。第一輪普及,智能手機的體驗優勢對功能機是顛覆性,第二輪智能機體驗差不多,品牌定位就重要了。

在歷史轉折的關口,榮耀做了兩件事。

一是提升品牌檔次。增強品牌的獨特性。2015年後,在換機品牌期,榮耀開始敏銳地提升檔次,推出榮耀V8,突破2000元,進入3000元空間。榮耀在2000元左右的性價比產品之外,有了更高的選擇。2016年,榮耀8發佈,主打也不再是性能,而是“美得與衆不同”,在性價比之外開闢了新的競爭領域。

二是建設自己的渠道。2016年初,榮耀開始拋開華爲,自建線下渠道,在618大促前冒險將天貓旗艦店與原華爲天貓旗艦店剝離,導致流量一度狂泄40%。不出意外,榮耀沒能完成既定高速增長的KPI,趙明個人績效被打了個B。

但他對2016年很滿意,因爲榮耀有了自己的線下渠道、自己的明星產品、自己的品牌調性,所有能力都握在自己手中。他對華爲領導說,“給我打C都可以,但絕不容許動我的崗位,我就是賴也要賴在榮耀總裁這個崗位上。”

他相信,2017年會是榮耀起飛的一年。

三、起飛之後

2016年,小米內外交困,問題全面爆發,整整一年,沒能發佈新的旗艦機,全年也只完成4150萬臺的出貨量,榮耀則憑藉年底的榮耀8,重新展示了實力。

然而,2017年,小米回來了。雷軍在多個場合說,從來沒有手機公司能完成小米一樣的絕地反擊。榮耀與小米的競爭,也因此再度白熱化。

但此時的榮耀已經不再是小米的模仿者,它有能力在各個產品線和渠道上和小米競爭,甚至在全面屏之爭上,榮耀憑藉背後華爲集團的供應鏈條,率先將全面屏下放到千元機上。

終於,在2017年底,趙明宣佈,榮耀已經超過小米和魅族,成爲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


但這只是個開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候,趙明說。

在這之後,榮耀升級了品牌和戰略,視覺系統從小寫honor,升級爲無襯線字體大寫HONOR,品牌口號也變成了“HONOR MY WORLD(我的榮耀)”。

這與榮耀的國際化戰略同步。趙明2018年的戰略是構建海外內雙引擎的發展模式。

這又是一個非常即時與明智的決策。

因爲,中國智能手機在2015年到2017年第二輪換機以後,已經進入飽和期,換機節奏放慢,增長減緩,已經不可能有快速增長的空間了。

而海外市場的週期與國內不同,還有巨大的空間,2018年進軍國際,讓榮耀在後來幾年依然保持了快速的增長。

2019年後,智能手機市場的技術研發,越來越重要。榮耀充分利用自己背靠華爲帶來的產業鏈和技術研發上的優勢,不斷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在市場總體下滑的情況,銷量逆勢增長。

這意味着,十年來供應鏈發展帶來的手機黃金年代行將結束,智能手機的戰爭,從渠道整合能力和品牌營銷能力,轉到了研發、設計、硬件、營銷、供應鏈的綜合實力。

這正是雙品牌帶來的優勢。榮耀從最底層的芯片、算法、操作系統,再到通信、材料、散熱技術,最後到終端應用,共享華爲的科技。於是,榮耀可以率先用上極大增強遊戲體驗的GPU Turbo,也能在5G佈局上穩紮穩打,把握自己的節奏。

現在,榮耀手機的產品線已經非常完整。有入門系列的Play,有中端走量的X系列,還有高端旗艦的HONOR系列與V系列。所以你看手機市場份額和總銷量,就會發現最近幾年,華爲和榮耀一路咄咄逼人,這就是品牌佈局的威力。


榮耀的眼光並不侷限在手機上面,榮耀開始把這樣的優勢延續到其他領域。在IoT領域也展示了相當的競爭力。榮耀智能手錶、榮耀電視、榮耀平板、榮耀筆記本電腦,榮耀路由器……榮耀開始構建一個圍繞年輕羣體的產品生態集合,擴展產品範圍。

榮耀與華爲,同根而生,卻走着不同的道路。華爲手機開始便將蘋果與三星定爲目標,想要做每個人都想要的手機,榮耀則抓住移動互聯網和年輕消費羣兩大機會,以此切入手機市場,最終也成爲一個巨頭。

從最初的手機系列,到後來的獨立品牌,從互聯網手機的競爭,到如今全渠道的覆蓋,榮耀完成了當初獨立時的任務,守住了互聯網這塊北坡,並廝殺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榮耀的目標,也不再是小米,甚至不再是手機領域的成績,它想成爲全球年輕人第一科技品牌。這種長遠的目光會爲榮耀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特別聲明:本文爲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