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巡紀道圖》濃縮了乾隆盛世的軍政場面和社會生活場景,特別是徐揚還在作品上標註了從京城到蘇州一路上的城池山嶽之名,使得它不僅具備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而且還具有了乾隆時期歷史地理的參考價值和研究價值。據統計,《南巡紀道圖》上共有九方清代鑑藏印章,所以這幅作品價格也水漲船高。

衆所周知,古代宮廷一般都有御用畫師。這些人在藝術方面天賦超羣,技藝高超,而且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比如有人擅長花鳥,有人工於人物,還有人精通山水。清朝的乾隆皇帝向來喜歡附庸風雅,所以他手底下的御用畫師就更多了。而徐揚便是乾隆手底下的其中一位畫家。

徐揚,字雲亭,出生江蘇蘇州,他工繪事,擅長人物、界畫、花鳥草蟲,於乾隆十六年進畫得以進入宮廷。因爲他擅長繪畫盛世場面,所以乾隆在之後的南巡中便帶上了他。這也就有了後來的《盛世滋生圖》、《乾隆南巡圖》等歷史畫卷。而咱們介紹的,則是他的另一幅作品《南巡紀道圖》。

《南巡紀道圖》長19.3米,寬28.5釐米,紙本水墨設色,上有楷書題簽:“南巡紀道圖,臣徐揚恭繪”。主要以乾隆南巡時經過的城鎮爲表現重點,描繪出了千里江山的繁華景象。因爲當時正值“康乾盛世”,所以這幅作品令乾隆十分滿意。先後在上面鈐蓋了“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三方印章。後來嘉慶、宣統等皇帝也鈐蓋了自己的收藏印章,將其妥善保管。

清朝滅亡後,《南巡紀道圖》流落民間。在一段特殊時期,它被北京故宮博物院代管。那段時間結束後,故宮博物院將它交還了原主人,使其再次成爲民間藏品。1995年10月8日,《南巡紀道圖》首次現身拍賣場,當時該作品估價300-400萬元,最終卻以略高於起拍價的297萬成交。2004年,沉寂9年之後,《南巡紀道圖》再次出現在了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組織的秋季拍賣會上,並拍出了1980萬的高價。此後作品幾經易手,最終在2010年的拍賣會上拍出了9072萬的天價。

爲何《南巡紀道圖》的價值會幾十倍的上漲呢?有三個主要原因。首先是受收藏市場“帝王熱”的影響。進入2000年後,但凡與皇帝有關的書畫作品,價格都節節攀升。徐揚的這幅作品有清朝的歷代皇帝給他做背書,想不升值都難。據統計,《南巡紀道圖》上共有九方清代鑑藏印章,所以這幅作品價格也水漲船高。

其次,徐揚本人的知名度。2000年以來,徐揚被拍賣的作品共27件,成交23件,成交率在85%以上。他作品的平均價格也由5134元/平方尺,上漲到183萬元/平方尺。加上他存世作品稀少,所以更容易升值了。

最後,該作品的藝術價值。《南巡紀道圖》濃縮了乾隆盛世的軍政場面和社會生活場景,特別是徐揚還在作品上標註了從京城到蘇州一路上的城池山嶽之名,使得它不僅具備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而且還具有了乾隆時期歷史地理的參考價值和研究價值。所以該作品纔會以幾十倍的價格上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