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连中科院院士都对职称评审存在的“沉疴宿疾”看不下去,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职称评聘就当前来看确实很难起到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的作用:有的教师拼搏多年,在教育教学方面兢兢业业,但苦于职称评聘没名额只能“望职兴叹”。但日本的中小学教师却没有存在我们这种款式的职称评聘制度。

近日,中科院院士沈岩建议:取消各类职称评审,最好弱化院士的社会影响力。职称评审,其初衷是好的,在于促进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就拿教师职称来说,职称评聘走过这么多年,教师职称评聘目前早已走形变味:教师职称已经完成了从“荣誉傍身”到“利益至上”的“华丽转身”。

就连中科院院士都对职称评审存在的“沉疴宿疾”看不下去,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职称评聘就当前来看确实很难起到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的作用:有的教师拼搏多年,在教育教学方面兢兢业业,但苦于职称评聘没名额只能“望职兴叹”。

而有的“情商比较高”的教师,尽管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一般,但他们在职称评聘方面稍微“投资”就能得偿所愿——论文请“枪手”代写,课题通过“人脉资源”来“打通关节”,荣誉更是可以用各种黑手段搞到手……在这种情况下,职称评聘的作用往往存在“劣币驱逐良币”之功效。

高级职称,一般集中在哪一个群体的身上?稍微调查一番,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参与管理的高层人员想要获得高级职称的机会比普通教师要多太多了。无论是职称还是绩效,如果都是学校的管理层“独占鳌头”,我们就不难看出相关地区绩效或者职称评审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猫腻。

国外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是否存在和我们同一种款式的职称评审制度和职称评聘流程?就拿日本教师来说,日本的中小学教师在待遇上比地方公务员的待遇还要高一些——日本中小学教师的年薪是七百多万日元,按照100日元约等于6.6元人民币的标准,我们不难看出日本教师在待遇上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日本的中小学教师却没有存在我们这种款式的职称评聘制度。

而像英国、瑞士、德国等国家,这些国家是否也有和我们同一种款式的职称评聘方式?没有!但是这些国家的中小学教师是否就没有任何的教育教学积极性了呢?当然不是。

我们国内现在的职称评聘带来的结果是:很多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如同进入了“保险箱”,就算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远远输给初级教师,他们也可以领取比初级教师高很多的工资。而初级教师如果按部就班的话,哪怕他们耗尽“洪荒之力”也很难成功晋级更高一级的职称。

综上所述,你们觉得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聘是否应该像中科院院士沈岩建议的那样,干脆直接取消呢?你认为教师职称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