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如果父母懂得让自己的精神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孩子就可以在此过程中向父母学会很多内容,这远比他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更为重要。在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必定会对失败产生畏惧,从而从内心中抗拒经历挫折。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有保持精神成长的义务。一个无法保持精神成长的人,思维模式就容易产生片面,狭隘,不思进取等现象。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多数人首先想的是如何逃避困难,而不是如何迎难而上。

升学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新的环境新的学科让很多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孩子都会感觉到压力非常大。而升学对于孩子成绩的影响也是一个潜在因素,邻居的孩子就是如此。原本可以在班级中排名第一的孩子因为换了环境,成绩逐渐下滑。原因就是他在学习新知识时遇到难题之后不愿意再主动解决,只想着如何应付了事。问其原因,孩子说是因为在新环境中对一切都感到非常陌生,没有学习的欲望,平时遇到稍微长一些的课文就不愿意背,遇到稍微复杂一些的题目就不愿意再看。

很明显,这个孩子已经拒绝了自己的精神成长,取而代之的是思维的凝固和停滞不前。

为什么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喜欢退缩

1.害怕过程中的挫折,更害怕结果的失败

对挫折的畏惧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心理。

伏尔泰说过,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每个人所获得成就与他所经历的挫折息息相关,而且必定是很多次的失败才能换来伟大的胜利。很多孩子和家长都非常害怕失败,因此会不断减少容易造成失败的因素。这无形之中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精神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对孩子的身心伤害非常大。一个不允许孩子失败的父母,很难看到孩子的成功。有价值、有意义的失败,其实未必不能看作是一种成功。

只会要求孩子成功的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自私的,他们不允许孩子有自我成长的空间,只要求孩子将自己想要的结果呈现在自己面前。在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必定会对失败产生畏惧,从而从内心中抗拒经历挫折。

2.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长成人中龙凤。当父母对孩子表达了自己的希望时,孩子自然就会产生不能辜负父母希望的想法。这种想法在某种程度来说是对孩子的一种勉励和支持,但如果控制不好就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尤其很多父母喜欢用自己的付出来“绑架”孩子,无数次地向孩子强调自己为他做了什么,必须要得到怎样的回报。孩子在这种类似“胁迫”的方式之下只能选择屈服,而且会产生深深的负罪感,从而使他们变得行动畏手畏脚,想法和思维也越来越单一。

3.父母在平时没有注意孩子的能力培养

一个孩子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仅只是学习能力一种。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交际能力对于孩子来说同样重要。但很多父母喜欢将孩子禁锢在只单纯的培养学习能力这一方面,从而放弃其它能力的培养。

殊不知有时候学业与其它能力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只拥有学习能力不足以他办好任何一件事,一个人的成功也不仅仅只依靠一种能力。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同时禁锢了他的独自思考能力和独自判断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只知道学习和听话的机器。这样的孩子一旦需要独自面对一些事情,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自卑就会让他们产生抗拒心理。

如何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1.对孩子及时做鼓励

虽然很多父母认为“打压式”教育更能让孩子产生动力,经常赞美式的教育会让孩子容易自大。但孩子的心理却与父母恰好相反,适当的鼓励非但不会造成孩子自大,反而会让孩子的心态变得越来越积极。而打压式的教育方式才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有时候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又会表现出极其自大的行为。

而在挫折面前,这类擅于伪装和掩饰的孩子就会被打成原型,他们既没有过硬的能力,又没有积极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所以放弃对于这种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方式。

2.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

维持好一段关系的最好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双方共同成长。无论是对于哪类情感来说,一个人固守原地,而另一个人不断成长向前,这必定会造成双方的不平衡。尤其对于亲子关系来说,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要教会孩子如何成长,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如果父母不具备“成长型”思维,那么孩子也不会具备。但如果父母懂得让自己的精神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孩子就可以在此过程中向父母学会很多内容,这远比他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更为重要。

3.学会科学地称赞孩子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赞美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在赞美声中可以建立自信,并主动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某些能力。而称赞也要讲方式方法,父母要少夸孩子聪明,可以多夸赞孩子懂得坚持,态度认真,勤奋努力。

聪明并不是使一个人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而坚持、认真、勤奋和努力才是。因此,父母如果想让孩子获得成功,不妨鼓励他们拥有这些特质。这种积极的特质,更容易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

对于成功来说,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更为重要。“成长型”思维可以帮助孩子很好地在困难中坦然面对一切,并进行不断的自我挑战。畏难心理并不可怕,能够主动面对它才是制胜的关键。

相关文章